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新兴消费观念与理财意识调查分析
范文

    魏春刚

    摘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问卷调查,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深入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新兴的消费方式、消费市场的态度和个人理财的意识等,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及“互联网+”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调查发现,消费观念方面,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新兴消费模式融入迅速,不仅仅局限于“网购”上的线上消费,而且成为分期付款等消费方式的快速使用者;理财意识方面,大学生正在由“盲目”向“尝试”的方向改变,并渴望在大学中接受理财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念;理财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34-02

    一、大学生消费观念概况

    (一)大学生消费的来源及总体水平

    通过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的网络调查问卷,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理财意识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收回有效问卷数据700份,其中男生327人,女生373人。问卷对大学生的月均开销及可支配资金来源进行调查,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生活费完全来自父母、家庭的给予;16%的大学生生活费既有家庭的提供,也有通过兼职打工、证券投资等渠道获得。多数被调查大学生月消费水平在1000~1500元区间。使用EXCEL软件对影响月生活费均值的性别、年级两因素进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建立假设:一是性别因素:H0:μ1=μ2,性别对生活费均值无显著影响;H1:μ1≠μ2,性别对生活费均值有显著影响。其中μ1为男生水平,μ2为女生水平。二是年级因素:H0:μ1=μ2=μ3=μ4,年级对生活费均值无显著影响;H1:μ1,μ2,μ3,μ4不全相等,年级对生活费均值有显著影响。其中μ1为大一年级水平,μ2为大二年级水平,μ3为大三年级水平,μ4为大四年级水平。取a=0.05,计算得:性别因素:FA=8.996,F0.05=10.128,F

    面对多元化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做兼职,社会上面对大学生兼职的工作岗位也逐渐增多,调查显示有10%的大学生经常做兼职;有45%的被调查者偶尔做兼职,而这些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大多是补贴生活费;只有39%的大学生兼职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有兼职经历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但是以兼职作为主要或部分经济来源的大学生群体中,女生占比高于男生。调查还对品牌吸引力的来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男生或女生,质量和性价比是品牌吸引大学生的两大主要因素。相比而言,科技含量更吸引男生,而适用性更吸引女生,分列男生和女生品牌吸引力来源的第三位。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原因。一方面,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为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要表现在扩大了消费范围,拓展了消费空间。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调查中,有66%的大学生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晌。

    2.季节原因。随着电商的增多,越来越多商家会在特定日期或节日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借助各种噱头拉拢消费者,如圣诞节、“双11”、春节等,以2015年“双11”为例,有49%的大学生在当天进行了消费,在进行消费的大学生中,有33%是由于价格优惠目的购买的,而对商品需求不大。

    3.生活环境原因。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大体相似,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大学生集体生活,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在消费上也互相形响、互相感染,一个人的购买可能引发同寝室同学和朋友的相同购买。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许多商家抓住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的心理开展营销。

    4.自身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在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其往往在消费时迫求知识性。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性,强调美观大方。由于富有创造性,也会在消费时注重个性,迫求与众不同。调查中有51%的大学生在生活费透支的情况下选择“勒紧腰带”,这说明了一部分大学生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购买,而使得生活费超出预算。

    二、大学生新兴的消费模式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比较容易受到物质刺激并且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越来越多p2p、O2O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大学生进行线上消费、短期借贷的门槛也逐渐降低,市场已经逐渐离不开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这类软件的出现应运而生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即所谓的“指尖上的生活”。

    当代大学生是新兴媒体的拥护者和使用者,大学生的手机里都或多或少安装着O2O、P2P的软件。调查结果显示,有44%的大学生经常使用O2O、P2P软件,而且有14%的大学生使用过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打开电脑“淘宝”,而是渐渐转向经常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过程。例如趣分期、爱学贷、蚂蚁花呗等软件促使了大学生对于分期付款的认识,解决了大学生因为没有足够资金而导致购买力下降的问题。在调查中,面对此类P2P软件,被调查大学生的态度只有一小部分不感兴趣,大部分被调查大学生对于此类软件有一定关注。分期消费作为近年来开始兴起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逐渐受到大众认可,年轻一代正是其主力军。分期购买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大学生或年轻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但仔细看他们商业模式的背后,是刺激大学生以比较高的利息借钱买相对昂贵(原本买不起)的东西。近两年,随着国家政策对于“互联网+”的支持,以及青年一代对于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分期消费开始成为新热点。不论是各种金融公司,还是一些分期平台、互联网电商等,都开始了对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投资和布局,认定了大学生分期消费的巨大潜力。调查中,75%的大学生面对有利息的分期付款还是倾向于攒钱全额付清,但是面对生活费透支的窘境,只有10%的大学生选择短期贷款(控制在免息期内)来弥补缺口。猫眼电影、滴滴打车、饿了么等O2O软件的发展也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消费生活。调查中45%的大学生表示在下载了生活类APP之后消费频率加快了并且开销增大了,而且上述大学生对于APP中“红包”的态度几乎全部是为了用红包而刻意消费特定数额,形成了对“指尖上的生活”的习惯。随着大学生对微信、微博使用程度的增加,用社交取代搜索、消费型的社交大学生用户也在增加,朋友圈和微博是这些大学生逛街、逛淘宝的延续和替代。

    

    三、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一)大学生理财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投资理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显然也有越来越多大学生关注并进行个人理财。从之前的消费观念调查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开支靠父母给予,自己挣钱的毕竟是少数,而且部分学生生活费频繁透支及不当消费所暴露出的问题的原因是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或者出现偏差。理财是未来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趋势,在大学这个重要的时期学会理财,在未来可以较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和理财生活。

    (二)大学生理财意识现状

    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选择理财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额外收益,即停留在对理财的理解为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上,少数大学生则为了将来的购车、购房等刚性需求。并且,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储蓄、保险等风险较小的投资产品,只有少数大学生触碰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风险偏高的金融产品;在期限的选择上偏好长期理财产品。在信用卡的使用方面,仅有9%的大学生拥有信用卡,且全部为大三及大四学生。且这些学生几乎全部有5年内购买房产的明确计划,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于购车、购房这类计划大多没有想过。有21%的学生对于信用卡不了解。对于投资理财的风险和收益,一半的大学生希望即使收益较小也不涉及太大风险,多数大学生对于投资风险为保守态度。大学生对于理财的理解开始从“盲目”向“尝试”转变,有60%的大学生即使本金较少也想现在开始理财,这些大学生中以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居多,可见尝试理财的大学生成年轻化趋势。

    在问及学校如果开设个人理财教育的态度时,半数大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在经济管理类院校或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在课程中会接受到相关的理财知识教育,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接触这类教育的机会就会很少,这也是大学素质教育中对于个人理财教育相对薄弱的一方面。

    四、在校大学生消费与理财的对策及建议

    (一)社会方面

    一是社会要倡导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正面引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投资与理财环境。具体可以在各种报刊中开办理财专栏,播出与理财有关的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理财知识普及。二是政府还应与高校合作,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例如,有关部门应对大学生校园周边环境做必要的治理,建设健康非盈利性或低盈利性的娱乐场所,合理布局必要的商业网点。

    (二)学校方面

    一是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广大学生在消费上克服攀比心理,引导他们做理智消费者。可通过开展基于理财能力的竞赛活动,如“模拟家庭投资和理财”、“模拟银行”等,培养学生对理财的兴趣;开设理财教育课程,为学生传授理财理论,并加入相关实践类课程,如证券投资实战模拟等,增加学生的理财实践经验。二是高校应尽量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和岗位,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强自立的能力。同时,还应大力提倡自主创业,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训练,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

    (三)家庭方面

    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向学校咨询清楚学生在校正常消费水平,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子女的高消费在经济上予以一定的约束。大学生的理财观绝大多数与家庭的理财观和家长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家长对其子女的理财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抛开传统的价值观念,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经济活动,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理财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如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申请助学贷款等锻炼理财能力的活动。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大学生进行理财规划,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四)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理财意识,关注理财信息,将理财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还应掌握科学的理财方法,如学会省钱的窍门;享受教育储蓄的优惠政策;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进行勤工俭学、兼职打工,尝试自主创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可适当尝试进行一些真正的投资,如:股票、基金等。

    五、结语

    对当前大学生来说,对于理财的漠视到尝试是培养良好理财意识非常必要的过程。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自己端正并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积极引导。面对新兴的消费模式不迷失,面对自我的消费水平有计划,面对冗杂的理财产品不盲目,面对理财的合理规划有实践,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理财意识可否做到这四点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DT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黄伟明,周源源.我国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0(11).

    [3] 张淑云.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培养策略[J].财会通讯:综合,2010.

    [4] 高宏利.“90后”大学生消费观及教育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3(2).

    [5] 刘俊棋.大学生理财观念调查与培养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0(6).

    [责任编辑:谭志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