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
范文 | 王国华 摘要: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处于初期阶段,存在品种结构较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竞争力不足,文化底蕴不足、特色不突,品牌经营和维护力度欠缺等问题,需要从重视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加强品牌的经营和管理,强化地方政府职能等方面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 关键词: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053-03 区域品牌是品牌的重要类型之一。区域品牌建设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收增效,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农业是大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大连市农业发展的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目标是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区域品牌的建设与大连市农业发展的目标相吻合,理应成为发展都市和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和内涵。相比于其他农业大省和地区,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处于初期阶段,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助推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品质和内涵。 一、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一)品牌农业和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区域品牌是由市场营销学的“品牌”概念派生而来,具有与“商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同样的概念体系和品牌力量,农产品区域品牌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相关组织、企业或个人(农户)等经济主体运营和管理,形成的具有区域性特征的品牌。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表现形式有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地理标志认证、泛化的“地理名+产品名”、权威机构认证的国字号产品。每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就是一个区域品牌。自2007年庄河大骨鸡首例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大连市经过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有11个,其它还包括金州大樱桃、庄河杂色哈、金州黑水貂、瓦房店小国光苹果、长海海参(2种)、旅顺海带、金州黄桃、新金猪和普兰店棚桃。大连市还拥有数个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包括大连海参,大连鲍鱼、大连河豚、及一批农业部认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了大连裙带菜、金州毛蚶、旅顺鲍鱼、瓦房店红富士苹果、庄河蓝莓等十多种产品。产品数量上,水产品占各类认证产品总数的一半多,农产品主要集中在种植业领域,品种又以水果为主。产品地区分布较均匀,分布在庄河、瓦房店和普兰店、金州、旅顺口区和长海县共6个涉农区县市。随着各县市区对地理标志产品和商标认证的重视,今后得到认证的品牌产品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地区覆盖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大连市重视农林水产品的品牌建设工作,具体手段是并通过商标注册,让品牌受到法律保护。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三千三百多个,仅2013年在大连市工商局新增注册的商标就有七十多个。注册商标的产品种类包括生鲜农产品,也包括加工食品。品种涵盖了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海产品。大连市既有国家级和省级的名牌农产品,更有众多的市级名牌农产品,驰、著名商标达到二百二十多件。很多驰著名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其本身就是区域性品牌产品,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产品在数量上形成了一定规模。 (二)品牌建设的效果 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大连市品牌农产品不少,部分品牌颇具规模,也具有一定的地区影响性,形成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根据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的“2013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名”的调查结果,大连有两种产品入围,分别是大连旅顺的海参和鲍鱼。其品牌价值分别是14亿和6亿人民币。另据农业部牵头组织的100个“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调查结果,大连市有三种产品上榜,分别是旅顺洋梨、庄河滑子菇和庄河山牛蒡。 由此可见,大连市重视区域品牌的建设,实现了依靠区域品牌发展农业的基本思路。品牌建设促进了大连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相关品种的种植和养殖面积的扩大,带动了相关领域就业的增加和农民增收,经济效果明显。但是大连市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较多困难和瓶颈问题。 二、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问题 (一)品种结构较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竞争力不足 大连市的品牌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水产品和果品类,而果品类中的优势产品主要是苹果和大樱桃,生产上有数量优势,并形成了被地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但品牌结构较单一,同一地区内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在产品规格、味道、生产技术方面缺乏质量优势,没有形成基于本土特色的资源独特性特征。在品质、加工、名称、包装设计上都有雷同之处,既面临地区内的无序竞争,苹果和樱桃均还面临农业大省山东省同类特色产品的竞争。既有的品牌产中,一次产品多,加工类产品少,反映出大连市农产品加工缺乏优质特色原材料,加工装备水平较落后,精加工和深加工技术水平较低,加工产品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名优特色产品更少。 (二)文化底蕴不足、特色不突出 区域品牌的形成条件既包括自然禀赋条件、也包括该地区内人文历史环境和生产加工历史条件。而在自然条件相近、产品差异化特征不显著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突出强调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赋予产品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的“龙王贡韭”的种植据说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因咸丰皇帝食用而被指定为宫廷贡菜,才有了“贡韭”的美誉。当地政府充分挖掘“贡韭”的历史文化和商业价值,加强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工作,使其成为了全国百强之一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大连市的很多品牌产品历史积淀缺乏厚重感,没有抓住历史文化发展的机遇,缺乏人文元素,造成品牌只有其名,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和资源力。 (三)品牌经营和维护力度欠缺的问题 因为区域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可能造成区域品牌的经营主体缺失,个别农户缺乏投资动力,而产生“搭便车”现象。一个品牌的长久需要持有者的精心维护。大连市区域品牌产品一般采取“品牌+行业协会+农户”或者“品牌+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生产主要依靠农户。大多数农户处于分散的个体生产状态,经营的分散性增加了品牌经营管理的难度。而且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商标持有者,简单地把商标与品牌等同起来,认为有了商标就是有好品牌,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较淡薄,维护品牌质量的动力不足,受利益驱使极易出现不规范的生产和市场竞争行为,影响品牌的质量和声誉,甚至引发品牌的生存危机。 三、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优势 (一)地理环境优势 大连三面环海,一面环山,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土质、水文条件适合水产品及果蔬和杂粮类的生产。如旅顺的海参和鲍鱼,金州区的大樱桃,瓦房店的苹果,都是基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而出的知名产品。大连市耕地面积40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多地少,农业发展空间较有限。要想变不利为有利,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思路,捉住时机将土地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业升级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品质农业。而特色、优势和品牌农产品即是高品质农业的重要形式。 (二)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大连是农业经济发达的城市,农业也是大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发展优质、高效和生态的现代农业是大连市农业发展的方向。近几年来大连市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生产、水产品养殖、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设施农业、花卉生产为主体的5大优势产业。5大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0%。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大连市农业产业结构,产生了一批特色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孕育了一批名牌产品,为发展区域品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 大连市共有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龙头企业七百多家。经营范围涉及农林水产品,部分是生鲜产品,更多地是加工食品,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农产品加工网络。龙头企业是区域品牌的培育主体之一,也是品牌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成长和壮大,为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平台。 (四)政策支持优势 近几年来,大连市农林水产品品牌发展迅速,这是在国家大力促进区域品牌发展,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的政策环境下实现的。地方政府、工商局、农业局、渔业局等相关行政部分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锁定具有竞争优势的培育对象,在生产和品牌建设上加强技术指导,提供生产和销售信息,重视品牌的注册登记和管理工作,为区域品牌建设从资金、政策和技术上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对策 (一)重视产品质量,以产品品质的特、优和差异化赢得竞争优势 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结构较单一,部分产品易与本地区或其它地区的同类产品存在竞争。为了与竞争对手形成区别,不仅要实现生产的标准化,更需要根据产品差异化形成的质量因素,包括产品的味道、形状和规格、营养成分、安全性、质量的均等化、商品包装标记和包装样式的设计、索赔处理等方面多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满意度。 (二)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赋予区域品牌更高的品位和更深的内涵 每个地域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种文化因素包括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神话传奇故事和民风民俗等。在区域品牌的塑造中,应该根据产品的类别,融入文化底蕴较厚重的因素。与部分千年古都、或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域相比,大连作为一个现代城市,文化底蕴略显不足,需要文化和品牌工作者深入调研,加大挖掘力度,让更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呈现于世,让品牌塑造与文化建设同步进行,提升区域品牌产品的文化内涵。 (三)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合理选择创建和经营模式 按区域品牌的形成主体分类,主要有地方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行业协会或合作社主导型、产业集群主导型的区域品牌创建模式。根据区域品牌构成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依托优势特色自然资源、依托科技手段、依托地区内历史和文化资源、依托休闲农业发展的创建模式。大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主体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产品特色来源主要是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在形成主体的选择上,应该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合作社、地方政府的作用,动员更多主体参与区域品牌的创建。同时要结合区域品牌构成的四大要素,由单纯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的创建模式,丰富为依托多种要素资源的创建模式。 (四)加强品牌的经营和管理工作 针对区域品牌使用中的“搭便车”现象,建立和完善品牌使用许可证制度,监督品牌的使用,对区域品牌的冒牌行为采取有效的打击措施。加强各种质量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采用各种防伪技术和手段,加强对区域品牌的监督和规范。从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品牌危机应对机制、增强品牌危机转化能力等方面重视品牌的危机管理。 (五)区域品牌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战略 市场营销的经典战略是4P战略。4P分别指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市场营销应该运用4P的组合策略。产品策略的重点是能在质量和保障上充分体现出产品特色。价格策略的核心是体现优质优价。渠道和促销策略已成为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研究重点。 区域品牌农产品的营销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 转变品牌产品的市场营销观念,由销售现有产品转变为生产有销路的产品。销路好的产品并不是简单追随和模仿现有产品,而是应该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为消费者设计以新产品为核心的饮食生活方案,提供全方位的品牌服务,引导消费生活潮流。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需求向高层次发展、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以市场消费需求为支撑,细分产品市场,锁定目标顾客群开展市场营销,或者产品定位“利基市场”,以较小的利基产品,占领地域市场,当产品有非常大的市场容量,再谋求目标市场的扩大,甚至达到规模经济,这种营销策略更适用于加工产品。三是要迅速建立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技巧是合理选择品牌的传播模式。传播模式选择的核心工作是明确目标,关键工作是确定品牌传播的内容,模式选择的重点是确立传播方式,选择合适的传播策略。农产品品牌的推广传播有多种方式,如口碑传播,广告策略,包括电视、印刷和车厢广告灯,人员推销,实地推广,公关策略,包括农产品博览会、研讨会、各种活动和节日宣传等,网络营销等。选择何种推广方式,需要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营销的目标定位、品牌自身的发展战略,结合各种推广方式的特点,采取最优组合的营销战略。以上适用于一般农产品品牌的品牌推广,也适用于区域品牌农产品。因为区域品牌农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区域品牌的市场传播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利用名人效应、事件营销等。如果产品采用高端定位,需要实施高端消费带动的战略,借助于一些较高地位的组织或人员进行产品营销。 (六)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在:一是政府支持的重点是为区域品牌农产品发展建章立制,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构建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将农业产业布局和区域品牌建设深度捆绑,促进二者的同步发展。在融资、财政补贴、税收、用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对品牌培育者的政策奖励。政府作为主导、推动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管理体制。二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推行安全用药标准、制定标准规范、组织实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优质农产品的品质认证,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行HACCP认证制度等。推进区域品牌的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注册工作,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政府积极组织开展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政府主导的品牌发展战略上,引导开展“产学研”联合,通过大连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力量,进行产品开发、营销策划、提升区域品牌的科技和知识含量。四是政府主导区域品牌的市场营销工作,包括组织农业企业和生产组织进行国外农业的考察和交流活动,利用各种展览会和农事节庆,甚至参与国外高层次的品牌推广活动,推进区域品牌的对外宣传和推荐活动,拓宽品牌的传播渠道,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及时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推广行业技术经验,组织经验交流和学习会。 参考文献: [1] 陆国庆.区位品牌: 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2(5). [2] 钱杭园,杨小薇.农产品品牌传播模式及其创新[J].河北农业科学,2010(10). [3] 李亚林.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谭志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