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州空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贸商管专业" 发展战略初探 |
范文 | 摘 要:为了使高职院校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良好的发展,本文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专业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广州空港园区产业转型背景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工贸商管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战略发展支点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产业转型;工贸商管专业;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将其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此口号的提出,为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也是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强国富民的中国梦之要求。现今,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关键的还是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下功夫,进而刺激技能型人才转型,挖掘出更多的适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人才,跟上转型升级节奏,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有另一番新景象。 1 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 产业转型升级也被称之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也就是企业朝着更符合社会、经济需要的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促进企业各方面技术进步,在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与技术,对产业进行研究、改进与创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产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要获取足够的国家资金、政策方面的足够扶持,并将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职工就业、人才培养全面、有机结合。 2 广州空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制造服务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特征正不断发生变化,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国际大型跨国公司逐渐由制造商向提供最终解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转型。这也充分说明了,制造服务化的趋势逐渐明朗,前台主要提供服务,后台虽然仍以制造为主,但是服务环节逐步成为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增值主体。 (二)生产智能化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多种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智能化的高效生产方式。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改变了原来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向多样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进行转变,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也称为了可能。 (三)组织网络化 相对于原有的国际分工形态,大型的跨国企业通过全球化的生产网络以及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根据各个地区的成本优势分配工序和增值环节,然后利用生产控制网络与物流网络对整个系统进行整合,这样可以使区位优势更加集中,实现全球的产业链、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形成。 从广州空港园区的整体情况来看,新一轮的产业改革更加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现代产业体育的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及加工组装环节利润占比的下降,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减弱,个性化定制以及"分散生产、就地销售"的新兴业态逐渐发展起来,这也对制造业形成了新的冲击。目前,广州空港园区企业通过建立技术中心对企业内部的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截至到2011年,全区共有接近1000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中有25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经过认定,这也是整个广州空港园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载体,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广州空港园区企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 (一)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势 (1)政、校、企一体化发展。广州空港园区的各类工业园区以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充分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可以实现校企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更好的实现"校企合作","工贸商管专业"也不例外,"工贸商管专业"已同苏宁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人才协议。 (2)丰富的实习、实训、就业资源。园区内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工贸商管专业拟与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及合作就业的"三位合一",政府与学校和企业形成三方联动。 (3)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学院的指引下,工贸商管专业制订了"新、特、精"的人才培养理念,将专业的整体规模控制在800人左右。"新"是指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特"是指利用广州空港园区独特的产业优势,建立校企结合的特色办学;"精"即是指企业深度介入教学中,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打造精品专业,培育精品人才。 (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1)工学结合。"工贸商管专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实行"111"和"32"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生学费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2)理论结合实践。高职院校的重点是高等技术教育。工贸商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中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开展适当的理论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将专业设置在企业中职业岗位的紧急缺口上,及时为创新园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专业人才。工贸商管专业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毕业生供需合同,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并且,从招生环节开始,工贸商管专业就拟与企业和学生签署定向培养的三方合同,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同时,学校也帮助企业开展各类员工培训活动。 (4)校企结合,资源共享。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拟由各大企业的老总兼任。同时,还从企业中选派优秀的高管人员、技术骨干到专业进行实训授课,同时,建立了联合实训实习极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训实习平台。 (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精品教师"。工贸商管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重点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求教师技双证上岗,同时应积极从其它单位引进和鼓励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拥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专业中担任专、兼职教师,打造一支拥有强有力的"精品教师队伍"。 (6)国际化联合教学。专业在创办初期,就与英国的剑桥大学开启了合作办学。 4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专业发展瓶颈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无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式要求 虽然近年来"工贸商管专业"的教育规格和档次提升较快,但是相对于国内外著名的高职院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完全适应广州空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同时"工贸商管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与技术标准仍然有一个与世界接轨的过程。广州空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之后,部分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与技术标准提高,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后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工贸商管专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结构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定位,但是在具体讲说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于目标脱节的现象,导致没有确定的专业特长。培养目标不能完全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之后的企业需要,很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无法找到与专业相适应的工作,而只能放弃所学专业而从事其它行业的工作。"工贸商管专业"在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之后,无法及时变革,难以很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教师来源多元化,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仍然不足 "工贸商管专业"中的部分教师属于毕业不久的新人,这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实践操作方面较为薄弱,而且企业推荐教师的比例较少,而这部分教师,正是专业急需的教师人才,他们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总体情况来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仍然较低,而且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也较少,大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践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实践专业水平的提升,这也是当前"工贸商管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工贸商管专业"在广州空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之后还面临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校企合作,针对企业需求培养具有高技能专业技术的人才;二是学校专业的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之后的企业职业岗位不对接的问题;三是学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更高的技术标准、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贸商管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5 空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贸商管专业"的战略支点 在广州空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之下,"工贸商管专业"的发展支点需要放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创新上。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会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工贸商管专业"需要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充分发挥出学院自身的办学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由企业引导学院进行教育改革,从而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向企业需求靠近,更好的促进校企之间的共同发展。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产业转型升级后,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工贸商管专业"具体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只有企业才能确定。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在对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积极配合学校提炼出某个专业具体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点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共同研究并形成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体系 以校企共同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共同开发兼具国际视野及本土特色的课程体系,并编写符合高级能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国际服务标准的教材,同时企业应该更多将实践操作写入教程中,避免过于理论化的教材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校企共建产权清晰的培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习惯,更好的使用工作岗位,"工贸商管专业"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校企之间应该通过政府的引导,统筹教育资源,共同建立具有清晰产权的实训极地,企业通过设备、资金的投资,而院校则以资金、技术入股,双方共同投资,制定明确的分配方案,通过企业方式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四)政校企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学校和企业是一个创新的中心地带,如果校企合作能提升创新能力,那么对学校、企业、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无疑是如虎添翼。 6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贸商管专业"的战略发展路径 (一)政、校、企三位一体,形成完善的管理架构 "工贸商管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中,学校与企业是合作创新的两个直接承担者,但是由于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双方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因此,需要政府进行推动、沟通和协调。政、校、企是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三个主体。政府需要积极利用自身信息、资信等方面的优势,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可以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使政、校、企三者形成完整的关系网络,为校企合作提供完善的管理架构,任何一项合作项目都在该关系网络中运行,受到专门的管理,只要任何一方的行为出现变化,都能及时向另外两方传递信息,从而使另外两方主体及时做出相应的合作对策。 (二)解放思想,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等、靠、要"的思想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这种思想会导致学校丧失自主经营意识以及主动发展的能力。"工贸商管专业"应该加强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对成功的实践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自身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劣势,并以此作为起点,在体制机制、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解放思想,实行开放式办学模式。同时,主动融入到开发区经济的发展中,根据开发区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整合校企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为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院的研究能力,而这也是决定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尤其在产业转型背景下,整个开发园区的产业向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而学校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它能够被企业所接受和认同。因此,"工贸商管专业"需要突出重点,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教师的技术成熟度。"工贸商管专业"应该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变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可以将学校的专业教师分期分批次到企业中锻炼实践,参与到企业专业技术工作或产品研发工作中。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转型之后的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与企业属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双方的利益目标不同。因此,如果要进行长期合作,除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体制进行保障,还需要充分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对此,校企应该以地方经济为依托,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如实训极地、实体学院及研发机构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校企实行共同培育人才、管理过程、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形式,双方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实现整整的深入合作,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7 结束语 在当前广州空港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贸商管专业"虽然取得的了较好的发展,能够很好的迎合产业转型的人才需求,但是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也影响"工贸商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后,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要求。对此,"工贸商管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解放思想,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建立更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从而更好的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03):18-23. [2]王光英.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与创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02):43-45. [3]许朋汝,顾佳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有效发展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21):32-33. [4]胡清,易飚.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05):5-8. [5]曹丽曼.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1):12-14. [6]刘会福.产业转型升级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市场,2015(01):102-1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