标题 | 外商直接投资对青岛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献综述 |
范文 | 刘芳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资本在国家、地区间的流动更加自由化,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青岛市作为较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吸引外资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影响其经济发展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因此,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前面学者关于FDI对青岛市GDP、对外贸易和就业的影响的观点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青岛市;GDP;对外贸易;就业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资本在各个地区之间也越来越活跃,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资本存量的同时还优化了产业结构,在推动贸易进出口方面也有重要影响。青岛市是山东省的龙头城市,近年来发展更是迅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招商引资作了良好的铺垫,而外商直接投资更是近年来促进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GDP、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资本形成、就业等,本文着重总结学者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对青岛市GDP、对外贸易和就业三个方面的影响的观点,其中,有的观点认为有积极作用,有的学者认为是负相关的。 2.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分析 垄断优势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提出,他认为企业之所以会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活动,是因为其拥有的垄断优势,而企业的垄断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比如产品、商标、价格差异会推动产品市场的垄断;专利技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获取资源的便捷渠道会导致要素市场的垄断。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新产品到成熟再到标准化,弗农分别解释了企业在不同阶段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实际上考虑到不同要素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只有在后两个阶段中才會发生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1976年,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莱和卡森首次提出市场内部化理论,将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成本转移到跨国公司内部,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青岛市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郝德华(2013)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青岛市吸引外资总体情况,将其发展历程大概分为四个阶段: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初期外资引入较少;接着青岛市被定为山东省龙头城市,政策更加放宽,这个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增速较快,虽然受到其他地区金融危机影响有所波动,但总体外资利用水平是上升的;加入WTO,外商直接投资更是延续持续增长的劲头;近几年青岛市规范土地开发使用,以及政策措施的滞后效应等,外商直接投资劲头较之前相比有所回落。通过数据不难发现FDI主要来源地集中于日韩等亚洲地区,其中韩国更是占了半数以上,这与相近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以及青岛市政府构建的舒适的投资环境有很大关系。杨保成(2013)针对青岛市各个地区简单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特征,近年来由城区向郊区过度,城阳、即墨、莱西等地区吸引越来越多的FDI。 于成习(2006)将青岛与上海、苏州进行比较,三个外资发展模式不同,各具代表性,上海是竞争型外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以获得竞争优势,苏州是赶超型外资发展模式,目的是提升产业结构,超过其他地区,而青岛是适应型外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引进适用技术和产业,增加就业和恢入。 4.外商直接投资对青岛市GDP的影响 4.1外商直接投资对青岛市GDP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般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从多方面带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最显著体现在GDP的增长上,胡元礼、刘菲(2014)指出,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一方面把储蓄变为真实的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它使得一个地区资本存量增加进而使得经济增长。甘星,印赞(2016)指出外商直接投资额对东道国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弥补了其资金缺口,提供了企业发展的必要要素,同时还为东道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资料,外来的竞争也激发了东道国企业的斗志,有利于打破垄断,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4.2外商直接投资对青岛市GDP影响的实证分析 马会增(2010)分产业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额对青岛市GDP的影响,其中工业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最多的产业。张听、刘鹏(2007)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来分析其对青岛市GDP产生的影响,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比较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区的外资引进情况,这里将青岛放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进行比较,结果得出青岛—市外资引入情况大概的排位属首位,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外资的优势;纵向则是比较青岛不同年份外资引入的差别,使用业绩指数作为判断指标而不是每一年引进外资的绝对数值。叶文显(2016)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西安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引入潜力指数,对前面学者的应用作出适当调整,并采用对偶比较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大小。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额与GDP二者的关系时,采用了稳定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李岚(2013)通过研究1986~2011年的数据,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额与GDP上升和下降区间基本重合,初步断定二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将数据取对数后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Ln外商直接投资额和LnGDP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最后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与GDP互为因果,外商直接投资额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外资。陈信伟,姚佐文(2011)将滞后因素考虑在了模型内,认为GDP不仅受当期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影响,还受滞后年份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影响。杨保成(2016)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额对青岛市GDP发展的影响,得出:青岛市外商直接投资额对青岛GDP的增长有推动作用,但不及GDP自身的惯性大。 5.外商直接投资对青岛市对外贸易的影响 5.1外商直接投资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既有替代效应,也有互补效应。1957年,蒙代尔提出“互补关系理论”,他认为在关税存在的情况下,贸易障碍会产生投资,而投资障碍又会产生贸易。蒙代尔对贸易与投资之间相互替代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两个国家、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考察的是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他最后得出结论:在存在国际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厂商能够沿着罗勃津斯基(Rybczynski)线开展外商直接投资额,那么这种外商直接投资额将以最低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本或最佳的效率对商品贸易进行完全替代(徐晓璐,2009)。 1975年,Kojima运用经验分析的方法,发现了外商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互补的关系: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发生,加剧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渗透,从而扩大了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于成习,2006)。1985年,马库森和斯文森对二者的互补性进行了进一步论证,他们认为,在贸易障碍产生投资的情况下,资本主要是流人进口替代部门,然而如果资本的流动不是由关税引致,而是主要流入出口部门,那么外商直接投资额和贸易之间就将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徐晓璐,2009)。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市场具有渗透作用,进而会有可能拓展第三国市场,所以具有市场扩张效应(史小龙,张峰2004)。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的直接影响不仅是扩大了贸易规模,而且还优化了产业结构,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产品多是具有高附加值,改善了贸易方式(孙毓,2009)。 5.2外商直接投资对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杨迤(2000)将外商累计直接投资额、上一年外商累计直接投资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初级产品出口额纳入模型中作为因变量,分析结果既说明外商直接投资额对出口具有正向影响,又说明外商直接投资额改善了出口结构。袁晓莉、徐玲(2008)根据青岛市2000-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对青岛市贸易出口的增长具有较明显的影响。马会增(2010)分别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额对进口、出口的影响,只将外商直接投资额作为因变量,其他归为随机误差项,采用ADF检验来检验序列平稳性,结果表明青岛市进出口额与外商直接投资额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且外商直接投资额对进口的促进作用高于出口的。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虽然在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方面占比逐年递减,但是仍占据半数左右,相比较于国有企业来说还是具有显著优势(李岚,2013)。刘本英(2014)通过散点分布图初步断定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果分析具有显著性。马嵘(2008)通过面板数据的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都对青岛市贸易有促进作用,其中存量的作用更显著。李盛祥(2010)在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误差修正模型修正两变量短期的偏离,最终确定外商直接投资额与进出口长期稳定关系。 6.外商直接投资对青岛市就业的影响 6.1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把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效应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業效应,直接就业效应就是外资企业雇佣员工所产生的效应,间接效应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其他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竞争关系等产生的就业效应,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黄锋,2008)。 坎普贝尔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数量、质量和区位,且每一方面都是积极和消极兼备(黄锋,2008)。克里斯托弗.M.科斯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引入可以增加东道国的就业机会,一方面是因为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雇佣员工,另一方面是被某些通过与新投资的联系作用而获益的公司雇佣,再者就是乘数效应的作用。格里克曼则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既会有促进作用,又会有“挤出作用”,促进作用在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同时外商直接投资额会挤出本地投资,造成失业(于成习,2006)。史彦廷(2006)从就业人员存量角度分析,外商投资企业吸收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对员工进行高水平培训,就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马会增(2010)分析,青岛市的外商投资企业大多集中于加工制造业等劳动密集的产业,从1996-2008年全市和外资企业就业人数可看出,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吸纳从业人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对青岛市本地人员造成较大的就业压力。桑百川(1999)指出,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存在竞争关系,并且外资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要高于中国的内资企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内资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也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有时甚至绝对减少。 6.2外商直接投资对青岛市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盛象(2010)分析FDI在青岛市的就业增长效应时,采用了青岛FDI就业弹性系数作为指标进行分析,以1992年为时间段,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之所以将1992年作为转折点,是因为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开始大幅增大的一年,分别计算出了之前和之后青岛FDI平均增长率、就业平均增长率和相应的就业弹性系数;为了得到更精准的结果,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增长与FDI增长不相匹配,并且产生的“挤出效应”是个应注意的问题。钟辉(2005)利用动态分析模型来研究FDI与就业的关系,分短期、中期和长期分别分析,结论指出FDI对就业的影响程度随着内资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和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单纯的呈正相关关系。黄锋(2008)对生产函数进行了修正后构造模型,整理后得到就业弹性的公式,其值取决于资本增长速度、市场竞争程度、技术进步速度等因素。 李岚(2013)从三个方面研究FDI对就业的影响:数量、质量和区位,数量方面,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就业弹性值,具有正相关性,弹性系数为1.394,即FDI每增加1%,就可以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增加1.394%;质量方面从工资福利待遇和员工发展两个方面来分析,由于外资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平台和管理水平,获得较高的利润,使得其内部员工工资高于国内同等水平企业员工工资;区位分布数据说明我国东中西部就业人数区位分布不平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