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 |
范文 | 摘 要:区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从阶段性发展特征出发,对地区文化、产业技术、地缘格局及资源要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空间拓展,发展区域的战略空间,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新常态下,需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进行确立,对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是否具有可行性其本质上是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是否可以支持区域发展物质主义经济发展方向。我国在经历了几百年处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平均经济发展水平以下的位置,在不断的艰苦奋斗过程中,中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已经渐渐回暖,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在率先发展下人均收入及产出已经明显超越了世界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起点,目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演变 1.资源要素空间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区域的资源优势及地理优势出发,使资源要素空间得以拓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我国在土地开发、建设开发区、矿产采掘等各个方面的生产能力提高,城乡面貌改变,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交通阻塞、空间拥挤等现象日益显现出来,而有部分出现完善相反的现象,如开发区难以招商、房屋空置、能源供大于求等现象,在区域发展中人口短缺成为了突出的问题。根据城市人口规划来看,中国人口逐渐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部分城市为了扩大城市中的人口规模,只能将周边的市县合并,成为更大的市或者区。中国人口众多的城市或市区是人口集聚的真实表现,是一种统计的表象,由此说明,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资源要素的大量投入,经济活动密集程度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缺乏空间吸引力。对环境资源、土地资源及矿藏资源的大量开发,使原有的空间资源要素结构发生扭曲。因此区域的资源优势变成了一种发展劣势,如在东三省或产煤大省中,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经济活动的盈利空间较为狭窄,资源的投入不能有效转换成经济活动的盈利空间,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润丧失。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强区域资源要素空间,培育经济活动盈利空间,是促进区域经济的关键。根据我国国情来看,只有人类活动密度与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互相协调,使经济活动达到盈利空间后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技术空间 区域经济在发展中未能开发出资源要素空间,除了经济活动的盈利空间外,还主要包括产业技术空间发展缓慢。我国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使一些大规模的市场产业空间迅速拓展,扁平化的技术层面代替低成本模仿创新,生产出大批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市场份额中占总体比重较大,但这这种发展模式下企业产业及产品的技术空间十分狭窄,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在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经济利润较低,甚至是处于零利润的边界状态。目前所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是由于产业的技术空间狭窄,而企业家们却认为只有加强技术研究,发展立体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从而实行产业的技术升级,开拓出更大的产品战略空间,不仅如此,技术进步不仅是能有效促进产品的研发,为企业积累出更大的财富资源,还是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与绿色清洁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产业技术空间的拓展是以产业技术作为支持,开拓出更加开阔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空间。 3.地区文化空间 从当前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情况来看,各个国家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主要是受到文化的影响,例如美国硅谷具有极强的创新模式,而这一特色是其他地区难以进行模仿与复制的,从而形成一定的区域文化特色。产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与持续竞争力,区域的文化空间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工业经济发展与开放性的工业化经济发展,使区域产业文化由多个文化特色所结合的,现代的工业文明不仅具有本地特色,还具有西方性与全球性的特色,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受到本地文化的影响,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发展的早期与中期中相似性较大,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中,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有着明显的变化。纵观整个世界来说,世界各国具有独特性,在不同区域中工业文明的主要类型也不同,主要有金融文明、地产文明、贸易文明、制造文明、采掘文明等,其中发挥着决定性意义的主要为制造文明,而在相同的制造文明下,产业文化特点各不相同。如中国区域产業文化具有明显的地产文明特色,制造业具有物美价廉、产品从众,模仿等特点,企业家对价值的追求单一。在中国产品主要的竞争优势为高性价比、规模大于薄利多销的特色,但在这样的战略发展空间下,产业的附加价值较低,缺乏文化特质,产业的文化发展空间十分狭窄。此外,由于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的鉴赏能力不强,更加注重产品自身的物质功能,从而使中国产品文化空间发展受到限制。 二、新常态下区域经济战略发展观 1.主动适应新常态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与速度换挡的新常态,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主要体现在应对变化与主动创新这两个方面。其中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及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将我国区域板块划分为四个板块,并对着四个板块分类指导,如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与东部率先的发展战略思想。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的地区中产业体系、发展基础及资源情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速度不同,其中部分变化原因主要是由于阶段性特征,而一部分变化原因主要是受到国内外不同的发展环境所影响,或与国家区域的总体发展战略思想具有紧密的联系。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益、质量及速度、结构等都是紧密相关的,因此需要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及因素变化信息等进行及时研究与科学的研判,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及发展方向、发展力度进行合理调控。其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要不断的创新,根据党十八大所提出的创新发展战略思想,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向创新驱动方向转型,因此需要加强方法创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来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解决。 2.准确把握新常态 准确把握新常态,才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还需要区域政府与市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投建统一的市场。对新常态的准确把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区域主体关系的治理及区域空间关系的协同。其中区域主体关系的治理现代化是现阶段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明确目标,在区域主体关系的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由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与利益矛盾的负载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总体特征,为了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但地区与地区之间、地区与中央的利益格局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促进我国主体关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维护良好的市场及社会秩序,对政府间事权进行科学的划分。其次空间协同是指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共同发展。在发展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需要实施三大经济带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三个经济带的战略组合,形成互撑式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内涵进行进一步完善。 3.积极引领新常态 我国是一个法制性国家,对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依托,有利于实现协调与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因此需要从完善法制与创新工具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根据党十八大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目标要求,需要建立晚会三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制基础,从而适应于我国依法治国的国情发展需求,制定出适应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家区域经济发挥在那的总体发展目标及战略目标、规划体系与配套政策进行明确规定,对规划体系的管理机制、类型及功能定位进行完善。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与制定,并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与事权进行明确划的划分,从而建立完善的利益调节机制。对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予以严格地质,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统一市场形成。创新工具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关注两点:即合理选择工具手段,及有效监督实施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区域的协调发展是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对市场失灵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进行改善。但由于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互消互长的关系,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方式及干预程度都需要适度,避免过分干预或干预不当的行为发生,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推进经济、行政与法治多管齐下的工具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工业化深化的一种表现,是从社会价值取向转变为物质主义取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需要与政策目标进行互相适应与调整。传统狭窄的资源战略空间下出现区域环境承载遇到瓶颈问题、区域的吸引力欠缺、空间狭窄收缩的局面,从而导致区域经济的增长率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需要向地区文化、产业技术及资源要素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其次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观需要主动适应、准确把握与积极引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刘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破解“中国式难题”的战略思维与现实路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理念”解读[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 [2]武鹏.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新常态背景下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 [3]孙肖远.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区域转型发展的探索--以江苏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 [4]纪晓峰.新常态下河南三大国家战略的区域传播研究--以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5. [5]李浩.經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及商业银行支撑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5. [6]杨晓婉.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改革的战略取向研究--以京津冀区域承载力为研究对象[J].改革与战略,2015. [7]赵盛彦.新常态思维下的区域物流发展评价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5. 作者简介:黄静(1978.02- ),女,本科,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