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化对策分析 |
范文 | 郭睿 摘 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大,而内控控制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构成,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这就决定了如何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势作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对此,本文结合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现状,从五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具体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财务审计;优化对策 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内控审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市场反应能力和未来效益空间,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优化对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完善组织结构,明确职能定位 要想实现企业集团内控控制审计的高效性,就必须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一方面,企业集团要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要确保产权明确、职能定位清晰、制度规范科学,真正能够为内控审计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内控控制审计的重要性,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行为准则,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进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势作用。 此外,因管理层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普遍存在因主观意愿而进行错误判断、为短期效益进行机会投机、为应付了事而弄虚作假、为自我利益而隐瞒问题等高风险问题,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问题,应充分发挥董事会在企业集团组织结构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不丧失控制授权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机制的规范运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有关控制环境的评价必须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增强内部控制审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精准性。 二、完善实务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因企业集团的经营环境相对复杂,再加上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整体偏低,以及管理者的思想认知存在偏差,这就造成了目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较大。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务标准,确保审计工作有据可依,确保所有环节都按照规范来执行。 具体来讲,企业集团首先要将经营管理活动具化为多个独立流程,依此构建相应的管理框架,然后以风险为导向,对框架内的各个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最终以评估结果为根本依据制定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案,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闭环管理,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效性和精准性。 其次,企业集团要构建层次化、多元化内部控制体系,将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双向互动、监督管理等设为一级指标,然后在结合具体评估结果设定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这样就能够实现控制目标的細化,进而增强内控审计内容的可操作性,可以说,这是实现内控审计高效性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养 企业集团可结合审计内容的独特性,适当吸收非专职审计人员进入内部审计队伍,这样就能够确保审计人才的多元性,避免因会计专业人才单一化而出现队伍活力性不够的问题,进而有效促使审计工作的创新,增强审计工作的渗透性。若是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要及时向上级进行反映,如个别项目存在重大内控风险,但却不能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审计工作。另外,若是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特殊项目需要其他专业人才辅助完成时,也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然后由管理层安排其他专业人才提供帮助,或申请外聘机构联合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正面效能。 此外,因为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同时需要对企业内部环境有着全面了解,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要结合审计人员的能力构成进行合理分配,如根据审计人员的能力侧重将其合理分配到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领域,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化,实现审计部门人才效能的最大挖掘。 四、优化抽样方法,确保结果精准 就现状来讲,企业集团内控审计中最常用的抽样方法是非统计性抽样和统计性抽样,前者主要是指判断抽样,而后者主要包括持续抽样、分层抽样等,而为了增强抽样结果的精准性,就必须结合实际对上述方法进行有效组合优化,切不可以一刀切地使用一种抽样方法。 首先,在内控审计工作中,可利用判断抽样对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具体就是结合业务量、业务属性等细化指标,分为重点、一般、选择性三个等级的审计类型,并在参照以往审计结果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具体的样本量范围。其次,要利用可变样本抽样法对需要重点审计的业务流程进行抽样分析,在确保抽样效率的基础上设定上限值,然后结合业务总量的百分率进行抽取。而针对一般、选择性的审计业务,可利用固定样本量抽样法进行抽样,具体来讲,统计出具体的业务总量,然后利用分层抽样法,以业务发生时间和规模作为依据进行样本区间确定,随后严格按照先前的设定值,对已经确定的样本范围和样本量做随机抽样。可以说,只有结合实际进行抽样方法的灵活选择和优化重组,才能有效提高抽样效率,确保抽样结果的精准性,进而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五、拥抱信息技术,释放内部效能 一方面,建立信息收集平台。信息不对称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处于弱势一方,这为搜集审计证据增加了难度,并最终会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一个信息、收集和共享的平台,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信息技术收集、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进而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完善的方案。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如果仅仅依靠开展审计工作时短短的几天时间来搜集相关资料显然是不够的,企业可以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建立一个可以容纳、存储、记录和共享的信息平台,以每个分(子)公司为单位,由集团公司设定统一的数据库格式,并要求各分(子)公司将其相关的信息按照统一的格式录入信J息、库。录入信息库的信息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变动、内部控制运行的情况、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的状况等等。最后由内部审计部门对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 另一方面,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审计部门可以将数据分析与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用数据来为控制说话。信息化带来的大数据,包括存储在各个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文字、图片之类的非结构化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新型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获取各个系统、环节的数据,在进行关联和匹配后做出综合分析,从而发掘重要信息,进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如在正式实施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在梳理线索、查找风险和确认问题等等各个方面都会用到数据分析的技术。在报告审计结果阶段,数据的加入能够使得审计结果更具有专业性和说服力。 总而言之,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和管理者都必须明确内控审计的重要价值,并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重视,针对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优化,既要完善组织结构,明确职能定位,又要完善实务标准,提供可靠依据,既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养,又要优化抽样方法,确保结果精准,同时要拥抱信息技术,释放内部效能。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优势作用,从而有效拓展企业集团的发展空间,为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驱动。 参考文献: [1]谭艳慧.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管控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8(27):72+79. [2]姜伏辉.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8(18):52. [3]龙涛.提高报业集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8(25):223-224. [4]刘敏,欧慧.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7):122-123. [5]程思路.烟草集团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研究--以HH集团为例[J].江苏商论,2017(12):114-1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