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
范文 | 陈泉+刘清 摘 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既是顺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又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也依然存在着许多难题。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管理模式、融资问题、政府支持、市场竞争机制等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小企业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 以往我国惯常采用需求侧调控,其主要靠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成就斐然,但问题亦不少。需求管理政策并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内在动力,而是通过刺激需求,增加经济总量,从而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這样做往往扭曲了资源的配置,对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并容易遗留各种后遗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形势经历了深刻巨大的变革,矛盾不断地暴露与激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我国顺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机制的积极应对和必然选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以供给端为突破口,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从字面意义上简单理解为供给学派、结构主义、制度主义三者的叠加,它的提出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政策目标、内在逻辑和理论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旨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经济发展回到增长的本源。同时注意供给侧和需求侧不是对立的双方,不能全盘否认需求侧调控的思路。实质上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关系,需求和供给是经济的一体两面,共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多元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保持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强有力的主体。面对经济新常态和下行压力,供给侧改革为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小企业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这既是顺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又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畸形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和传统服务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技术门槛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越来越难以满足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升级的高端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畸形的产业结构导致了严重的供需错配,一方面是中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生产的产品不为市场所需要,需求刺激效果不佳,国内产品滞销;另一方面社会紧需的高端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的购买力日益高涨,大量的消费需求外溢。 2.自主创新能力弱 大部分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这使得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难以摆脱传统的粗放式增长,经济效益不高。创新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不竭源泉,没有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就会缺少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博弈和瞬息万变的格局中陷入被动地位,很容易被淘汰出局,难以维持长期的生存。 3.管理模式落后 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在引进吸收人才方面的力度不大,一些高素质人才难以进入管理层。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无法引进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管理手段失当落后。许多中小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没有形成系统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缺少一个明晰的整体定位,致使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不强,阻碍了企业的长久生存和不断发展。 4.融资困难 融资贵、融资难一直是约束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资金供应、科技创新、扩大生产、产业转型、项目投资等方面的作为,金融市场难以充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经营风险较大,信用程度欠缺,政策支持不足等诸多原因,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门槛高、成本贵、环境差、规模小的困境,难以被商业银行平等对待甚至遭受歧视,需要投入高于大型企业多倍的成本才能获得融资。 5.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过去在需求管理政策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倾向于向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倾斜,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融资、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十分有限。不合理的税费制度,反而使利润较少的中小企业承担着比大企业更高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缺乏,落实起来也不到位,有关的立法执法工作依然有待完善。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和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不处于同一平台上。 6.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 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经济改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市场竞争机制仍不是很完善,现行的体制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并不能完全契合。政府过多干预经济,限制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中小企业没有享有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各种管制和垄断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约束。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交叉混乱,运作不规范,时有越位、缺位,不能很好地保障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要响应市场需求,强化市场分析,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寻找市场定位和发展空间;二是要清理无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三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四是要强化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注重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和诚信度,维护良好的市场形象。 2.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要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学研的结合,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对接交流,形成创新的合力,提升成果转化率。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技术与政策指导,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持。建立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 3.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推进金融创新,精准服务中小企业。同时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资金的来源渠道,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并规范其行为,大力培育和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政府應加大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平台,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企业应该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建设,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4.优化管理模式 中小企业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管理模式和公司运转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以不断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经营绩效。高度重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要结合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导向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规划,站在战略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前途。 5.增大扶持力度 政府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使中小企业能够充分融入到市场竞争中。深入推进财税改革,营造合理的税费环境,着力降低企业成本,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的政策引导,建立完善、规范的政策体系,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成长,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条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灵活性、适应性、专业性、创新性的优势。 6.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首先,政府应该加快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从经济的参与者、管制者变为监督者、服务者,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激发市场的活力;其次,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准入规则,坚决破除中小企业进入和退出壁垒,降低企业进入市场门槛;再次,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规范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简政放权,为中小企业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更加透明、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廖清成,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J].求实,2016,(04):54-60. [2]赵晓英.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