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我国的诚信建设 推动经济发展 |
范文 | 摘 要:本文指出发展市场经济与诚信建设不是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从专业化分工、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互联网发展、信息量大、发展人等层面来看,加强诚信建设很有必要。分析了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政府公信力,褒扬诚信,严戒失信等。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建设;政府公信力;文化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2020年)发布(全文)也指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 一、发展市场经济与诚信建设相辅相成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因此通过加强诚信建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应有之意。在社会上,不乏有这样一种说法:把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说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后果。实际上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必然前提就是诚信,发展市场经济与诚信建设不是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 1.专业化分工要求诚信。现代社会是专业化分工的社会,封建社会那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不复存在,每个人都需要到市场中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所有东西都由自己来生产已经绝对不可能。但社会上就常常有这种说法:要想吃到合格的食物,只能自己种,要想用合格的产品,只能自己生产,因为别人的产品不放心。可是现代社会专业化分工,谁也不可能只吃自己种的,只用自己生产的。所以现在专业分工的社会,对诚信的需求更高。 2.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交换,扩展了人们的交易范围,对诚信的要求又进一步。从货币的发展历程来看,原先是物物交换,后有了等价物,进而形成固定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后货币不断发展,出现了我们现在的纸币形式,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交换。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商品-货币-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对诚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为在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中,有些人坑蒙拐骗,以次充好,以为能把商品换成了货币就万事大吉,再用货币就可以买到各种让其满意的商品,甚至有种现象:自己卖的东西自己不敢吃,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不敢用。如果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如此,把商品换成了货币又能如何呢?自己的產品自己信不过,又如何能去相信别人的产品呢? 3.如今的互联网发展,又进一步扩展了人们的交换范围。过去的交换受地域限制,但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快递业的存在,交换往往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且是跨地域,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之间进行。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是通过查看交易记录,买家评价来给其他购买者以参考,但是各种淘宝、京东刷单者存在,让买家评价大打折扣。微商是在朋友圈做生意,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按说是应该彼此信任的,但也有各种虚假交易软件存在。 4.信息愈加大量,谁也不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现象普遍存在。如果诚信基础不牢,每个人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核实信息的真伪,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听到的未必是真的,这势必会加大交易的成本。 5.从发展人的层面来看,也需要加大诚信假设。提到市场经济,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钱,但实际上市场体系是由需求方和供给方组成的,而供求双方都是活人,他们追逐着各自感兴趣的计划,根据面临的相对稀缺性进行优化,并按照各自的目标谈判和交换,获得各自想要的东西。因此当我们说市场时,其实是在讨论人与人之间这种持续进行的谈判。我们来研究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时,实际上就是来研究人、发展人。所以现在出现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只不过在市场经济中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了而已。 二、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中国文化长时间受封建制度影响,属于封闭式的,这种思想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则成为相互熟悉的人之间、小范围内个体之间的信用关系,受家庭宗族伦理影响。而现在搞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交易的范围不再受血缘、亲缘、地缘的限制,所以在文化建设上,就需要有新的、开放的上层建筑,在诚信建设上需要建立一种更广范围的信用,能把陌生人纳入的信用。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确实有一部分人通过坑蒙拐骗、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提高了经济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当的示范作用,比如从曝光的电信诈骗案来看,甚至有些村庄被称为“电信诈骗村”。这些人通过非法、非道德的手段获得经济收入,因为制度设计不完善,有些人钻了空子,而没有及时受到惩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促使人们仇富心理,造成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 3.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仍处在逐步改革和完善之中。过时的道德原则、规范被破坏,而新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诚信道德观念至今仍未建成,在这种特殊的道德真空时期,容易出现整个社会诚信危机的现象。物质文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也需加快步伐,与物质文明建设相匹配。现阶段主流价值观模糊,个别人信仰缺失,一切唯钱论,这也加剧了诚信的缺失。 4.政府公信力的下降。部分政府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使得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同时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有不作为、错位作为的现象,政府又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进改革,容易出现政策的反复性,前后不一等问题。另外社交媒体多元化,不良媒体哗众取宠,夸大事实,或是制造虚假新闻以博人眼球,进一步拉低了政府公信力。 三、加强诚信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1.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国家法律制度设计上应该是引导人们遵纪守法,而不是相反。众所周知的彭宇案,2006年彭宇自称上前搀扶老太太并送其至医院诊治,但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最终法院判决彭宇给付老太太损失的40%。这一例案子出来后,人们在搀扶老人时有了后顾之忧,难怪有人说此案引发了我国诚信建设新的危机。人们不敢搀扶人了,但另一方面我们对路上的碰瓷者却是一笑了之,而不是绳之以法。现在房价高涨,各地出台了很多限购政策,但不少人为了购买二套房,又规避这些政策,纷纷采取了“假离婚”的形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那在制定这些政策时,应该对此情况予以考虑。 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格的追求,“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但现在更多的是自我利益的追求,缺乏这种自觉的敬畏。一旦社会失了诚信,会进入一场无休止的恶性循环。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社会上无诚信,那么就会人人自危,进而封闭自我,害怕与人接触,不能开拓进取,与孔圣人而言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相悖,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开放市场也相违背。 3.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政策制定应体现科学性和连续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应该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腐败行为会破坏经济制度和市场法则,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而反腐败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提高政府公信力。 4.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 参考文献: [1]江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诚信缺失问题[J].中国商论,2015年4月:127-129. [2]丘艳娟.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的诚信缺失[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9月:59-61. [3]张军兴.市场经济视域下中国诚信的缺失与重建[J].新西部,2016年08期:9-12. [4]陈旭.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诚信缺失的原因[J].商,2016年8月:70. [5]刘丹.现阶段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径济信息,2014年12月:144. [6]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6-06/13/c_129056121.htm:2016年06月13日. [7]社會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EB/OL].http://finance.huanqiu.com/data/2014-06/5038706.html:2014年6月27日. 作者简介:王晨曦,女,河南中医药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