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测算及其改进措施
范文

    张凡凡 杨兴洪

    

    

    

    摘要:文章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数据包络法测算其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结果表明,2015年贵州省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值仅为0.65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份中其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水平居倒数第六位,由此可见,贵州省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贵州省在粮食生产方面应主要向吉林和黑龙江省学习借鉴;贵州省粮食的低水平生产造成了大量生产资料浪费,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生产从业人数的冗余百分比分别为12.29%、39.47%、78.28%,通过减少这三个要素的投入比例,那么贵州省的粮食产量将会有52.98%的提升空间,从而达到目标产量1805.230万吨,而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的冗余百分比都为0,说明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高,不需要进行改进。

    关键词: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DEA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粮食危机爆发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倍受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作为农业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对我国而言不容轻视,据《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属于粮食轻度风险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不稳定因素增多、要素引致性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偏低、粮食生产长期有效供给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贵州省作为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地貌的省份,其粮食生产具有特殊性与典型性,由于受耕地面积的巨大约束,贵州省粮食增产很难依靠要素的投入实现,提高其产粮效率才是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主要从贵州省的粮食生产效率着手,为贵州省的粮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贵州省的粮食生产效率,本文选取全国其余30个省份作为参照对象,立足指标量化的可行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影响因素的凸显性原则,搜集整理包括粮食总产量Y、粮食播种面积X1、有效灌溉面积X2、农业机械总动力X3、化肥施用量X4、从业人数X5在内的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指标,其中,Y、X1、X3、X4数据来源于2015年各省统计年鉴,X2、X5指标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搜集整理是进行实证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二)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法简称DEA,最早由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E.Rhodes提出,用来评价相同部门多投入多产出模式下的相对有效性,可用于研究给定产出情况下的投入最小化和给定投入情况下的产出最大化问题,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假设有n个生产决策单元,每个生产决策单元有r个投入变量X1、X2、X3……Xr和s个产出变量Y1、Y2、Y3……。Ys,假定投入变量的权重为Q,产出变量的权重为W,则第p个投入和产出变量在n个决策单元中有如下分布形式,Xp=(X1p、X2p、X3p……Xrp)T,YP=(Y1P、Y2P、Y3P……YsP)T,P=1,2,3……n

    因此,每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相对效率指数可以表示为:

    当测算出的效率值为1时,说明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是有效率的,当测算出的效率值为介于0和1之间时,说明该决策单元存在低效率所产生的资源浪费,需要根据其冗余进行改进。

    三 、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DEAP2.1软件,在可变规模报酬假设条件下,以贵州省2015年粮食投入产出数据为研究对象,以除贵州省之外的全国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数据作为参照对象进行效率估计,相关结果如下。

    (一)贵州省粮食投入产出效率测算

    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值较低,仅为0.65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换句话说,其粮食要素投入产出点不在生产前沿面上,投入产出存在不经济现象,同时,贵州省在粮食生产方面应主要向吉林和黑龙江省学习借鉴。

    (二)贵州省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及产出改进分析

    在分析贵州省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及产出改进时,主要通过冗余百分比来衡量,冗余百分比=生产要素投入冗余量/生产要素投入量。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在现有粮食产量水平下,贵州省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从业人数冗余百分比分别为12.29%、39.47%、78.28%,减少这三个要素的投入量,并不会影响贵州省的产出水平,反而可以达到节省生产成本的效果,而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的冗余百分比都为0,不需要进行改进。

    1. 粮食播种面积。在贵州省粮食生产要素投入中,粮食播种面积的冗余百分比为12.29%,对于贵州省这样一个土地严重不足的省份来说,土地资源的浪费无疑是致命的。贵州省的粮食播种面积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得贵州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迅速减少,2006年达到最低点2836.02千公顷,之后随着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增强以及坚守耕地红线的压力使得贵州省的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加,但在2015年又出现了下降趋势,由此看来,贵州省的粮食播种面积极不稳定,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增产的基础,因此,贵州省必须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耕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2. 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从业人数。贵州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从业人数的冗余率均较高,分别为39.47%和78.28%。一方面,贵州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的迅速增加并没有迎来贵州省粮食产量的飞跃式发展,反而造成了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冗余百分比居高不下,这与贵州省多山多丘陵多坡少平原的地理状况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加大了农业机械的利用难度,同时,贵州省的粮食生产规模狭小,地块零碎,户均耕地4667~5334平方米、地块3~5块的现状使得大量农业机械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严重制约了贵州省粮食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贵州省人多地少,21世紀初,贵州省迎来了其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使得贵州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进一步恶化了原本已相当严峻的人地矛盾,从整体上拉低了贵州省的粮食生产效率。

    3. 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 贵州省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的冗余百分比为0,说明贵州省粮食生产中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高,不需要进行改进,继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可以提高贵州省的粮食产量,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受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化肥使用仍然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政策建议

    首先,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耕地使用效率。由于受耕地的巨大约束,粮食增产问题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难点问题,这也是近年来贵州省的粮食产量没有突破性增长而一直在800~1200万吨之间波动的原因。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未来粮食增产80%依靠单产的提高,仅有20%的粮食增产依靠播种面积的增加,由此可见,粮食增产必须转换思路,不能单从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着手,而是要着眼于产粮效率的提高。其次,要合理规划和科学引导粮农购买农机具,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简单便携型农机具,更好地适应贵州省多山多坡的地形地貌,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此外,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规模化生产。在贵州省粮食生产要素中,从业人数的冗余率最高,这与贵州省原本就有的人多地少的历史性矛盾有直接的关系,必须加快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降低单位面积粮食生产的人力资本投入,同时鼓励农户之间土地的租赁转移和承包,引导一批种粮能手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经济。最后,继续保持有效灌溉和化肥的高效率使用,提高粮食产量。

    参考文献:

    [1]李福夺,杨兴洪.贵州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

    [2]董莹,穆月英.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能源视角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3]王永平,马赞甫.贵州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06).

    [4]杨皓天,句芳.基于DEA模型的内蒙古农村牧区粮食生产效率实证研究——源于内蒙古10个地区的1312户农牧户调研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06).

    [5]冯静,杨静,姜会明.吉林省粮食大县(市)粮食生产效率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04).

    [6]闵锐.湖北省粮食生产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作者單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杨兴洪为通讯作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