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
范文 |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特色及行业规模构建中小企业社会保障模式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对于中小企业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发展;策略 一、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1.社会保障制度是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其中,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相关的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体系。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存量,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根据市场竞争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寻求规模化发展,必须拥有稳定的人员队伍。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增强中小企业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实力。 3.社会保障为中小企业人才有序流动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制度保障。人力资源流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一样,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统一的保障网络,打破了劳动者自我保障和企业保障的界限,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了社会安全。 二、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障与企业的发展并不同步。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滞后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相似,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障也滞后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1.社会保险参保率普遍较低,该保未保的现象普遍存在;纵有参保,也多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主。中小企业大多是私有制性质的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高度统一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民营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具有劳资对立的一面,劳动关系的确立和变更缺乏规范化、法制化的制约,这使得企业在招工时手续不正规、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常常是以劳资之间权益的严重不对等为前提。 2.参保企业随意压低缴费基数,保障程度明显不足。我国现阶段基本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遵循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要求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虽然国家已经规定采用税前列支的方式缴费,但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为了尽可能少地缴纳保险费,在申报时刻意瞒报、低报职工工资总额,致使缴费过低,社会保险基金积累不足,大大降低了职工的风险保障程度,使许多职工在遭遇工伤、疾病、失业等风险时的保障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了“保险不保险”的尴尬局面。 3.各险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难以为企业职工提供全面的保障。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健全、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企业职工除了能够老有所养外,在遭遇疾病、失业、工伤等风险时也不至于陷入困境。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中小企业社会保险没有统一的制度模式,参保企业只为职工投保了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则是五花八门,很不规范。 三、中小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分析 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走出社会保障困境,既需要社会保障宏观环境的改善,也需要微观主体的培养和努力,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重点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立法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法律和政策监督,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的管理。对于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买方市场的现实,应加强立法,尽快出台针对民营中小企业职工权益保护的单独法律,规范企业的招聘行为;要按照市场就业的特点和要求,对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途径、形式和手段等应做出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弥补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易受伤害的缺陷;要加强法律和政策实施中的监督,减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督促中小企业依法用工,依法保障劳动者的福利、社会保险权益。 2.加强中小企业中工会组织的建设 加强中小企业中工会组织的建设,发挥集体谈判的优势,督促企业依法保障雇员的权益。在无序的劳动力市场和非规范用工的条件下,雇主和雇员的权利是不对等的,雇员常常处在被侵权的地位。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劳动机制的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个人行为会逐渐发展为有组织的行为,即工会和雇主组织之间在劳动力市场通过集体谈判确定劳动条件。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扶持中小企业中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强化工会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功能,通过文化教育,法律知识培训等渠道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他们团结起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 3.加强教育 强化劳资双方的社会保障意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社会保障状况欠佳的原因不仅有客观因素,还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不仅来自企业自身,而且与劳资双方认识上的滞后不无联系。因此,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包括对民营企业主和企业职工双方的社会保障权益教育。对企业主而言,要使他们认识到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是国家的法人公民,为雇员提供社会保障不但是他们的责任,而且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营运的质量。 4.切实落实各项有关政策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解决中小企业参保难、缴费难的一个重要前提。调查表明,凡是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得比较好的企业,其当前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好,同时对企业前景也都有良好的预期。由此可见,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企业的社会保障息息相关。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宽松。 四、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方面相当不完善,有些甚至是空白。中小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注意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中小企业社会保障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在我国经济、人口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其根本性解决也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2]何平.企业改革中的社会保障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4). [3]成思危,员玉玲.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4). 作者简介:梁艳(1973.10- ),女,汉族,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