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治理 |
范文 | 钟培元 摘要:目前“审计合谋”的现象越来越引起大众关注,审计意见的购买也成为目前审计监管的重要议题,对于发生财务报表重述的上市公司而言,其为了避免财务报告的低质量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往往比其他非重述的上市公司更具有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文章通过对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进行理论分析,并探寻此类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治理办法。 关键词:审计意见购买;财务重述;治理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也有所增加。由于财务重述实质是对以前财务报告出现差错进行重新表述的行为,该行为势必会引起大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有效性的质疑,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负面市场反应。因此,为避免不利经济后果及挽回投资者信心,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比普通上市公司更具有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采用各种办法寻求审计师支持自己的财务报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另外,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会损害审计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并导致审计失败。本文旨在分析发生财务重述后的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并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文献综述 Kinney et.al(1989) 研究发现财务重述的公司具有与同行业非重述公司相比规模更小、负债比例更高、成长性更差等特征。因此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审计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DeFond et.al(1991)研究发现,重述公司股权结构分散、盈余增长缓慢,且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也比非重述公司的少。Coffee(2003)从安然事件入手,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认为利益关系迫使审计师向公司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妥协,没能及时纠正报表中存在的实质性错误,导致日后财务重述的发生,由此推论出财务重述的公司审计师独立性较差。GAO最先对财务重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将财务重述的类型分为收入、成本、存货、合并等9大类。经研究发现,美国的上市公司在2002年之前,发生财务重述的近1/3是因为收入问题。 (二)国内文献综述 王霞,张为国(2005)通过对1999~2002年A股市场发生過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当年的审计意见会受到财务重述的幅度及项目多少的影响。王霞,徐晓东(2009)对1999~2005年发生财务重述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审计师对于财务报表内的财务重述更容易出具非标准意见,并且声誉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表内财务重述错误更加敏感,更容易出具非标准意见,其审计服务质量更高。周福源(2012)经研究发现我国A股上市公司若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并且是由声誉高的事务所换到声誉较低的事务所时,应该特别关注其支付的审计费用变化情况。若审计费用增加,这时继任事务所很可能已被上市公司收买。三、财务重述的特征 (一)财务重述公告类型 财务重述是指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该差错包括计算错误、会计原则应用错误、对财务报告公布日已经存在的事实的忽视或误用。 我国财务重述公告有三种形式:补充公告、更正公告、补充更正公告。补充公告是对之前的财务报告进行补充解释说明的公告;更正公告是对之前的财务报告中存在不真实信息进行更正的重述公告;补充及更正公告则是既包括更正信息又包括补充信息的公告。如果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行为,通常会向市场传递不好的消息,按照严重程度来看,更正公告及补充更正公告由于是对已公布的财务报告的错误进行更正,相比补充公告应当更加引起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足够重视。 (二)财务重述的归类 国外对于财务重述问题通常按会计科目进行分类。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问题内容较多,无法都采用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因此按照与财务报表的关联度分为:一是表内数据重述。指涉及财务报表的财务重述行为,主要覆盖上市公司年报或季报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其他相关的更正补充行为。二是表外数据重述。指与财务报表内部数据无关的补充更正公告。四、财务重述与审计意见购买理论分析 (一)组织合法性理论 组织合法性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Maurer(1971)年提出了这个理论,认为组织处于社会之中,需要赖以生存的资源,就应该证明其生存是具有合法性的。之后Richardson(1987)将财务数据与企业行为联系起来,认为会计行为将经济活动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使组织得到了社会认可,从而具有合法性。说明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价值,从而使企业的存在具有合法性。 (二)经纪人假设理论 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根据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只会服从自己利益,由于审计师是受委托人之托来监督经营者的,他并不拥有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最终剩余索取权。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充分掌握的人员比不充分掌握信息的人员占有有利地位。在审计关系中也存在审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代理人掌握信息较多,而审计师作为委托人掌握信息较少,这就导致了审计师掌握信息多少或多或少会影响审计质量,并形成审计风险。因此,审计师有可能接受被审单位增加的审计费用,从而使被审单位达到审计意见购买的目的。五、治理建议 由于委托代理理论可知,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与会计师事务所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会计师事务所三者之间是存在审计契约关系的,因此,可以依据三方的关系提出下列治理建议。 (一)基于需求方的治理 由于公司治理的缺陷,管理层实质控制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并具有最终选择审计师及审计费用的决定权。因此,监管机构可改变现行的审计师聘任制度。通过像竞标制度,公开招标审计师,通过制度隔离管理层对审计师选择的最终决定权,才能维护股东及投资者利益。同时,政府还应推动自愿审计的需求,引导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制度建立,遏制管理层的造假动机。 (二)基于供给方的治理 政府应建立注册会计师轮换制度。审计师不再担忧因出具非标准意见而失去客户,从而提高了审计师的独立性,可以有效降低审计意见购买的可能性。同时引导审计师市场减少寻租机会,规范审计服务市场,加大相关信息的披露和监管。 (三)基于监管方的治理 法制建设是审计市场的重要保障,对于审计市场来说,规范和完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制约审计意见的购买行为,能够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法制建设应着重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明确审计师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引导审计师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 [1]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John C. Coffee, J. r. What caused Enron: A capsul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of the 1990ps [J]. Working paper,2003. [3]李兆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行定期轮换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5 (03). [4]徐荣华.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特征及监管研究述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5).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