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改进AHP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范文

    贾志涛 曾繁英

    

    

    [摘 要] 为了实现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管理景区游客活动和调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通过构建兼顾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和经济环境承载力三个维度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模型,对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测算和评价,分析鼓浪屿景区在工作日和节假日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数据结果,鼓浪屿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根据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对当前的长期游客过载现象加强治理,也需要重视大气净化能力、污染物处理能力、游客心理承载力限制性要素的改善以提高景区自身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把景区的旅游数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推动鼓浪屿景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改进AHP;鼓浪屿景区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ourist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must be confirmed for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aliz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districts, managing tourist activities in scenic spots effectively, and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data of Gulangyu island on weekdays and holidays is analyzed with improved AHP by establishing an index system for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combining the natural ecology, social psychology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The analysis finds out that the scenic spot shoul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long-term over capacity of touris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tmosphere purifying capacity, pollutant disposal processing capacity, an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psycholog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tourists. By doing so, the tourist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could be promoted with tourist number controlled at an acceptable level, facilita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langyu island.

    Key words: tourist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improved AHP, Gulangyu island scenic spot

    一、引言

    鼓浪嶼景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西南隅,是我国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同时厦门市也是一座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有“海上花园”的美誉,旅游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兴起,民众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旅游活动已然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旅游消费产业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厦门市与鼓浪屿景区凭借其良好的经济、环境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民俗、饮食等文化条件,成为了中外闻名的综合性风景文化旅游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访。

    近十年来,厦门市不断重视和宣传旅游产业的发展,鼓浪屿景区作为厦门市的窗口和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已经从当初游客、旅游收入均不足的局面转变为当前每年游客过千万的状况,旅游收入随即大幅度增长,景区在2015年接待游客达到1021.17万人次。但在游客井喷式增长的同时,景区环境受到污染,自然、人文景观遭破坏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威胁到了鼓浪屿景区旅游业及旅游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对鼓浪屿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分析,以期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及旅游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回顾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这使众多热门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旅游环境承载力被人们逐渐所关注,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计算方法、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进行研究,并将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应用于可持续发展研究之中;21世纪以来,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和细化,且实证研究大量出现并应用于旅游管理实践中。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Wager(1964)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认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能够长期维持产品品质的旅游产品使用量[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随着社会关注度的逐渐增多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国际组织WTO/UNEP(1992)[2]、国内学者崔凤军(1995)[3]等分别在文件和著作中较早阐述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这些定义的关键词最终都落在确定一个景区的适宜游客数量上。同时学者们在概念体系的研究中也探索指标体系的构建,崔凤军与刘家明(1998)在综合分析社会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和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和TECC测算模型[4]。梁智与卢政营(2015)在综合各位学者的说法基础上,把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构成要素归纳为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经济承载力三个部分,体现了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含义[5]。随着人们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走向全面和深入,学者们更加注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研究,以期用量化结果指导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管理。Tony Prato(2001)通过构建和运用AEM(Adaptive Ecosystem Management)和MASTEC(Multiple Attribute Scoring Test of Capacity)模型,对美国国家公园景区适宜承载游客数量进行了测算[6]。KampengLei和Zhi shi Wang(2008)通过能值流的方法对澳门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衡量了旅游产业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贡献[7]。黄震方、袁林旺等(2008)[8]综合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构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该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董成森(2009)[9]基于其前期实地调查资料,通过总量模型、流量-流速模型及“木桶原理”的方法,对武陵源景区旅游环境日承载力和年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并结合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刘佳、于水仙等(2012)[10]在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基础上,采用物元综合分析法及灰色预测模型测量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水平。王奎峰、李娜(2015)[11]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山东半岛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12项代表性指标的权重,并运用Map GIS空间分析、数字地面模型对该地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估,为推进山东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内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定量分析等方面。通過构建一个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已经成为环境承载力分析中最广泛的研究方法。当下,旅游环境承载力已不仅是一个理论阀值数字,更是一种管理工具。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厦门市鼓浪屿景区为例,综合考虑鼓浪屿景区在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差异性,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体系各构成要素赋予权重,测算出鼓浪屿景区分别在工作日和节假日的环境承载力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结合鼓浪屿景区的实际情况,将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对鼓浪屿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先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动态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构成要素的权重,最后用线性加权法得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情况。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该地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景区由于其所处区域空间的差异,其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相对权重也将不同,因此指标体系构成要素及其权重的衡量必须综合考虑该景区的具体环境。参考当前学者的研究[12],以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三个维度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以大气净化能力等7个重要构成要素为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建立如下树形结构评价测算指标体系(见图1)。

    (二)研究方法

    在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体系中各构成要素的含义以及相应的测算方法分别说明如下:

    1.大气净化能力测算。大气净化能力C1是旅游生态环境系统对旅游活动起限制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大气净化能力主要是指景区植被的氧气供应量或对二氧化碳的净化量。其测算模型为:

    2.污染物处理能力测算。污染物处理能力C2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当地生态环境系统固有的吸收与净化能力;二是旅游地主动投入社会资源处理污染物的能力;三是游客在旅游地产生的污染物绝对数量。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系统对污染物的自然净化能力很慢,人工方式处理污染物的作用较大,所以旅游景区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优先考虑人工方式,污染物处理能力的测算模型为:

    3.景区空间承载力的测算。景区空间承载力C3是指在景区空间范围不变的前提下,满足游客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需要基础上而形成的景区所能承载的人数阀值。尤其对于空间相对固定的景区,受游览面积的限制,空间承载能力也更加重要。景区的空间规模A除以游客平均最低基本空间标准a,即可得到景区的瞬时空间承载力,而景区空间承载力就是瞬时空间承载力与景区人流相对比较密集的时间T除以游客人均每次游览时间t之积。其测算模型为:

    4.游客心理承载力测算。游客心理承载力C4是游客在旅游地游玩时所能忍受的拥挤程度的量化值,主要受游客人数过多而导致的视觉干扰和气氛破坏等因素相关,且游客心理承载力和景区空间承载力有量上的一致性。根据实地问卷调研结果可得出当游客心理承载力约为景区空间承载力的时,大多数游客对此时的旅游活动量表示满意。

    5.居民心理承载力测算。居民心理承载力C5是指旅游地本地居民从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游客数量。游客过度密集而引起的交通拥挤、物价上涨过快、商品供给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会使当地居民产生排斥心理。

    6.经济环境承载力测算。经济环境承载力C6是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外部条件,是指满足游客食、住、行等基本要求的物资供给,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酒店床位、副食供应等服务设施诸多方面的供给水平所能承载的游客人数,其公式为[13]:

    四、鼓浪屿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成要素的分析,结合鼓浪屿景区的实地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现场监测和考察、记录的方式取得鼓浪屿景区旅游承载力各构成要素的相关数据以供计算需要),可以测算出各限制性构成要素的结果;通过改进层次分析法得到各限制性构成要素在鼓浪屿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体系中的权重;运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出鼓浪屿景区在工作日和节假日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实际情况。

    (一)构成要素承载力的测算

    由于鼓浪屿景区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该区域旅游业已被列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发展,给鼓浪屿景区当地带来了许多有利变化,如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就业机会的增加等,使当地居民大多对旅游业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故居民心理承载力C5目前未表现为限制性要素,可取无穷大。此外,鼓浪屿景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供水、供电等设施完备,且靠近厦门市,交通便利,食宿、医疗、购物、银行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需要均可在景区内或厦门市里得以满足,故景区经济承载力C6也不视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性要素。

    所以本文在分析中忽略非限制性要素,只考虑四个限制性构成要素: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C1、C2、C3和游客心理承载力C4。

    1.大气净化能力测算

    通常情况下,1公顷绿化植被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吨,放出氧气0.73吨,按生理学上的指标,每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氧气约0.8千克,释放二氧化碳约1千克,上述公式按照氧气为指标计算;则:1公顷绿化植被可负担912.5人,平均每人需拥有绿化植被10.96m2;同理若按照二氧化碳为计算指标,考虑到各种工业生产、日常生活所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相当于每人平均每日释放的二氧化碳更多为2.5-3千克,则平均每人需拥有30-40m2的绿化植被才能维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比例,使空气保持清新。

    鼓浪屿景区面积1.87平方公里,绿化植被覆盖面占全区面积58%左右为1084600m2,整个景区的空气净化功能强大。按照以上指标,以每位游客每天平均需要40m2绿化植被的最大标准测算,可得出:大气净化能力对旅游活动的承载力为C1=27115人/天。

    2.污染物处理能力测算

    鼓浪屿景区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每天大量的游客所產生的垃圾,因此景区污染物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游客垃圾的处理能力。鼓浪屿景区现每天有保洁及转运工人270人,一天可以处理的垃圾数量为6.5吨,每位游客在景区产生的垃圾平均每天为0.6kg,可得鼓浪屿景区污染物处理能力为C2=10834人/天

    3.景区空间承载力测算

    鼓浪屿景区的可游玩面积A=205400m2,a表示旅游景点单位容人指标,通过景区调研平均测得a=12m2/人,游客每次游览时间为t=4小时/人,游客相对密集时间T=9小时/天,测算结果如下表:

    (二)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指标体系中构成要素的权重将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改进的层次分析法[14]顾名思义是对传统九标度的层次分析法的变动,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在进行要素重要性等方面之间的比较时需要划分九个程度,而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则是划分三个程度,在构造比较矩阵时则是三标度法,这将使得在判别两两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时更加简便和清晰,最后通过矩阵进行计算推导。同时根据旅游业的季节性特征将景区旅游季节分为工作日、节假日两类,在原有的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上融入权变思想,以更好地突出旅游环境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从而确定各构成要素在不同旅游季节下的相对权重。

    1.构建三标度比较矩阵

    3.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通过以上对鼓浪屿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量化计算和评价,得出鼓浪屿景区在工作日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为24893.2人/天,在节假日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为29349.4人/天。这个测算结果可以使我们更科学的对景区游客人数进行管理,以实现鼓浪屿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对鼓浪屿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算表明,大气净化能力、污染物处理能力、游客心理承载力三个限制性要素承载力较低是制约鼓浪屿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这些限制性要素的改善可以为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源保障,因而,建议未来加快厦门市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以提升鼓浪屿景区的污染物处理能力和大气净化能力,同时要加强景区内的旅游服务,更加注重对于游客体验项目的规划,以此转移游客的注意力,提高旅游者的心理承载力,最终提升鼓浪屿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

    鼓浪屿景区近年来的实际游客量(2015年鼓浪屿景区接待游客1021.17万人次,2012年10月2日,一天的游客人数突破12万,创历史新高,2015年春节黄金周鼓浪屿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44.88万人,属于强度超载)与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相比,游客数量已经严重超出了当地旅游环境系统的承受能力,其后果必然是景区旅游环境系统的破坏和旅游服务质量的下降,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针对此现象,应该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加强管理。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着手,通过价格杠杆、媒体宣传、以及与旅游中介机构合作等方式来对游客数量进行调控和管理。总之,鼓浪屿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根据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对当前的长期游客过载现象加强治理,也需要重视大气净化能力、污染物处理能力、游客心理承载力限制性要素的改善以提高景区自身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把景区的旅游数量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推动鼓浪屿景区的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Wager J A.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ild Lands for Recreation [M]. Forest Science Monography 7. Washington, DC: 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1964

    [2]WTO/UNEP. Guideline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for Tourism [M]. Madrid: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1992

    [3]崔凤军.论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的判据之一[J].经济地理,1995,15(1):105-109

    [4]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7(1):86-91

    [5]梁智,卢政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动态环境承载力的分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6]Prato T. Modeling carrying capacity for national parks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9(3):321-331

    [7]Kampeng Lei, Zhishi Wang.Emergy synthesis of tourism-based urban ecosystem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88(4):831-44

    [8]黄震方,袁林旺,葛军连,等.海滨型旅游地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为例[J].地理科学,2008,28(4):578-584

    [9]董成森.森林型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1):160-164

    [10]刘佳,于水仙,王佳.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量化测度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9):163-170

    [11]王奎峰,李娜.基于AHP和GIS耦合模型的山东半岛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5):224-227

    [12]吕霞霞,石惠春,张灿.崆峒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J].旅游资源,2014,30(3):346-349

    [13]张慧风,李斌,黄飞.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大同矿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导刊,2014,33(5):43-45

    [责任编辑:王凤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0: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