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
范文 | 张钟海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財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树立精细化与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化的定额制度,精细化预算编制工作、对事业单位的支出费用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力、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实现科学化财务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旨在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财务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精细化预算编制 引言: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就要进一步完善单位管理体系,将内部资源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通过创新管理体系目标的方式,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意识到合理开展事业单位资金分配工作的重要性,利用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手段,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立足于实际情况,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利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推动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逐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内部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划,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不够完善,存在许多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对于财务人员的重视方面,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人员调配问题比较随意,甚至有的员工没有做到持证上岗,在相关的岗位设置中不够完善,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落实到实处,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各项信息技术与各个类型的办公软件兴起,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的事业单位还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软件,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高效性。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停留在粗放性的财务管理模式中,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战略性发展。财务部门无法开展精细化与科学化的管理工作,导致事业单位无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社会发展中停滞不前。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与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而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实施准则,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财务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第二,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认识到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精细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性,逐步加强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给予财务人员一定的支持。另外,财务人员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优点,才能够合理的运用,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意识,不仅要加强对于财务工作的约束,还要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逐步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管理体制。例如,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明确财务部门的权限,将工作职责合理地安排给工作人员,财务人员不仅要明确自身基本职责,还要对资金分配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在开展精细化与科学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将员工的工作价值发挥到最大化,逐步结合部门的力量,进一步开展管理工作。 (二)制定科学化的定额制度,精细化预算编制工作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复杂性,导致预算编制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预算编制不合理的问题,出现人员经费投入过多、其他方面的费用被迫缩减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就是在开展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于人员经费标准制定过低,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无法实现。因此,基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制定科学化的定额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预算编制的精细化,还能够将预算编制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结合,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制定合理的定额制度,保证单位资产使用的收入纳入到预算编制中,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稳固基础,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对事业单位的支出费用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成本核算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核算工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单位的经济消耗不断增加。因此,事业单位要利用精细化的成本管控方式,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成本核算范围 由于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十分复杂,而执行财务管理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更加复杂,其中包括了人员费用、水电费及通讯费等,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些项目都归纳其中,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精细化。其中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财务人员要将各个项目的实际费用进行详细罗列,并纳入到成本核算中,从根本上避免成本核算工作的粗放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对成本预算进行调整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成本核算工作不够全面的现象。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定期的核算上一阶段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成本核算不全面的问题,利用适当的措施,对成本核算内容的缺失进行补充,并展开科学化的调整,将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相结合,逐步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推动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力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十分重要,能够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环境,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前提与基础,事业单位要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精细化与可科学化的前提,保证财务管理理念能够渗透到各个基层的岗位中,针对于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化管理个工作流程。例如,在资金使用及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资金审批制度,从根本上避免资金被占用的问题发生。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与考核工作,加强执行力与约束力,进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稳固基础。 (五)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实现科学化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固定资产会产生使用消耗,也就是折旧现象,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大重视程度,不要虚化这一部分的资金消耗问题,明确的展示账务资产中,将资产折旧管理工作纳入到资产管理范围中,通过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六)利用信息化技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也要渗透信息科学技术,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在内部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利用相应的财务核算管理软件,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逐步加强财政、银行与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对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监督,保证资金核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督,从根本上避免监督体系缺失的问题,利用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十分重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于财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机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使事业单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健康长远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