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调查与路径探析 |
范文 | 崔晶玲 刘慧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践行普惠金融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县域普惠金融发展仍存在金融服务不均衡、基础设施不健全、金融教育缺失等问题,亟需关注。笔者以临汾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该地区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客观呈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破解当前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短板提供信息支撑。 关键词:普惠金融;县域;情况调查;对策研究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让脱离金融关注的“弱视区域群体”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对于破解金融服务“脱实向虚”的困境,发挥其经济转型发展“助推器”作用,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的调查——以临汾为蓝本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面积2.03万平方公里,辖区设有17个县市区,151个乡镇,2968个行政村,县域人口达337.3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8.15%。其中6个平川县为传统资源型城市,10个县位于山区,为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7万人,贫困率为7.03%。 (一)金融基础设施布设情况 在金融机构网点设置上,2016年年底,辖区只有4个县设有证券机构,设有率为25%, 2个县设有小贷担保公司,设有率为12.5%,10个贫困山区县设有量为0;银行网点布设方面,辖区有11个县均只设有农行、邮储、农发行、村镇银行等涉农银行网点,每万人拥有网点1.5个,网点乡镇覆盖率为84%,万人拥有ATM2.02个,POS终端33.17个,助农服务点覆盖率83.63%;行政村银行网点设有率为2.83%,全部为邮储、信用社的分支机构。 (二)金融服务开展情况 2016年年底,辖区县域(含乡、村)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为0.07人,银行卡人均持有量1.23张,人均交易笔数11.29笔,移动支付渗透率为16.17%,网上支付渗透率为19.81%,其中信用卡人均持有量为0.1807张。农业保险普及率和人寿保险普及率分别为18.76%和24.43%,有贷款的农户占比为7.71%,金融投诉率为15.73%。 (三)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情况 我们从产品的认知与选择、投资理财、金融教育等10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对辖区欠发达县域及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素养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随机抽取的300户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获取金融知识渠道主要包括朋友、网点宣传、金融知识进农村宣传、电视或网络等,占比分别为41%、45%、8%、6%,92%的农户表示完全不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和信用卡知识,74%的农户表示完全不清楚信用管理知识,95%的农户表示对金融产品的认知与选择完全听从于网点工作人员的推荐,遇到权益受到侵害后的救济途径,90%以上的农户选择隐忍。 二、县域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资源供给不平衡 贫困县和农村地区是普惠金融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市级、较发达的县域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供给、金融素养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以辖区侯马市(县级市)和汾西县(国家级贫困县)为例,侯马市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为100%,而汾西县为0%,该县8个乡镇,120个行政村,仅设有1个农村资金互助社;汾西县每万人拥有ATM数为1.75个,POS终端数为6.09个,而侯马市分别为4.16个和242.92个,分别是汾西的2.38倍和39.89倍。两者在保险覆盖率、金融服务多样化等方面均差距明显。 (二)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不足 县域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服务种类单一,八成县域无证券和小额贷款业务,保险普及率低,距离广泛涵盖存贷汇、保险、养老、证券、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征信体系等在内普惠金融体系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距离。乡镇、村一级尚无法满足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服务便捷性不高。 (三)金融教育缺失 受普惠金融发展工作机制不健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差、留守人员老龄化严重等一系列因素限制,目前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教育多具有时点性、碎片化特点,甚至存在大面积贫困地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空白区,无法满足改善农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的要求。 三、破解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困境的路径探析 (一)加强沟通协作,构建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环境 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普惠金融发展对促进地方均衡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牵头、协调和保障功能,推动地区形成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大联动格局。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农业部门、扶贫办等部门,成立普惠金融发展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制定制度办法,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顶层制度设计,通过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撬动作用、政府性基金的补贴作用、监管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征信体系建设的保障作用等,为县域,特别是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强化设施建设,提升县域金融服务的多样化 从财政补贴、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等多方面切入,提升金融网点设置的成本效益可持续性,引导金融机构网点向农村地区延伸,鼓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加快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各金融机构要立足县域、农村市场欠发达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常态化的存贷汇金融业务外,在保险、养老、基金理财、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寻求突破,形成多元化、广覆盖、竞争充分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 (三)创新金融教育,建立农村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 搭建农村金融知识培训站,发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的宣传辐射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使其承担金融知识的日常传播功能;与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建立工作机制,依托基金会的教育资源,培育农村村干部、金融网点从业人员、乡村教师为一级志愿者,定期在农村地区开展针对性的“金融课堂”,扫除农村地区金融教育“盲区”;在农村中小学开设金融课程,搭建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金融知识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焦瑾璞,王爱俭.普惠金融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2]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提供全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途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10). [4]孟珏.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华北金融,2009(0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臨汾市中心支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