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元代畜牧业经济思想的探析
范文

    包诺敏

    摘要:畜牧业是元代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是立国之本,在元代畜牧业呈现出繁荣景象。究其原因是因为重视畜牧业的思想和元朝统一后所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令,鼓励和刺激了畜牧业的发展与繁荣。文章探索元代发展畜牧业的经济思想,分析归纳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思想:政策

    一、元代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元诗别裁》黄浯:《檐子洼》:“连天暗丰草,不复见林木,行人烟际来,牛羊雨中牧”。此诗展现出了当时一幅辽阔无边的草原和牛羊成群的生动情景。元代畜牧业稳定发展,规模之大。元朝建立以后,散布在蒙古高原的许多游牧部落统一为一个蒙古族,公元12、13世纪时,蒙古各部大部分分布在东起兴安岭与满洲相连,西经阿尔泰山脉至中西亚,北呼伦贝尔湖一带至西伯利亚,南越阴山山脉至万里长城与中原相接,西南与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相考的广袤无垠的草原,牧草茂盛,水源充沛,牛羊遍野,骆驼成群。如:畏兀儿地区是著名的畜牧区之一,“羊马放牧于平川中,弥亘百余里,以毛色分别为群,莫知其数”。

    二、元代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畜牧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牧区每年繁殖的牲畜和出产的畜产品,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当时对于屯田,朝廷一般都给予牛具。《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年(1264年)正月,“以益都武卫军干人,屯田燕京,官给牛具”。这样有了畜牧业的支援,马、牛等牲畜从事耕地、挽车、负载等各种力役,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元代有庞大的官手工业,其中以军事工业为最发达,皮革需要量很大。中统元年(1260年)六月,“诏十路宣抚司造战袄、裘、帽各以万计,输开平。同年七月,敕燕京、北京、西京、真定、平阳、大名、东平、益都等路宣抚司,造羊裘、皮帽、靴,皆以万计,输开平”。由于毛、绒的增加,纺织行业得到了发展。一般质地较粗的羊毛、驼毛用作毡毯、地毯,细一类的则用作服装。马克·波罗在谈到天德州时说:“州人并用驼毛制毯最多,各色皆有。并恃畜牧务农为生,亦微作工商”。毡毯业不但有着较高的工艺水平,而且生产量之大。

    畜牧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创造了条件。牲畜和畜产品在市场上当做商品买卖,王祯《农书·农桑通诀·养羊类》说:“其羊每岁得羔,可居大群,多则贩鬻,及所剪毫毛作毡并得酥乳,皆可供用博易,其利甚多”。鲁不鲁克《东方诸国旅行记》中记载着和林城的景象,“西门售绵羊及山羊,南门售牛和车,北门售马”。说明当时和林城设立了牲畜和畜产品市场。

    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交通。元代的驿站,四通八达,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省以至西北和国外交通的要道。马是驿站的主要交通工具,根据《元史》卷一〇一《兵志》记载的元代的站赤总数和类别以及作为交通工具的牲畜的数目,以马、牛等牲畜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驿站数最多。另外,元代的水站,虽然把船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仍饲有不少的马、牛等牲畜。

    三、元代重视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思想政策表现

    畜牧业是元代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元朝廷为了加快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扶助与奖励的措施。在《元史·英宗纪》中记载着:至治元年(1321年)八月,“车驾驻跸兴和,左右以寒甚,请还京师。帝日:兵以牛马为重,民以稼穑为本,朕迟留,盖欲马得刍牧,民得刈获,一举两得,何计乎寒”。为了农事和牲畜,皇帝不顾忌自己寒冷,巡视牧区,可见对畜牧业的重视。

    (一)制定保护畜牧业的法令条例

    元代的法律条例明确规定禁私杀马牛,《元史·刑法志》记载:“诸每月朔望二弦,凡有生之物,杀者禁之。诸郡县岁正月五日,各禁宰杀十日,其饥馑去处,自朔日为始,禁杀三日。诸每岁,自十二月至来岁正月,杀母羊者,禁之。”。并对禁杀日期有着具体的详细规定,也是在《元史·刑法志》记载:“诸宴会,虽达官,杀马为礼者,禁之。其有老病不任鞍勒者,亦笔与众验而后杀之”。此外,《元典章》中记载着“禁杀羊羔儿例”、“禁宰年少马匹”、“杀羊羔断例”、“禁休杀母羊”等保护牲畜的条文,这些条文的规定,要求牧人增强责任感,管理好牧地的工作。这些禁令对牲畜繁殖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宰杀马牛数量,法律上保护畜牧业的正常进行。

    (二)畜牧业实行减税政策

    元代畜牧业缴纳赋税的主要方式是抽分羊马,按照忽必烈的诏旨,“探马赤军马、牛、羊等一百口,抽分一口,与下户贫乏军接济物力”。一般蒙古部民羊、马、牛不足一百者,则可因“军与其余百姓不同”免去抽分。畜牧税除了按百分之一抽分外,还增添了见群三十口抽分一口,不到三十免抽的税则,自然,对牲畜少(百头一下,三十头以上)的牧民相应加重了负担。另外,为了保证税负负担合理,按贫富差别征收不同赋税,实施攒造户籍,按等级征纳的户等制。

    (三)确保畜牧业生产经营措施

    在缺水草原上打井。草原一遇旱灾,牲畜就会缺饲料而死亡,牧民就无法生存。元朝建立后,忽必烈曾多次派遣专人往漠北打井开渠、浚河,兴修了不少水利,使原来缺水之地,变成了有水草的牧地,牧地范围不断扩大和增加。《元史·定宗纪》记载:是岁(定宗三年(1248年)),大旱,河水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人不聊生。在牧区解决水源,关系到牧民生活和畜牧业发展,《蒙兀儿史记·哥歹汗记》记载:太宗窝阔台时,“筑成和林,建万安宫,又于无水处筑井”。这样在缺水的草原上打井,解决了人畜的饮水问题,扩大牧场的面积,促进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修盖暖棚,储备过冬饲料。为了有效提高畜牧业的生产能力,专门修盖暖棚,储备过冬饲料。《元史·张珪传》记载:“阔端赤牧养马驼,岁有常法,分布郡县,各有常数,而宿卫近侍,委之仆御,役民放牧…,其仆御四出,无所拘铃,私鬻刍豆,瘠损马驼。大德中,始贵州县正官监视,盖暖棚,团槽枥以牧之。……臣等议:“宣如大德团槽之制,正官监临,阅视肥瘠,拘铃宿卫仆御,著为令”。忽必烈命伯颜统军漠北时,“伯颜令军中采蔑怯叶儿及蓿敦之根贮之,人四斛,草粒城是,盛冬雨雪,人马赖以不饥”。可见,当时重视种植苜蓿,饲料备足,确保喂养牲畜,保证牲畜安全过冬。

    科学饲育,总结管理经验。元代的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牲畜的饲养繁殖、管理和兽疫防治等技术的提高。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畜牧业的机构。如:中统四年,“设群牧所,录太府监。寻升尚牧监,又升太仆院,改卫尉院。院废,立太仆寺,属之宣徽院。后录中书省,电掌御位下、大斡耳朵马”。元政府为了指导当时畜牧业生产就编写了《农桑辑要》。略述了元代对牲畜管理饲养经验,如:对马的饲料,《农桑辑要》记载“食有三刍”,“饮水有三时”:“有汗不得饮饲”,凡是经过役使或远行,必须牵转,等马喘定、汗干乃去鞍,系于避风处,然后饮之饲之。这些牧养牲畜的技术和知识,丰富多样,切实可行,元代牧民畜牧业实践中积累了现代畜牧业可以借鉴的很多经验。

    赈济灾害,恢复生产生活。在元代,牧区畜牧业经常遭遇自然灾害,灾疫频繁。其中畜牧业地区经常发生的水、旱、风、雹、霜、冻、瘟疫等。每次发生灾疫元廷都积极采取救济措施。政府也会从汉地调拨大批物资支援。以确保其作为“龙兴之地”的畜牧业的发展。每次的灾害,政府都会出钞币、牲畜和粮食赈灾,济救牧民,以显示皇帝对牧民的爱护。而受灾牧民,也能通过这些赈济,得以渡过灾荒,减轻生产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较快地恢复生产。

    (四)重视和保护牧地

    元王朝统治者对于牧地十分重视,合理利用牧地,重视牧地的选择。牧民以往是随季候转移,依靠天然的水源和牧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元代,草原牧民已初步有了固定的冬夏牧场,随季节而迁徙。“春季居山,冬近则归平原”(《多桑蒙古史》卷二)可见,牧民能注意水草的选择,并能依季节特性,合理使用牧场。牧人分工管理,牲畜分群放牧。各种不同的牲畜分别放牧,有“放马的”、“放羊的”、“放骆驼的”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