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交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范文 | 刘鑫 摘要: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交通运输是人们克服空间距离阻碍的重要途径,其联系与影响已经远远超出运输业自身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其他行业。在供求关系、投资建设等方面运输业的网络经济、自然垄断、公益性等特征更为凸显。为此,本文主要对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关系;基础作用;协调性;影响;资源优化配置;流动性 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1)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部门所占比重较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交通运输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其国民生产总值贡献较大。如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内的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美、法等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所占比例往往在10%以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交通运输业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进一步解决了劳动力资源问题,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纽带与基础。作为社会生产的必然条件,交通运输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利用运输这一纽带才能将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进行有机结合。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才能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如生产对流通具有较大依赖性,则生产过程中交通运输的作用就越重要。 (3)交通运输可优化配置资源。资源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最大的优越性。交通运输系统提升,则经济规模增加,也就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地理上自然资源具有不均匀分布性,交通运输情况与市场距离的长短直接决定着其对资源开发、经济价值的影响作用。现代运输可对传统经济地理理念加以改变,也就是转变自然力量要求的资源分配情况,以此增加国家资源利用优势。强化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对经济欠发展的可达性进行有效增强,还可完善运输网建设,降低运输短缺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实现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目标。 2.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选取支出法计算,GDP:居民消费+政府开支+资本形成额+净出口。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在投资建设时,银行贷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该部分资金为资本形成总额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大量施工人员,这也可对劳动就业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第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间接推动作用。以产业链关系分析,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乘数效应等同于其他部门投资乘数,都利用某一数量投资的增加,提升国民收入增长水平。如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先直接消耗大量交通基础设施资本物品,如水泥、钢材等,这将增加此类资本物品生产量,进而增加此类资本物品生产部门的就业、收入,以此类推,对整个社会资本物品生产行业经济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其次,增加资本物品生产部门就业与收入,进而对就业劳动者收入水平有效提升,间接增加其他行业服务需求量,如电器、服装与食物等,这种情况下,将增加消费品、服务部门的生产量,并增加消费品部门的就业与收入;最后,增加资本品、消费品与服务业生产与收入,可进一步增加投资,进行实现国民收入大幅度提升。 第三,交通运输增强要素流动性。生产要素是指物质生产实施所需的全面要素与其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资本、土地等都是其主要内容。要素流动性是指相应范畴内交换、重组生产要素、消费品的能力。现代经济活动与人流、物流等多种因素相关,具有良好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类资源空间配置作用,才能在广泛的空间实现劳动力择业,才能确保顺利实施经济系统的各个环节,如生产、流通、交换与消费等。 增加要素流动性对生产要素可能性组合可起到改变作用,如专业化生产产生的规模效益比要素组合增加的运输、管理等成本高时,可为专业化分工提供便利。分工是提升劳动者熟练程度、降低工作转换损失及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有利条件的重要依据。分工可增加单位劳动产出量,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规模效益的重要保障。 在运输水平与通讯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分工极易增加运输成本、要素选择成本等,但分工与专业化无法实现无限制发展。增加供应链长度将增多中间产品,或延长资本循环周期,导致资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等问题。增加生产要素种类、数量需识别与管理大量信息,同时开拓市场也需大量营销人员,这都会对提高生产成本。由此可见,国民经济其他产业规模比例与交通运输之间也具有最佳边界。 3.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于经济发展而言,交通运输的影响作用主要涵盖两点:其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与前后向波及效应;其二要素流动作用及影响经济发展。为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可通过以下内容进行分析。 假设:全社会生产要素平均投入产出效益由Ro表示: 在企业、个人生产与销售环节交通运输作为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效益由R1表示: 在全社会或国家、地区内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效益由R2表示: 交通运输负的外部性内部化之后对全社会的边际效益由R3表示。 经济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递减为交通运输边际产出效益的方式,因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与负的外部性,将存在R1>R2>R3的情况。 (1)如R3在R0以上,极易出现交通瓶颈问题,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该情况下扩大运输生产能力机会成本,将提升生产率。 (2)如R2>R0>R3,运输生产扩大将提升生产率,但也必须做好交通负外部性工作,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如不在乎环境、资源问题,任意消耗、破坏,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则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进而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造成威胁。 (3)如R1>R0>R2,扩大运输生产将增加微观经济,但对宏观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其一,运输边际效益在全社会要素平均投入产出效益以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增加运输比例,则会导致生产率下降;其二,因“搭便车”影响,作为生产、销售投入要素,交通运输的边际效益往往在全社会生产率以上,该情况需对排他政策、措施进行适当增加,降低资金流错位,为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4)如R0>R1,交通运输能力过多、浪费资源现象严重,需降低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及对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挤出效应,在国民经济发展也应减少交通运输的比重。同时在任何情况下交通需求都应具有弹性,换言之,在交通运输供给过多的情况下,仍存在无法满足的运输需求,此时这类需求往往为无效需求,因此必须做好抑制工作。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的最佳水平内交通运输是其总边际效益与全社会生产要素平均投入产出效益相等的情况。 由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存有极为复杂的关系,每次实施经济调整,都是强制性恢复已经破坏的运输和经济发展合理比例。因交通基础设施具备时滞性,由投资到运力形成需要一定时限,同时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不断增加交通需求量,要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必须具备相应超前性,进而达到交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阶段,国民经济根据比例有计划发展,因认识、理论等多方面的不足,导致交通运输业发展经历了四个环节,如恢复、动荡、复苏与全面提升;在体制转型阶段,市场机制作用被逐步发挥出来,但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交通基础设施突出的外部特点对其性质起到决定作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通过研究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可有效提升我国交通经济的发展水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