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为浦东张江带来的利好和挑战
范文

    鲍书晨

    摘 要: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是2015年上海市政府的一号课题,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上海、浦东的建设和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张江高科技园区一直是上海、浦东引以为豪的创新创业中心,而目前,张江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未达5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还不足20%。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下,张江如何借势“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命题。本文旨在通过张江的背景和现状研究,分析“科创中心”为张江发展带来的利好和挑战。

    关键词:全球科创中心;张江园区;经济转型发展;利好和挑战

    0 绪论

    开放背景下的“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说过:“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所在。”从90年代的“开发开放”到现在的“四个中心”建设,从总部经济建设、自贸区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引进、国际高端论坛举办,上海逐渐让世界看到了她的“开放、包容、创新”。5月底,又一记开放的重磅炸弹问世——《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意见》发布,此举标志着上海正式全面启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目标在2030年时形成具有核心功能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这对开放的上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张江高科技创业园区12年发展史

    (一)1999年前,千方百计搞建设

    张江开发伊始,是望不到边的农田,据早期投入到张江开发的人说,当时他们千方百计引企业进驻,骑着自行车在尘土飞扬的泥地里穿行,给零星分散的小企业带去信息和服务。慢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张江通了大路,通了公交,从一开始求人来到后来企业、留学生、优秀人才自己找上门来要入驻,张江集聚了一些资源,逐渐有了生物医药和芯片技术产业的雏形,也同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1999年至今,聚焦张江、快速发展

    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聚焦张江”战略,张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了2010年,张江的地域面积已经扩展到79.9平方公里,下辖张江核心区、康桥工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周浦繁荣工业园四个园区。2014年,国务院决定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增加了37.2平方公里,又为张江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正是在这种大胆突破、及时总结、逐步推进的科学实践精神指导下, 在国家、市和新区合力支持下, 张江风雨兼程、披荆斩棘,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践成果。集成电路全球十大芯片设计企业有4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 2007年福布斯全球软件企业前30强有11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 囊括印度前5大软件企业; 2007年福布斯全球制药企业12强有7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张江已然成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

    (三)张江园区现阶段的综合优势

    目前,张江园区注册企业1万余家,拥有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药物所等各类研发机构400多家,还包括133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低碳环保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占2/3以上。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光电子、消费电子终端等,其中集成电路产值约占全国的1/3;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形成了从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在内的完备创新链。园区形成新药产品超过230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目前正在研发药物品种近300个。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如:罗氏、辉瑞、诺华),集聚相关科研机构和研发企业400余家、40余家CRO公司。

    同时,张江还拥有“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生物样本库等科研基础设施,可以说,在国内外很难找到第二个能如此密集地拥有这么多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的地方。

    2 “科创中心”为张江发展带来的利好

    (一)政府高层重视,政策利好支持

    在科创22条中,“简化政府行政审批程序”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张江在“双自”和“科创”的春风下,能否在一些领域突破政策瓶颈(如外汇结算、税收优惠等)显得尤为受关注。目前,张江原有的《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及加速发展扶持办法》、《留学人员创业资助》、《留学人员住房补贴》、《博士后企业工作站资金资助》等政策今年年底就要到期,值得期待的是,按照22条的文件精神,将会有更加优惠的政府支持政策出台,让利于企业。

    另外,在企业设立方面,对于科研机构和研发型创新企业,工商将会进一步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让更多的创业者能够按照实际的需求与实际的资金能力来创新创业,创造更多附加值高的产品。

    (二)众创空间发展,转型升级加快

    22条提到要在全市大力扶持众创空间发展,这对张江来说其实是一个大挑战。张江从最初的发展到现在,自身定位已经逐渐趋向精英化、成熟化,而对于前期投入不足、企业规模较小的项目来说,依然缺少“推一把”的体制机制, 但在“大众创业”的号召下,如何能发现更多好的项目,孵化更多优秀的人才企业,造就更多地增量,是张江有必要去做的。近期,张江高科开辟了一个新的众创空间,配合895创业营大赛吸纳项目入驻,100亿风投、高水平服务平台、近百名创业导师,为入驻的项目保驾护航。

    (三)新型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发展

    22条提出要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为科技类中小企业建立新型的投融资渠道,这对张江来说是如沐春风。政府种子引导资金、国资投入与无条件退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模式都曾在张江施行过,而张江也正在酝酿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融资渠道。据悉,目前由上海市金融办牵头,四家券商作为参与主体,正在探索建立张江现代科技投资银行,其仿效对象正是美国的硅谷银行,银行将探索股权多元化,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希望能够突破体制障碍,形成新的对中小微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模式。

    (四)集聚海外高端人才,提升科技竞争力

    作为世界瞩目的中国“硅谷”,通过近几年的强势引进和政策利好,张江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外人才,目前拥有外籍专家3.5万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77人、上海“千人计划”专家116人、上海市领军人才33人、上海市浦江计划人才122人,并通过交流、访问、海外招聘、顾问等多种形式吸引高端人才为张江服务,形成了积极的人才流动效应。

    3 张江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政府如何做到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政府管太多”一直是草根对于城市缺乏创新活力的槽点,这一点也是各级政府在履行行政职能下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小政府、大社会”是上海崇尚的政府定位,但由于体制机制存在着必然的瑕疵,在实际公共服务过程中,办理人与受理部门联系沟通不顺畅、受理部门各级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在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要让企业拥有更高的自主权、让企业感受不到因为政府审批而导致的不必要阻力,是个极大的挑战。接下来,政府公共服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理顺办事程序,简化材料和审批流程,做到高效且不失公平。

    (二)知识产权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台湾等先进地区的创业园、科技园相比,张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张江的高新技术企业年轻、规模小,知识产权部门、人员的设置和配备尚未规范化、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目前,张江已经拥有了一些知识产权的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解决了诸多问题,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都起了一定作用。如何将张江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成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以满足园区企业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是张江需要不断去探索的。张江要以创建并完善上海张江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为重点,建设知识产权中心,支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申请,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建成全国领先的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平台。

    (三)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优化

    诚信体系建设对于经济体制成熟化、金融结构复合化的张江区域来说是一个新挑战。目前,张江核心区70%以上的企业均通过“信用张江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信用自评或第三方他评,在提升企业信用水平的同时,也扩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渠道。

    下一步,张江要通过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完善适合开展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改善园区投融资环境和信用管理环境,实现银企对接、融资互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形成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信用评级管理机构,完善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综合服务管理职能。

    4 结论

    市委书记韩正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三个层面的内涵需要深刻认识。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二是科技创新,三是中心城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上海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直以来,张江园区都是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产业化平台,以及高科技企业聚集地”作为自身的定位和目标。通读科创22条,可以感受到政策中隐含的包容、开放和活力,也可以感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于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信念和坚定。对于张江来说,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准自身定位,一方面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为“科创中心”建设出力,那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借助此次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友梅.全球科创中心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土壤”[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4(15).

    [2]黄微,王轩.打造“资本·创新”双驱动城市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还缺什么?[J].《沪港经济》,2015,5.

    [3]华雨.建设科创中心,需要“从0到1”的垂直进步[J].上海质量,2015,4.

    [4]陈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区位环境及产业发展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2004.

    [5]刘伟,黄紫微,丁志慧.商业孵化器商业模式创新描述性框架——基于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

    [6]王凯民.开发区的转型发展评价研究——以上海浦东张江开发区为例[J].中国外资,2014(04).

    [7]谢为安.依托科技资源,探讨上海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J].上海综合经济,2002(7).

    [8]张超.政策创新:张江示范区助推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J].党政论坛,2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