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市民化进程中江苏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 |
范文 | 李赵君 石宏伟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举措。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农民工就业大省。文章在总结江苏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的促进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工市民化的不断推进。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技能培训;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国际竞争力。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仅占32.9%,和2015年相比小幅下降。当前,必须切实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将农民工培养为职业技能高、文化素质优的现代化劳动者,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相关问题,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一、江苏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农民工就业大省。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整体部署,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如面向农民工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和培训,出台“求学圆梦计划”方案,实施“春潮行动”等。目前,江苏省已形成以行业企业为主体,依托技工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开展线上培养和线下实训的农民工培训体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 政府购买服务 江苏苏南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其借助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成熟的培训管理模式,实现了培训资源与劳动者需求的有效对接。以苏州市为例,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上主要为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训,由劳动部门整合农民工信息,将农民工交付给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将相关数据提供给用工企业,实施从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到最终就业的一条龙服务,赢得了农民工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2. 学历提升行动 南通市着眼于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较弱的问题,开展了农民工学历提升行动。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学费减免的方式,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免费培训行动,并对完成远程网络学历教育的农民工发放励志奖学金。在此基础上,南通市还组织了多场农民工技能大赛活动,选拔出一批代表性的农民工学习模范,提高了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3. 综合服务中心 作为江苏农民工主要输出地的苏北城市,面對长期存在的农民工学习环境差、就业渠道少的问题,盐城市主要采用了创建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的培训模式,围绕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供公共服务,其中就包括对农民工开展就业服务、创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截止到2016年年底,盐城市已建成82个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并常态化服务农民工109万人。 4. 返乡创业园 宿迁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入选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的城市,在2015年初步建立了农民工数据库,创建了以“政府全投入、入驻零租金、扶持有套餐、服务全代理”为定位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在创业园内,由专门的培训机构入驻企业,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采取“园内培训”、“园内就业”的方式,带动农民工就业4000多人。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截止2016年年底,江苏省总计培训农民工178.34万人。从江苏省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人数来看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深究培训取得的效果,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根据2016年农民工检测报告的数据,老一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3%,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青壮年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期待度和参与度比较高,但面对网络游戏、娱乐的诱惑,其学习意志不坚定,缺乏持续性。而老一辈农民工对职业技能的追求较低,且劳动多以体力收入为主,在白天疲惫的工作结束后,宁愿打牌、睡觉,也不愿意再参加技能培训,对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实际培训的质量难以提高。 (二)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超过40%,对技术性工人的需求较大。除国家拨款的培训资金外,江苏省也发放了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加快农民工工种转变的技能培训。据统计,2014~2016年江苏省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高达8.5亿元,年均增长4%。然而人口基数较大的现实环境致使农民工培训需求与政府能给的资源存在巨大供需矛盾,仅靠政府投资难以持续开展技能培训。此外,培训资金缺乏监督,一些地方部门将技能培训直接甩给企业和培训机构,对资金的流向漠不关心,可能会导致培训资金的乱用或滥用。 (三)培训内容针对性差 作为农民工职业培训重要主体之一的企业,在农民工频繁流动的情况下,往往对培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耐心。一方面,企业对国家规定的职工培训要求以及教育费用不够重视,工种设置、课程内容基本相同,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低下。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虽然开展了技能培训,但其培训知识更新换代慢,缺乏专业的教学队伍,使农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很难比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快。此外,目前我国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内容多偏重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忽视创新创业教育。2015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明确支持农民工返乡创新,然而包括政府、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内的教育培训各参与方,很少把农民工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看待。 (四)培训形式单一 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采取大讲堂、大课堂的形式,培训地点也固定在某一会议场所或培训院校里。这样的做法虽然方便教育者对农民工的集中培训,但容易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其次,农民工一般从事的都是具体的技术岗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农民工专项技术培训基地的数量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要求。此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和培训机构对农民工多采用网络培训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因业余时间不足而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问题。但一些企业和培训机构钻了网络培训的漏洞,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仅依靠线上学习,大大减少线下培训的次数,以此达到减少培训支出费用的目的,致使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 (五)培训法律缺失 目前,我国缺乏针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法律法规,培训工作的开展无法可依,在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政府对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和师资力量等缺少监管,导致培训机构只看招生人数不看培训质量的现象时常发生,更有甚者以培训为名骗取财政补贴。同时,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果考核机制尚未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未形成,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培训很难得到专业机构的职业技能鉴定,农民工在参加培训后只能得到含量不高的结业证书。 三、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宣传引导 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和企业的宣传引导,让农民工认识到职业培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让企业认识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在储备人才、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改变企业过去只使用不培养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面对不同年龄阶段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的差异,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分。老一代农民工应提高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新生代农民工应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定学习意志。 (二)加大培训投入资金 政府应发挥培训资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农民工专项培训基金”,保证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稳定资金来源。同时,加强政府、企业、技工院校之间的合作,对于技能培训开展效果好的企业和技工院校给予政策照顾和资金奖励。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助学和投资,构建农民工培训民间资本资助体系,拓宽技能培训资金来源渠道,减缓政府经费压力。此外,设立监察小组,加强对培训资金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避免培训资金的乱用和滥用。 (三)增强培训内容针对性 结合农民工的就业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对意愿留城工作的农民工,开展建筑业、轻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技能培训;对意愿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开展农业生产、市场营销等行业的技术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实际性和针对性。同时,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及时为农民工答疑解难。此外,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应积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在对農民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创业技巧。 (四)创新技能培训形式 第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合理分配传统线下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课程,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时效性;第二、增加地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数量,选取特色鲜明的车间、厂房、工地作为培训场所,制定详细的培训流程和方案,方便农民工实地参与教学,提高农民工实际操作能力;第三、开展农民工技能竞赛活动。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业等组织可以定期开展农民工专业技能比赛,让农民工在比赛中互相交流,发现不足,使农民工通过比赛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五)制定培训法律法规 首先,应尽快建立一部合理的、科学的法律法规,强化地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管理。针对我国实际,有必要制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法》,明确政府、企业和技工院校在农民工技能培训中的责任和义务,并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其次,应及时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成果考核机制。在职业资格认定工作中,变“结业证书”制为“资格证书”制,督促培训机构认真履行审核职责,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同时,鼓励企业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挂钩,激发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让农民工主动去培训、争取去培训,从而提升其自身素质,进一步推进其市民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2]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7-04-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4/t20170428_148933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2-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 2/t20180228_1585631.html. [4]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 推动制造强省建设——江苏省的实践与思考[N].谭颖.中国劳动保障报.2017-07-01. [5]梁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成人教育,2017(05). [6]李海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2). [7]郭苏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6(08).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及对策研究(项目号:16BSH007);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题研究项目:新时代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项目号:2017ZDTXM019)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