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身残志坚谋出路无掌“英雄”的脱贫故事 |
范文 | 在分宜县洋江镇,有这么一户贫困户,虽然身患残疾,自幼失去双掌,但凭借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毅力、勤奋的品质,从村里户户知晓的贫困户,变成了镇里闻名的“脱贫之星”。他就是辑睦桥村井元组村民张小军。 不离不弃,默默为家庭守护 张小军一家三口,一岁时张小军因为意外烧伤而失去了双掌,妻子刘六连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先天性痴呆和聋哑使她生活不能自理,儿子目前上初中。张小军为人勤快、生性憨厚,几乎每天都早早出门找适合的活计,贴补家用。中午干完活,别人可以稍事休息,张小军却要急忙赶回家中,为妻子做饭、喂饭。都说久病床前无夫妻,但他几乎不缺席妻子的生活,对儿子,也是扮演着父亲和母亲双重身份,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对妻儿坚持亲自照顾,不离左右。自身的残疾和妻子的痴呆让张小军一家很难像其他人家一样外出务工来改善家庭条件,虽生性勤奋,但家里还是贫困潦倒。综合实际情况,2014年,经过村民民主评议等程序,村里将其纳入了贫困户。 转变思想,迎来脱贫曙光 在成为贫困户后,本性淳朴的张小军更加勤奋,平时除了做农活,闲暇时间还会在本镇以及邻近的周边地区扛木头、做零活贴补家用。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技能,加之思想比较保守,个人并没有坚定的脱贫信心和动力。都说扶贫先要扶志,对于张小军的这种情况,村里的书记和帮扶干部都看在眼里,大家对张小军的印象是,他并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而关键是如何激发他的斗志,做好正确的扶贫引导。一方面,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会定期去张小军家里慰问,带去一些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以及节日慰问金,切实改善其家里的基本生活条件,并且耐心细致的向张小军讲解我们国家扶贫的目的,以及贫困户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可以享受到的政策,让张小军感受到背后有着党和政府的坚强后盾,给他吃下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帮扶干部还长期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以典型案例示范、以扶志教育鼓舞,重新激发了这个中年汉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了靠自己努力早日脱贫的斗志。 四方来助,坚定致富道路 有勇更要有谋,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经过认真调研,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为张小军制定了科学精准的脱贫计划。一是鼓励张小军靠务工来不断增加自己的收入。張小军虽然失去了双掌,但是这个汉子却凭自己的毅力,从小练就了一双和健全人能力几乎无异的双手,除去一些穿针引线的细活外,扛东西、开摩托、下厨房,几乎其他人能做到的,他那双残疾的手一样能做到。因为自己肯吃苦,有着老黄牛般的精气神,像伐木、搬运等重活甚至比一般人做的更好。张小军平时就在临近地区做伐木工,一天收入近200元,遇到事多的年份,一年下来的伐木收入也有2万多元。同时,只要有收入的活计,张小军便积极参与,今年以来,他积极参加村里的棺木收取,最多的时候和伙伴一天可以收到40多副棺木,以50元一副计算,人均日收入上千元;二是通过产业发展奠定脱贫基础。别看张小军失去双掌,但是他目前却一个人打理着70多亩水稻、售卖给金贝公司的5亩多中药材,还有诸如蔬菜、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在发展种植业的时候,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从品种选购、土地流转、种植技术、渠道拓展等多方面给予其帮助。尝到甜头的张小军也渐渐的放开了膀子,从一开始的几亩地,到2017年的20多亩、2018年的50多亩,再到现在的70多亩,规模不断拓展。三是提供公益性岗位为其增收。2019年,张小军又担任了村里的扶贫专岗,负责进村水泥路的清扫工作,一年下来也有4000多元的纯收入。通过多措并举,张小军一家于2018年顺利脱贫,家庭收入也从2014年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多元变成了现在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多元,大大的超过了贫困户收入标准,真正做到了稳定脱贫,并且还被评为了2018年全县的脱贫之星。 现在,张小军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在自己生活提升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于党和政府的关心,他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对于自己目前的中药材和水稻种植,张小军可以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他人,带动其他的贫困家庭共同脱贫致富;对于其他贫困户,他还鼓励大家自力更生,积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虽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他的身体力行,已经默默的影响了周边的人,让人赞叹、尊敬,成为了鼓舞人心的无掌“英雄”! 作者简介:廖勇,分宜县洋江镇扶贫站扶贫专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