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
范文 | 代海涛 [摘 要] 通过从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业融合度、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吉林省未来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推动吉林省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拓展旅游要素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整合;现状;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 吉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吉林省并不是一个旅游收入的强省。近年来,吉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未来吉林省旅游业应该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的。 一、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013年吉林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369.28万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0241.93万人次,增长15.7%;接待入境旅游者127.35万人次,增长7.7%,其中接待外国游客110.35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6.91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477.08亿元,增长25.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441.64亿元,增长25.7%;旅游外汇收入5.71亿美元,增长15.3%。另外,吉林省旅游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2013年,吉林省仅星级饭店、宾馆旅游收入就达159.72亿元;非星级旅馆、招待所旅游收入达958.19亿元。住宿设施的星级宾馆和非星级宾馆出租率分别达62.3%和60.1%。2013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1.4%,旅游产业已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吉林省目前已建成旅游景区324处,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40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家。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4处,旅游经济开发区7个,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森林公园29处,滑雪场近30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截至2013年末,吉林省共有旅行社643家。有星级以上宾馆223家,其中五星级宾馆6家。导游员达一万余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万人,间接就业70余万人。 (三)旅游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吉林省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备件明显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2013年,吉林省旅游航空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开通国内航线33条;新开通国际航线4条。目前,吉林省国内航线达到96条,国际航线达到8条。长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70万人次;长白山机场增开了至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旅游热点城市的航班,航线跃增至11条,机场吞吐量31.65万人次,同比增长60.9%。截止2013年底,吉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50公里,除白山、通化外,全省9个市州与省会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26个县(市、区)实现通高速公路。以长春为中心,放射连接省内其他市州、重要经济区,便捷通达周边国家和省份的高速公路网络骨架初步形成,为实现东北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省内各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基本建成,极大改善了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四)旅游产业融合不断拓展 吉林省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注重把吉林的悠久历史、宗教文化、民族风情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增强产品的内涵;积极推进旅游与运动相结合,利用吉林夏季生态和冬季冰雪资源,推出高山滑雪、森林徒步、水上漂流、环湖赛事等运动休闲产品。让游客感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相融合,发挥吉林省汽车、化工、影视、农业等产业的优势,打造工业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积极推进旅游与养生相结合,突出吉林生态环境优良特点,强化回归自然、亲近生态、游出健康新理念,打造生态产品,发展低碳旅游,使追求休闲养生成为旅游的新时尚。通过融合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业层次,使冷资源热起来,使淡季变为旺季,改变以往只有六个月左右的经营状况。 二、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面向未来十年,吉林旅游业主要将迎来四大发展机遇。第一,中国正步入大众化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显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将进入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期。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47美元,吉林省人均GDP达到7620.53美元。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达到爆发性增长的基线、“大众消费”的阶段。第二,旅游产业正在经历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装备技术等与旅游结合将催生新商业模式和新旅游产品,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促进旅游产业新格局出现和新业态产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产业分工方式、产业技术的变化将让旅游业发生深刻变革。吉林省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动漫、电影、汽车、化工等产业优势,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度整合,构建发展支撑平台。第三,全球气候急剧变暖和个性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有利于彰显吉林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和优势。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暖冬与酷夏,人们对冬季冰雪与夏季避暑气候的需求将更加旺盛。这将进一步突显吉林省冰雪、避暑的气候资源优势和战略价值,为打造“国际性特色气候名城”创造了条件。第四,东北亚区域战略性合作的深化有利于吉林构建东北亚区域枢纽,进一步突出区位交通优势。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将使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次区域国际合作将成为重点。东北亚区域合作,有利于强化吉林作为东北亚交通枢纽和东北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凸显吉林作为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的作用,推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和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 (二)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挑战 一是吉林省处于东北三省的夹缝境地。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吉林省处于辽宁和黑龙江的南北夹缝中,在整个的旅游发展中更是处于挤压位置。吉林省的市场影响力不够高,旅游特色和吸引力不够突出。 二是核心城市发展处于弱势。核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整个省的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相比哈尔滨、沈阳和大连,长春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知名度较低,其龙头牵动力明显不足。加之未来同城化、高铁化趋势的不断加深,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将越来越强,距离较近的哈尔滨和沈阳将以其优势地位淹没长春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 三是同质化资源影响。吉林省资源丰富,其中冰雪资源与关东风情文化都与邻省相类似,缺乏代表性的特色资源。尽管在资源品质上,吉林省在某些方面处于首位,比如作为发源地的特色满族文化,储量丰富且温度较适宜的雪资源条件,均具有非凡价值。但在客源市场认知上并不最具代表性,市场知名度与认可度偏低。从高品质旅游资源数量来说,吉林省较为丰富,但相对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没有明显优势。 三、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吉林省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依托吉林省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内涵挖掘、大环境营造、精细化建设、服务品质提升等方面深化开发,打造一批生态观光旅游精品。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积极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乡镇。推动社会公共资源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进一步发展城市休闲度假,规划发展高尔夫旅游、大型主题公园。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冰雪运动、温泉养生、森林康体、民俗体验、修学考察等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顺应旅游新业态发展,支持开发自驾游、体验游、探险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为目标,支持商务旅游服务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商务考察、会议、展览、奖励等不同类型旅游产品。 (二)拓展旅游要素体系 大力延伸旅游产业领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顺应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通过要素的链接与各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发挥旅游业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促进作用,推进旅游业和工业、农业、文化、体育、教育等行业和领域的融合发展。鼓励发展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积极开发具有我省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三)优化旅游空间布局 吉林省应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防止省内各个旅游城市间的内耗。首先应该明确各个旅游城市的功能与定位。根据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及旅游资源特色,构建以长春市为全省旅游服务主中心,省内外旅游组织与发展的主要核心地与集散地,以吉林、延吉为二个全省旅游服务副中心,以通化、松江河、白城为三大旅游区域的区域性综合旅游服务基地的“一主二副三基地”的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结构。 其次,在旅游项目的区域布局上,应该重点建设长白山旅游核心地。积极打造鸭绿江-长白山-图们江边境风情游、长白山-松花江-嫩江“龙形”水域风情游、长吉图东北亚风光风情游三大特色旅游带。构建中部都市旅游圈(长春—吉林—四平—辽源旅游圈)、西部湿地生态与草原风光旅游圈(白城—松原旅游圈)、长白山旅游圈、延吉-珲春旅游圈、通白集旅游圈五大都市旅游圈。打造长白山、吉林松花湖(含北大湖)、长春净月潭、长春莲花山、松原查干湖、白城向海(含莫莫格)、延边安图、延边珲春、通化集安等9个重点旅游经济区。精心打造十条精品旅游路线。从而形成“一核三带五圈九区十线”的基本旅游空间格局。 (四)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 做好全省数字旅游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吉林数字旅游体系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及信息化队伍建设。建设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构建全省旅游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健全吉林旅游公众网,建设省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立网上咨询体系和畅通的信息披露机制。利用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全省旅游声讯服务平台,加强12301旅游服务品牌和能力建设,构建吉林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实施智能化管理。大力推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徐喆,立峰.吉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8):45-50 [2]陈怡宁,张辉,朱亮.中国旅游经济研究发展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0(12):6-7 [3]张威生,李秀霞.提升吉林省旅游竞争力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7):7-8 [4]于蕾,李晓虹.吉林省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视角,2007(3):3-6 [责任编辑:潘洪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