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外电力改革研究与我国电力改革的展望 |
范文 | 程雪儿 卢志刚 摘要:文章梳理了多国的电力市场改革进程,从分析国外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采用的市场模式入手,深入分析电力改革后的成效,并阐述电力市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以启示中国电力市场的经济改革。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启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发电质量为目标导向,陆续展开了电力市场改革,形成了不同的电力市场模式。时至今日,电力市场仍是公认的最复杂、最独特的市场。目前,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都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针对各国国情和电网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完美的电力市场模式可以套用。但是其改革的历程、失败或是成功的案例,仍然可以作为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有益的借鉴。 本文拟对欧洲国家、北美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几例典型的电力改革模式和发展经验进行梳理,结合国家背景阐述其改革的路径和市场模式,以期为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一、国外电改经验借鉴 (一)欧洲 1. 英国 英国作为首批全球电力改革首批发起人,在1989年打破垄断,实现了电力产业的纵向分离和横向分解。引入POOL模式,规定所有交易必须通过电力库实行全电量竞价。于2000年进入了电改第二阶段:引入NETA模式,其特点是以双边交易为主、开放市场、用户端参与、削减了国家电网的功能。 随后于2005年建立了BETTA模式,进入电改的第三个阶段,统一了全国的电力交易、平衡和结算系统,统一了输电定价方法和电网使用权合同。 英国能源部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白皮书(2011)》,开始了以促进低碳电力发展为核心的第四轮电力市场改革。 然而,英国彻底打破垄断后,电力市场迅速被国外电力企业分占,因此随后又出现了发供电兼并的现象,现阶段的英国电力市场具有明显的输电独立、发配售一体的电力市场结构特征。 2. 挪威 挪威的电力市场改革被认为是较为成功的案例。电力交易库的存在是其可以顺利并迅速实现电力体制改革的先决条件。而该电力库实属由于挪威本身电力资源的特殊性而产生的,该国90%以上能源均来自水力发电,然而水力发电受季节影响波动明显,成立该内部交易机制为的就是最优利用国家的水力发电资源。 其电力市场改革的目的是引入竞争、降低电价,而不是私有化,因此它的电力行业仍然是公有的。同时,北欧电力交易库建立的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使得发电商和电力用户有足够的手段可以规避竞争市场中的风险。 (二)北美 以美国为例,其采取纵向整合模式。改革过程分为4个阶段:一是限制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实行输电、发电和销售功能的分离;二是建立独立的输电代理机构和电力交易市场;三是开放销售市场,取消批发价格的规制,允许消费者直接选择电力供应商;四是区域配电网公司基本上保持垄断经营。 美国的整体效果较为明显,大幅降低了电价,促进了市场的良性发展,也出现了一批类似于PJM (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的成功经营模式。 然而,不可忽略“加州危机”这样的失败案例。由于决策者的失误,把庞大的电力交易市场处于一个即时交易的状态下,而导致的整个电力市场和电价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造成了频发 “电灾”,电力负荷紧张等严重后果。 (三)亚洲 1. 日本 由于国内资源匮乏,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优化配置资源的特点,同时为了保证电力长期稳定的供应,日本在改革过程中坚持谨慎原则,保留了发、输、配、售一体化结构模式。 日本电力改革经历了3大步骤:逐步放开零售侧市场;日本电力工业改革还辅之以发电侧市场放开;成立电力交易所。 日本的电力市场改革趋于保守,一直没有实行电力市场的纵向业务拆分,目前也没有全面解除管制的打算。 2. 俄罗斯 1991年起,俄罗斯进行了激进式的电力改革,主要的做法是撤销电力工业部,组建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RAO)。随后于2008年RAO拆分为23个独立公司,正式停止运营,标志着俄罗斯电力工业重组已经基本完成。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反而在15年间电价持续攀升。 俄罗斯改革失败的原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没有在改革的同时间打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垄断权,改革策划者不曾想象,电力市场重组会在天然气工业垄断权保留甚至加固的情况下展开。 原因之二即属内部因素,改革策划者当时将过多精力放在如何限制未来发电公司吸收合并的问题上,其结果是完全毁灭了市场的竞争氛围。二、我国电改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电改历程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起步于1985年,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电力供应严重短缺问题,鼓励地方政府筹资办电。第二阶段,1996 年《电力部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实现了“政企分离”。第三阶段,2002 年国务院印发了“五号文”,提出“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电改方案。第四阶段,在售电侧和发电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电计划,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 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九号文”,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核心,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拉开序幕。随后陆续推出 6 个配套文件,对输配电价、交易机制、发用电计划、售电侧改革等重点领域进行了详细部署,从制度上为电改铺平了道路。 (二)电改现状 我国现阶段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各类电力改革试点,共有五类电力改革试点,分別为售电侧改革试点、电改综合试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电力体制改革试点以及成立若干电力交易中心。 目前已有包括广东省的6个售电侧改革试点,13个电改综合试点,19个输配电价改革试点,4个电力体制改革试点,以及成立电力交易中心33个。其中电力交易中心分为国家级交易中心和省级交易中心。国家级的有北京和广州,省级的有除海南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国家级交易中心主要负责跨区跨省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为跨区跨省市场化交易提供服务。而省交易中心主要是为了满足本省的电力交易需求。 在“政策引导+经济利益刺激”双轮驱动下,售电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 7 月,全国已经注册成立 757 家售电公司,售电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三、国际经验对于中国的启示 1. 电力改革不可一蹴而就,俄罗斯“激进式”的改革方式造成了国内持续性的电价上涨,我国各个地区资源差异巨大,国情复杂,必须要循序渐进、有阶段性的实施电力改革。 2. 电力改革要发挥因地制宜的优势。参考挪威的成功案例,其电力资源的特殊性引导了其电力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中国的能源分配不均,地域能源差异也千差万别,因此开展以省为单位的交易试点有非凡的意义。 3. 电力交易不能摒弃远期合同,电力商品难以存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以庞大的数量进入现货市场实时交易,否则将会引发“加州危机”这样的恶性后果。 4. 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强力推动,自上而下有组织的展开改革工作。 5. 谨防改革过程中的出现垄断局面。俄罗斯上层对于改革后的市场集中化迅猛发展没有做出任何防范之举,无疑是设计者本身的失误,我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对类似问题做出有效的预测来防止改革过程中的电价攀升。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国外电力市场改革发展路径和实现的效果做了综述,随后整理归纳了国内的电改历程,同时进行了现状阐述。最后通过总结对比,得出国际经验对中国电改发展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经验教训的积累将能使我们不断看清电力市场之路的方向與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璨,郭铭,等.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2). [2]冷媛,陈政,欧鹏,等.英国最新电力市场改革法案解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14(04). [3]袁健.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比较与借鉴[D].山东大学,201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