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
范文 | 孙文靖 摘 要:档案鉴定是对材料价值的判定,通过鉴定,保留有价值的记录材料,剔除无保存价值的记录材料。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基础。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档案实践工作,就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析。 关键词:档案鉴定;原则;标准 档案鉴定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时对材料价值的预判;归档前对材料鉴定筛选;归档后档案人员划分保管期限;档案保管期满是否继续保存的鉴定。归档前对材料的鉴定,是业务部门对拟归档的文件材料初步进行保存价值鉴定并筛选,主要是依照归档范围来进行取舍,这是决定记录材料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一步。归档后鉴定分2个阶段:一是档案人员对移交的材料根据保存价值合理划分保管期限;二是对那些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提出鉴定报告,由单位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对档案材料进行价值鉴定,有价值的档案材料继续保存,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按规定报批销毁。 一、档案价值鉴定原则 (1)发展性原则。发展的原则是指要以发展变化的思维判定档案未来的查考和历史研究价值。首先,档案是过去某一阶段的历史记录,判断其否保存及价值大小,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其次,认识到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变迁,档案所体现的价值和作用也会随之改变,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预判档案的价值。当前那些有查考作用的档案材料在未来也许没有利用价值;当前还没发挥作用的档案在今后也许大有用处。因此,在鉴定档案材料价值时坚持发展性原则,不仅分析档案当前的作用和现实查考使用价值,而且还要预测今后的利用需求和历史研究价值,尽可能相对准确鉴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要全方位、多层次预测档案利用需求。多方面审视档案的价值,不仅根据一部门或一个方面的需求来鉴定档案的价值,而且还要从整体、全局角度分析、考量档案的价值。档案利用的价值有多方面,只有从全方位分析,才能相对准确判断。事实上,某一部门不再需要的档案,对其他单位可能还很需要,所以应充分估计档案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全面分析档案材料内容,预测和判定可能发挥的作用,从而判断其保存价值。 (3)历史性原则。档案的形成均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我们在判定档案价值时,要秉持历史性原则,充分考虑档案材料的内容、形式及档案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对档案保存与否及保管期限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4)宽严性原则。宽严性原则是指:在一个相同的案卷中保存有不同保管期限的材料,则这个案卷的保管期限应从长;针对那些不易判定保存和销毁的档案材料,应保存;经过档案鉴定小组鉴定后准备销毁的档案,不妨搁置一小段时间,经过实际工作确认毫无利用价值后,再进一步实质性销毁;单位唯一保存的档案材料,那么保管期限则放长些;立档单位形成的档案材料应放长保管期限,其他单位的档案材料可缩短保管时间。 二、档案价值鉴定标准 (1)来源标准。档案的来源大大影响着档案的价值,档案形成者的地位、级别、重要性直接影响着档案的价值。档案来源是指档案的形成者,不同来源的档案其形成的档案价值也不同。档案形成者的地位、级别、重要性、影响力越高,则其档案价值就越大;档案形成者的级别、地位、重要性越低,其档案价值就会变得较小。另外,在鉴定档案价值时,要考虑到外单位来的材料在其形成单位已经作为重点加以保存了,所以本单位形成材料应作为档案主要保存内容,避免国家档案材料大量重复保存。 (2)内容标准。档案价值大小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档案所反映的内容,因此档案价值鉴定基本标准是内容标准。价值较大档案材料主要有:本单位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依据凭证作用的档案材料;需要贯彻执行的上级单位制定的规定办法制度等文件材料;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及记录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文件材料等。价值较小的档案材料:事务性、阶段性、参考型等档案材料。 (3)时间标准。规定禁毁时间。前普鲁士国家机密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在 1901年提出的七条鉴定标准中的第一条是“高龄文件应该受到尊重”。档案是唯一的,其原始记录性是无法复制的,因此其历史研究价值应引起重视。所以国内目前保存的民国以前的档案以及革命历史档案是禁毁的。直接明确保管时间。例如国内对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就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明确规定了保管期限永久、30年、15年、10年等几种。间接推算保存時间。比如合同、协议等一些有时效的文件材料,可以根据材料生效终止时间推算其存毁时间,具有操作性。 (4)形式标准。档案的形式包括文种、稿本、外形特点、记录方式等。命令、决定、条例、指示等文种的价值,常常比通知、信函等文种的价值要大;定稿、正本的法律效力较高,价值大于草稿、副本。另外,档案的外形特点,例如一些特殊载体的孤本档案,也对档案的价值起到很大的影响;有些档案可能因其具有历史研究价值或文物性质,其价值也会提高。 (5)需求标准。管档目的是为了用档,要全面了解社会方方面面利用者对档案的需求,才能相对准确地判断档案材料的价值。档案部门在鉴定档案价值时一定要站高望远,视野要宽,放眼整个社会,不要仅局限于本单位。 (6)功能标准。功能标准是指档案具备的主要功能对其价值的影响。功能标准对档案价值的影响实质是记录对象、时间因素对档案价值的作用。有的档案材料随着所记录对象的失去,也就失去了大部门档案材料利用的价值,如某些项目基建工程档案、 设备仪器档案等,档案的价值一般以实物寿命为限,当建筑物拆迁,设备型号淘汰报废了,很大一部分档案材料的功能也随着失去;有的档案材料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珍贵,例如水文、气象等档案材料,不仅不会随时间而失去价值,而且其档案功能所体现的价值还会日益提高。 综上所述,档案价值鉴定采取的是综合鉴定方法,在坚持上述原则和标准下,分析档案的内容、形式、特征等诸多因素,综合判定档案价值大小,最大程度确保有价值的档案材料得到妥善保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宗培岭.对我国档案价值鉴定原则与标准的思考[J].上海档案,2000(10). [2]李洁.档案价值鉴定方法探究[J].黑龙江档案,2016(02). [3]周宝华.浅论档案鉴定工作的一般原则和标准[J].办公室业务,2016(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