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营改增”对我国商业银行税负的影响分析 |
范文 | 黄昳丽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营改增”对我国商业银行税负影响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从初期影响和长期两个方面分析了“营改增”对于商业银行税负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影响机制的原因;最后从税收筹划、增加可抵扣进项以及完善发票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商业银行应对“营改增”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营改增;商业银行;税负 前言:“营改增”就是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简称。自从2011年我国开启“营改增”试点方案以后,到2015年年底“营改增”已经减税6412亿元人民币,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营改增”中,商业银行也是受益者,这一政策对于商业银行的税负究竟有何影响,其又该如何应对这一影响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营改增”对于商业银行税负的影响探讨 “营改增”是涉及到国家各个行业的政策,商业银行的业务也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营改增”对于商业银行税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短期税负增加 部分学者对于多家性质及业务结构不同的商业银行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实施“营改增”后,商业银行的税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不仅五大行的税负在短期内出现了增长,而且其他的股份制银行,例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等的税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此外,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业,在“营改增”初期企业的税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有些企业的税负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这表明,在“营改增”实施初期,商业银行税负的增加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某个行业,或者个别企业单独存在的问题。 2.长期税负大幅下降 虽然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在商业实行“营改增”的初期,税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营改增”的实施会使得商业银行的税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能够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的赋税负担,对于商业银行扩大业务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具有很大的好处。我们研究任何一项政策带来的影响,都不能仅仅着眼于短期的现象,更应该考虑到长远的影响。“营改增”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税负负担不仅可以通过分析政策得出结论,而且在其他行业的试点结果中也给出来佐证。虽然,交通运输业中“营改增”实施的初期企业税负普遍增加,但是增加的情况并没有持续,而是在全面实施了两年后大部分企业的税负都开始全面下降。因此,从长远来看,“营改增”是有助于商业银行税负的减少。 二、“营改增”对于商业银行税负产生影响的机制分析 在“营改增”实施后,商业银行税负会出现短期上升,长期下降的趋势。研究这一影响机制,明确其背后的原因,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意义重大。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商业银行税负短期上升的原因分析 一项政策从开始实施到获得预想的效果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在“营改增”实行的初期,商业银行之所以会出现短期的税负上升,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这项政策本身不成熟的原因,也有商业银行本身对于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的原因。 首先,税基拓宽導致初期税负的上升。在“营改增”政策下,商业银行的征税业务变多,范围要更广,从而导致了初期税负的上升。例如,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融资融券业务获得的利息收入、持有金融商品期间获得的利息等原本在营业税制下不在贷款利息收入范围之中的业务,在“营改增”政策下被划到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从而导致商业银行需要缴税的业务变多,税负也就相应地出现了上升。 其次,税率的提升导致初期税负的上升。在营业税制下,税率为5%,而在“营改增”实行以后,商业银行需要承担的增值税税率提升到了5.66%,税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税率的增长不仅使得商业银行的流转税税收加重,而且由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需要以流转税为基数缴纳,因此还会提高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数额。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初期税负出现了上升。 最后,增值税抵扣效用有限。根据规定,商业银行的进项税,需要计税的部分主要是业务或则管理费当中取得一般增值税发票的部分,还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购买产生的进项税额。而在商业银行中,管理和业务费用主要是给职工支付薪酬,但这些支出是不适用进项税额的抵扣,而可以抵扣的租赁费在这些费用当中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在2016年虽然在政策中新增了固定资产所包含的进项税额,但是新增的进项税额在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费中的占比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抵扣的效果不明显,“营改增”之后商业银行的税负不降反增。 2.商业银行税负长期下降的原因分析 从长远来看,“营改增”是有助于商业银行税负的下降的。因为在营业税的税制下,虽然税收的征收较为方便,但是只要出现流转环节,就会产生征税,如果流转环节多,就会出现多次的重复征税,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税负负担加重。而在“营改增”之后,以增值税来代替营业税,同时还能够进行抵扣,可以消除营业税税制下重复征税严重的弊端,从而大大减少重复征税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的税收负担。在“营改增”实施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等基础业务不需要再缴5%的营业税,商业银行的税负负担已经得到了下降。而且,“营改增”的实施在当前虽然扩宽了税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税负。但是,这项政策还处于实施的初期阶段,无论是税基、税率,还是增值税抵扣都有进一步调整和规范的空间,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效果来实行多次调节,从而使得税基、税率、增值税抵扣更加规范合理。只要这些内容经过适当的调整,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以及佣金收入等在商业银行缴纳的税费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控制。同时,还弥补了在营业税税制下多次重复征税的弊端,使商业银行的税负负担切实得到减轻。 当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的发展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营改增”的影响如何,影响程度的大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营改增”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在最大限度上利用这一政策提供的优势,实现税收的减负。需要商业银行根据政策的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业务经营和税务管理上进行调整,从而用好政策提供的红利。 三、商业银行应对“营改增”影响的对策 要想使“营改增”真正实现为商业银行的税负减负,除了需要政府对于相关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以外,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应对策略,更好地运用政策促进自身的发展。 1.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 在企业发展中,税收筹划是合理避税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权利,税收筹划并不等同于偷税漏税。在“营改增”的背景下,税制出现了重大的改变,商业银行自身的税收筹划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合理避税,最大限度地利用新的税收制度来为商业银行的生产经营减轻税负负担。商业银行进行税收筹划的调整需要其建立专门的团队对“营改增”后的税收制度和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熟悉相关的政策规定和税法章程,确保在经营中会计处理的合法性,从而避免税务管理中的风险。并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来促进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从而更加适应新的税收政策下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来实现合理的税负转嫁。在经营的过程中采取更加合理的价格政策,通过与客户自主约定合同,确定增值税款与价款,从而完成税负转嫁。 2.合理的增加可抵扣进项 当前,商业银行业务的特性决定其在“营改增”背景下的可抵扣进项偏少。在商业银行庞杂的业务中,资产业务是一项重要的业务。这项主要业务无论是取得资金成本,还是在盈利时产生的人工费等成本无法从收入中区分出来,需要全額纳税,能够进行抵扣的进项比较少。而且购进固定资产作为一个重要的可抵扣进项开展的频率太低,间隔过长,使得可抵扣进项变得更少。为此,合理增加可抵扣进项是商业银行最大化利用政策,减少税负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取得进项税款难度大的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将业务进行外包,从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而达到获得进项抵扣的目的。同时,作为服务型行业,商业银行提供服务会产生大量的人力成本,由于人力成本无法通过获得发票来实现抵扣,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报非核心岗位外包给劳务公司,以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完成进项抵扣。此外,绿化、设备维修、公共用车以及保安等在“营改增”背景下,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实现增加商业银行可抵扣进项的目的。 3.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 在营业税税制下,由于上下纳税环节的联系不紧密,所以发票的管理往往得不到重视。而“营改增”之后,增值税需要以业务流转过程为依据,进行分步计税。只有保障发票正规和业务合法才能进行进项抵扣。如果增值税专用发票出现不合规或者不合法的情况,非但不能进行进项抵扣,还会被视作偷税漏税,带来税务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发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合法合规使用,从而实现进项抵扣,防范税务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对上游企业是否具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权利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从上游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发票进行辨识,确保发票的合法合规。而对于从下游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该建立专门的发票管理制度,来规范发票的使用。对于自助及跨境业务,商业银行应该提供增值税电子发票业务,从而简化客户取得发票的流程。此外,还应该对于财务系统进行升级,实现其与税控系统的联结,从而确保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规范地进行发票的开具。 四、结语 总而言之,“营改增”的全面实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也是必要的。自2011年试点以来,在许多行业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很好地完成了为企业的税负减负的任务。也许在短期内,“营改增”会使商业银行的税负出现暂时性的上升,但从长远来看确是利大于弊的。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于“营改增”的应对,深入研究“营改增”对于其税负影响的机制。深入分析和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找到合理利用“营改增”相关政策的办法,从而实现税负的减负,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素姣,陈红林.“营改增”对我国商业银行税负影响的探讨[J].农银学刊,2016(5):72-74 [2]胡耀文,刘胜题.营改增对我国商业银行税负效应影响[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7):239-2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