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模式下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探析 |
范文 | 魏静 唐闯 摘要:从2015年共享单车诞生以来,不仅解决了人们在生活上“最后一公里”出行困难的问题,更是在资本市场上吸足眼球。但在各家融资烧钱抢占市场份额之际,如何盈利的问题不断凸显。据资料显示,仅2017年就有20多家单车品牌倒闭。经历野蛮生长之后,盈利模式的探析对于各家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而文章从“互联网+”概念出发,探析共享单车公司经营战略定位,针对行业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应对策略,旨在探寻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共享单车; 盈利模式 一、引 言 “互联网+”概念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它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的思考方向,即将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实体产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共享单车行业无疑是“互联网+”背景下不可忽视的焦点。 2015年,共享单车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整个行业处于幼小期阶段,企业寥寥无几且尚未形成规模,目标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受众面较为狭窄。而2016年,不同于2015年的状况,共享单车整个行业处于急速成长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共享单车企业就有30余家,规模不一,而目标用户也不局限于期初的在校大学生,受众占据北上广等一线、二线城市。与此同时,各家单车企业在资本市场低迷之际,依然获得大量融资。具行业披露的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所获融资额就已超过30亿元。而在共享单车高速发展的繁华景象背后,暗流涌动、险象环生。2017年共享单车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更有小蓝单车CEO出逃美国,而押金难退、单车乱停、单车毁损等问题也不断涌现。而在投资热度退却之余,人们对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也产生了迷惑,也开始思考共享单车该何去何从,这辆车还能骑多远。 二、行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链现状 目前共享单车产业链日臻完善,上游供应商有传统自行车厂为其提供自行车生产,也有智能科技企业(华为、小米等)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供应商各方在不同方面上保证了共享单车的量产能力和迭代更新速度,同时也为共享单车的进一步产品研发、产品升级提供了保障。 而用户则可以通过各类共享单车APP下载或者在其战略合作伙伴平台直接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来解锁骑行。共享单车也采用了GPS定位功能,用户可以在APP上通过手机定位寻找到附近车辆,鉴于目前各类共享单车巨大的投放量,用户在地铁口、公交站台、大学校园内以及各主要街道都可轻易地寻找到。而随着共享单车免押金渐成主流,用户则可以不支付押金就可骑行。 (二)市场现状 1. 市场规模 2017年是共享单车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预测,2017年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102.8亿元,增速达736%。到2018年,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超170亿元。 2. 用户规模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2.1亿人,相比于2016年0.3亿人,呈7倍的爆发式增长。与2015年的250万人相比增长了87倍。但随着市场格局趋于稳定,预计2018年用户增长将大幅放缓。 3. 融资情况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披露融资的单车企业达11家,下半年行业总融资额超过30亿元。排名靠前的摩拜与ofo两家融资金额均超过10亿元人民币,高达整个行业融资金额的80%,龙头地位不可撼动。随着整个行业受资本市场的热捧,在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融资金额突破百亿规模,高达258亿元。而行业优秀企业摩拜与ofo两家依旧势头强劲,融资金额合计约155亿元人民币,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而在摩拜与ofo激烈竞争下之余,哈罗单车借以阿里的资金支持在共享单车市场上得以抢占一席之地,成为继ofo、摩拜之后的一匹“黑马”。 三、共享单车发展问题 (一)资金池的风险 随着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与之而来的是汇集的庞大押金存量。我们知道,押金属于企业负债范畴,而不属于企业的资产。但是,不同于一般企业负债,庞大的押金存量汇集成资金池,不仅助力于企业现金流的回笼,而且带来的利息与其他投资收益也是笔巨额收益。在获得巨额收益的同时,对于这部分资金暗含的风险也不可掉以轻心。在行业激烈竞争之际,企业需要防范自身对于使用押金来获利或者实现现金流的回笼,因为用户有着绝对的随时退取押金的权利,而企业则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储量来保障用户的权益。否则,向公众传递出不良信号,容易导致类似于银行的挤兑效应。尤其是在行业布局尚未成型之际,对于资金池风险的监控更应看重。 (二)运维效率低下 相比于有桩单车,共享单车的随停随取、无需寻找车桩停放是它最大的优势。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乱停乱放、单车私用、随意破坏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单车行业的共性问题。而大量的单车毁损、运维效率低下也给用户使用带来了不便。据近期共享单车行业报告数据显示,车辆平均损坏率高达30%,而行业龙头ofo车辆毁损率达40%以上。整个行业环境还是未在运维方面投入相匹配的资金与人力资源,但是却在单车投放量方面仍然在激烈竞争。同时,城市单车存放量饱和、随意破坏、运维效率低下造成恶性循环。 (三)企业定位不清 目前对于共享单车平台的普遍看法是把平台定性为线上的租赁公司,用户使用单车支付的费用计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把这部分的租赁收入计做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共享單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单车收费标准主要有1元/小时和0.5元/小时两种。而共享单车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可知这部分的租赁收入是很微薄的。同时因抢占市场份额而采取价格战导致骑行收入很低,租赁的主营业务收入很少,把这部分的租赁收入计做主要收入来源是不妥当的。共享经济下的单车平台已经不是传统的租赁行业了,不应把微薄的租金当作平台的主要盈利方式、收入来源。企业应寻找新的定位与盈利模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