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研究 |
范文 | 程锐 摘要:文章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现状。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发展现状及问题和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三个角度入手,对文献进行分类。希望对今后的学者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文献研究 一、引言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型行业,其发展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希望在大力改善环境问题的同时能带动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国内外学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有所研究,基于国内外实际国情不同,现在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有很多的差别,现在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二、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水平。”同时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现在许多学者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一是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二是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三是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的影响因素。 (一)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 1.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对于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突破具有重要意义。宋永华,阳岳希等(2011)表明无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技术都是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表1是新能源汽车电池中国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类别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比亚迪虽然专利总数最多但是发明率却不足50%,而国外公司TOYOTA和GM发明率均为100%,国外公司的发明率普遍比国内企业的高,这说明国内企业专利技术含金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但是相比较而言,比亚迪的电池研发已经走在国内企业的前端。比亚迪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达到了低成本、高容量、高安全等要求。同时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还推出了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这种汽车可以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2.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基础设施 2009年起,在政府的推动下,许多城市开始大规模建设充电站,但是这些充电站都属于高规格、高成本、占地面积大、高投入的模式,这种高投入使得本来电费低于油费的绝对成本优势显著下降。现在更加受到人们关注的是光伏汽车充电站,这类充电站不仅可以利用现有的电网供电,而且还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太阳能资源发电,将对可再生能源利用及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重要贡献。而且该光伏充电站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对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国产、日系和欧美的三大车系电动车,都可以在这个充电站内充电,同时处理充电功能外还可以具备立体停车的功能,预计可以停放30辆车。 可以看出,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领域一直在努力,也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不足的,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是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的投入,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必会引导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学者针对这些问题也做了深入研究。 1.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2010~2013)》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05年以来的产销量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年增长率在30%以上,这就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2013年同期分別增长了2.3倍和2.2倍,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张政,赵飞(2014)提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政府采购市场;二是商业运营市场。三是私人用车市场。在这三个市场上,政府采购市场占主要地位,而商业运营市场快速发展,但是私人用车市场却发展缓慢。这是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是以产业经济发展为导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在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导向是改善环境、关注民生。通过表2对现在中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差异做一个简单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是,政府积极推动但消费者却相对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将对造成这样现象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2. 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1)国家政策方面。张晓宇,赵海斌等(2011年)认为国家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意见不统一,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达成共识;在财税政策与非财税政策的应用问题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同时,政府将经济指标的压力转嫁给汽车生产商,汽车生产商急于追求利益而开展大量的商业活动,但是现实的市场却缺乏消费动力,政策配套不健全,汽车制造商未从新能源汽车的高投入生产中获得高利益,严重制约了生产积极性。 (2)技术方面。唐葆君,刘江鹏(2015年)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不足,基础研究不足,缺乏统筹,缺乏数据和经验积累,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持续发展。电池是技术研发的重点,我国使用的很多专利都是国外的,同时电池的成本、产能也亟需解决。 (3)消费者方面。购车成本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价值认识不足,产生购车成本的感觉;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定不完善,消费者对其缺乏信心;杨萍,易克传(2011年)提到因为现在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备并不是很完善,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增加了其购买的潜在成本,所以消费者也就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未表现出足够的主动性。 (4)商业模式方面。王秀杰,陈轶嵩等(2012年)说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行业,它与传统的汽车的商业模式存在不同,目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未达成共识,没有找到适合我国的商业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行业的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无论从国家政策、技术、消费者和商业模式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当然许多学者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解决策略。 3.新能源汽车问题解决策略 (1)国家政策方面。张晓宇,赵海斌等(2011年)认为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必须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统一发展意见;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和税费减免等手段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政府应该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顺应市场的自然发展。 (2)技术方面。唐葆君,刘江鹏(2015年)提出我国应该增加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结构的合作,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让企业意识到研发投入的重要性,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3)消费者角度。杨萍、易克传(2011年)提到要建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标准和落实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提出严格的市场准入要求,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信赖度,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完善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4)商业模式角度。由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必须达成共识,平衡产业之间的关系,建立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根本还在于构建公平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实际上,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还是消费者自身的需求不足,而如何真正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消费者角度入手,详细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 (三)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因素 徐国虎,许芳(2010年)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了5个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子,分别是售后服务因子、购置成本因子、汽车品质因子、使用能耗因子和周围影响因子。城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程度比较高,并具有一定的购买意愿,但由于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保护性不足、售后服务网点密度不够和维修保养价格过高以及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停车场所和能源再补充的便利性等方面存在担忧,消费者比较普遍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 王颖,李英(2013年)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会负向影响其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其中,财务风险、身体风险以及功能风险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涉入程度会正向其购买意愿,而消费者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知识、产品象征性对其涉入程度有正向影响;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消费者的惑知风险、涉入程度以及购买意愿部分存在显著差异。 王月辉,王青(2013年)通过基于TAM和TPB整合模型的研究,北京消费者购买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北京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的关键因素;而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又对居民的购买态度有积极影响。 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数据分析工具对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得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 三、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就现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数据而言,2015年美国去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了12.304万台,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自身具备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不单纯依靠政府,这样的市场才是健康的市场。 官俊(2014年)说美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无论是政府还是消费者的积极配合。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现在美国居民对于环境问题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对于新能源汽车也就持十分积极接受的态度,加上美国本身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有着领先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拥有像特斯拉这样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也就使得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具备更加充分信心,其次从政府角度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降低美国政府对于他国石油的依赖程度,这样对于美国自身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政府面对这样的行业必将持十分积极的态度。所以,从市场需求角度可以看出,无论是商用车市场还是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都处于相对均衡的发展地位。 (二)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金永花(2012)说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处于“能源安全与保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双重需求”,而就日本现在的新能源发展现状而言,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进入到了普及阶段。不难看出,日本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上确实处在先进的地位,市场产业化成熟,市场认可度高,这都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所没有达到的。 (三)德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德国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上却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截至2014年年初,在德国上牌的电动车数量仅为1.2万辆,电动车保有量排在世界第七,在欧洲范围内落后于法国、荷兰以及挪威等国家。不过2014年以后德国电动车的销售量正在快速提升,2014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销售量累计达4188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售1575辆。而且直到现在德国的优惠政策都没有其他国家力度大,可见结合不同的国情,国家的发展政策也是有所不同的,德国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困难要克服。 四、结语 就现在国内外学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情况研究情况而言,国内外的市场情况还是有很多差别的,基于国情的不同,外展策略不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投入资金,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来刺激市场的发展,实际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在继续发展新能源汽车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才能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hris Kimble, Hua Wang .China's new energy vehicles: value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13(01). [2]陈洁.顾客感知价值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5. [3]方晓龙.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4. [4]官俊.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推进措施[J].企业与配件,2014. [5]金永花.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策略對我国的借鉴[J].东北亚论坛,2012(03). [6]宋永华,阳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1(35). [7]唐葆君,李江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8]唐葆君,马也.“十三五”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潜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9]王秀杰,陈轶嵩,徐建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 [10]王颖,李英.基于感知风险和涉入程度的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32). [11]王月辉,王青.北京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影响因素——基于TAM和TPB整合模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11). [12]徐国虎,许芳.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0(11). [13]杨萍,易克传.后经济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J].经济问题探究,2011(03). [14]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级其问题分析——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1(03). [15]张政,赵飞.中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研究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0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