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产业政策与企业成长路径选择 |
范文 | 党鸿婧 刘政
摘要:产业政策作为我国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受其影响,企业偏向做大而非做强。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文章以生产率作为高质量成长指标,以产能过剩作为低质量成长指标,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成长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扶持了企业低质量成长并抑制了企业的高质量成长,且这种“扶低抑高”的效应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而要素市场扭曲有助于加剧产业政策的扭曲效应。 关键词:产业政策;成长路径选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于廉价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了高速增长,背后却是以高消耗、高污染和高排放为代价的。因此,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基础,其高质量成长才能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我国企业却出现大而不强的现象。2019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数达119家,历史上首次可以和美国(121家)并驾齐驱。但是我国企业盈利指标与世界500强相比却有一定的差距,与美国企业相比差距更加明显。例如,上榜的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1%,美国企业为15%,而我国企业只有9.9%。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企业大而不强? 政府强干预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产业政策作为我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是配置稀缺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研究证实了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张新民等研究指出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不仅加剧了辖区内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王克敏等也证实了获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与长期负债,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水平,但是同时也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鉴于产业政策很可能影响资源配置从而影响企业成长,本文将产业政策与企业成长结合起来,深入考察二者的影响。鉴于效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因此国内学者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使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高质量成长指标,而产能过剩作为企业低质量成长指标。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样本期内,产业政策整体上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加剧了企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并且这种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而要素市场扭曲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扭曲的效应。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高质量增长的代表,一直备受学者关注。有学者研究了市场分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发现市场分割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学者考察了杠杆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杠杆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产业政策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的重要途径,政府会将资源分配给在产业政策内的企业或者降低它们的资源使用成本,进而对企业进行扶持,但是这可能使企业使用廉价的要素进行生产而不进行创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产业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大顽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目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我国的产业政策会对企业产能过剩产生什么影响?从理论上来说,产业政策会加剧企业产能过剩。一方面,产业政策的实施使资源空间配置出现分散化、还会得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和长期负债、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企业的投资效率,造成过度投资。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产业政策加剧了企业的产能过剩。 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资源获得上有很大区别。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会承担很多与政府相关的政策性任务,因此,具有预算软约束,同时也拥有更多的政治关系,因此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因此,相比于民营企业,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持低抑高”的效应更显著。同时,我国要素市场具有政府强干预的特征,地方政府对要素市场干预越强,企业更可能背离市场需求,将资源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非生产领域,从而对企业创新等产生挤压,使企业选择低质量而非高质量成长。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相比于民营企业,产业政策更能加剧国有企业“持低抑高”效应。 H4:政府对要素市场干预越强,产业政策更可能加剧企业“持低抑高”效应 三、实证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并对该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我们只保留了制造业行业样本;(2)删除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和各项投入为负的样本;(3)删除了职工人数小于30的企业。 (二)变量构建 被解释变量:(1)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使用LP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作为企业做强的指标。(2)产能过剩 (overcu)。借鉴已有研究,以行业85%分位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作为标准,减去企业的实际产能利用率,构建产能过剩的指标。 解释变量:产业政策。参照已有研究,如果企业所在行业属于该年度五年规划明确发展或重点支持行业,则产业政策支持(ipind)虚拟变量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以下可能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控制。(1)企业年龄(lnage),用企业年龄取对数表示;(2)企业规模(lnasset),以企业总资产的对数表示。(3)要素密集度(kl),固定资产净值与全部从业人员年均人数的比值取对数表示。(4)出口密度(export),以企业出口交货值与企业销售额之比表示。(5)企业利润率(pro),以企业总利润与总产值之比表示。(6)资产负债率(lev),以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表示。(7)创新密集度(innov),以新产品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表示。(8)私有资本占比(private),以个人资本金与实收资本金之比表示。(9)市场集中度(hhi),以销售收入占省份-行业销售比例平方和表示。同时,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影响企业的成长,因此我们加入各省份人均GDP的对数(lnperdgp)来控制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再次,考虑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会对企业成长路径产生影响,我们利用樊纲等(2011)《市场化指数》中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指数构造省区的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指标(govern_dis)。最后控制时间、行业和地区固定效应对企业的影响。 (三)模型与方法 本文建立了如下模型来探究产业政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growthi,in,p,t=α0+β0ipindin,p,t+γ0Xi,in,p,t+λi+λin+λt+λp+εi,in,p,t(1) 其中,下标i,in,p,t表示企业、行业、省份和年份。growthi,in,p,t表示P省份、in行业的企业i在第t年的成长情况,包括高质量成长tfpi,in,p,t和低质量成长overcui,in,p,t, inpind为产业政策的虚拟变量,X为控制变量,ε为随机扰动项。 四、分析与结果说明 (一)基准估计结果 从全样本结果来看,产业政策对tfp的影响显著为负(1%显著性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第(2)列于采用OLS估计的结果没有太大区别,说明产业政策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3)、(4)列显示产业政策的系数显著为正,并且OLS估计与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相差不大,说明产业政策增加了企业的产能过剩情况,符合理论分析。表1说明了产业政策会诱致企业走向低质量发展之路。初步证实了假设H1、H2。 (二)异质性分析 表2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组检验异质性特征下产业政策对企业成长路径选择的影响。在表2中,分别就企业所有制、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分组。其中(1)~(4)列按内资企业是否为国有控股(含国有控股和集体控股)进行分组,(5)~(8)参考张杰的研究计算要素市场扭曲指数,并根据是否高于平均值划分为高扭曲组与低扭曲组,数据来自2011年的《市场化指数》。(1)~(4)列结果显示,产业政策只对国有企业有显著影响,对民营企业影响不显著,这表明产业政策更容易诱致国有企业选择低质量成长路径并抑制了其高质量成长。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符。从(5)~(8)列可以看出,只有在要素市场高度扭曲的地区,产业政策才会出现诱致企业偏离高质量成长的道路,这也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表明我国应坚持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使市场发挥作用要素配置的作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五、结语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新时期,研究企业成长方式非常重要。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成长路径选择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样本期内,产业政策使企业偏向于做大而非做强,使企业选择低质量成长道路。就企业异质性特征而言,这种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而要素市场扭曲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扭曲的效应。 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一方面, 产业政策作为赶超发达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我国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的产能过剩并抑制了生产率。其可能的原因在于产业政策的实施导致了资源配置扭曲。因此,我国政府应更为严格和谨慎的制定产业政策,不应该盲目的“一刀切”。另一方面,我国应进一步加快要素市场改革,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以便产业政策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张婷婷,陈德球.产业政策、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效率[J].会计研究,2017(04):12-18+95. [2]王克敏,刘静,李晓溪.产业政策、政府支持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J].管理世界,2017(03):113-124+145+188. [3]刘志彪,凌永辉.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管理世界,2020,36(07):15-29. [4]张国胜,刘政.属地经营、省际市场扩张与產能过剩治理[J].财贸经济,2016(12):116-132. [5]张杰,周晓艳,李勇.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中国企业R&D?[J].经济研究,2011,46(08):78-91.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