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及管控对策 |
范文 | 李乃刚+孙语聪 [摘 要] 家庭农场在农业经营组织模式中,相比较种植大户具有市场化、规模化、精细化的优势,与农业企业相比较,又能够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政治性。这决定了家庭农场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但目前除了一些不可控的自然条件风险,由于制度与规则的不完善,导致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市场风险、土地流转风险、政策风险、组织管理风险、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很难控制。完善对策: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增加生产效率;变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丰富农业保险项目,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家庭农场联盟,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产业链结构,促进专業化服务产业等。 [关键词] 家庭农场;经营风险;管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0-0022-03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能够适当地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产品产量,同时也保证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随着经营家庭农场的数量增大,相应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家庭农场经营风险及其管控措施是当今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风险,顾名思义,是不确定的意思。经营风险指的是决策人或者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或者由于错误决策而导致的风险,结果表现为收益的不确定性或者成本、代价的不确定性。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指的是以家庭农场为单位,农场主为决策人,在经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我国家庭农场这一经营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作为主要单位,以规模化和产品商业化经营为主要取向,并在要素组合、收入方式、决策方式等方面与个体农户和农业企业相区别[1]。根据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农民的特征可以发现我国的家庭农场与其他的经营组织模式是有所不同的。与种植大户相比较,家庭农场的经营是需要工商注册允许的,这就说明家庭农场具有市场经营的优势,能够得到金融、政策扶持,实行品牌化经营,需要更多注重流通方式。而且家庭农场促进了土地的精细化、节约化,从宏观角度来看,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相比较,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小,能够通过将土地连片流转从而进行机械化生产,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农业企业相比较,家庭农场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交易成本,而且内部分工水平低,大大降低了经营的生产成本。 马雯秋(2013)研究美国家庭农场的现状,通过美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情况,从经营模式、财政支持、科技服务等方面对发展家庭农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林雪梅(2014)以交易费用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农业经济组织的演进规律,总结我国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优势和困境。提出通过土地、金融、财政、保险、社会化服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进一步降低家庭农场经营的风险。庞国龙(2013)从农业产业链角度,研究如何使家庭农场扮演好创造市场的角色。还有一些其他的期刊大多数以经营的角度来研究家庭农场的风险种类,比如自然风险、政策风险、制度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针对风险的解决措施大多数以相应的独立微观的角度研究对策。 从外在因素风险与内在因素风险论述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及种类。其中外在因素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土地流转风险以及政策风险。内在因素风险包括组织管理风险、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四类。根据对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具体分别从如下五个方面论述管控对策:1.国家层面上变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2.社会层面建立家庭农场联盟,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3.金融层面上丰富农业保险项目,完善农村金融制度;4.行业层面上增加产业链结构,促进专业化服务产业;5.个人层面上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 二、家庭农场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 (一)内在因素风险 1.自然风险。家庭农场每年的农业产量与当年自然灾害情况紧密联系。自然风险指的是地震、水灾、火灾、风灾、雹灾、冻灾、旱灾、虫灾以及各种瘟疫等自然现象。由于自然风险具有不可控性、周期性、共沾性,以至于农业的自然风险基本上不能够避免,只能通过一些科技的提高尽量地减少自然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 2.市场风险。农业市场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市场风险。首先,许多农产品是鲜活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时效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农户在极短的时间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对于非鲜活农产品,相比较工业产品而言,其保质期的时间也很短。其次,相对于非农产品而言,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均表现为缺乏敏感度。由于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及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相对迟钝,导致了农产品的需求变化与经济发展与收入增加的不相适应,这必然导致农业生产需求拉力不足与市场竞争的乏力[2]。 3.土地流转风险。大多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只有小部分是自己的农用地,其余土地靠流转而来,或者没有土地,所有土地都是依靠流转而来。土地经营权的长期稳定是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发展的首要前提。但在实际事实中,很多当地农民因为个人种种因素违约强行收回自己的土地,甚至发生严重粗暴行为事件,最终导致农场主的利益受到损失。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完善,产权制度不明晰,政府监管低效率[3]。 4.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政策的变动。比如说优惠政策的变动,头几年具有的优惠政策在以后取消了;或者为了经济的发展某些农地允许种植一些植物,但几年后却不允许种植该植物;或者由于政府领导的更替也会导致政策的变动,不同的领导倾向于不同的政策,有的甚至为了政绩而强行实施政策,导致家庭农场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 (二)内在因素风险 1.组织管理风险。家庭农场的组织是以户主为主,家庭成员参与的家庭为主体。其特点是不需要雇佣工人,或者在相应的收获季节雇佣临时工人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减小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有效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组织管理风险。正是由于家庭农场的成员由家庭构成,这便导致在家庭农场经营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相应的标准化的制度。即使有相应的制度,也会因为碍于面子而无从处理。这便增大了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 2.决策风险。家庭农场提倡大规模农地经营,实行适度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适度规模经营是家庭农场最好的选择,可是如何才能达到“适度”,是一个决策的问题。如果家庭农场的规模过大,而农场主的管理能力不够,这将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益率。如果规模过小,会使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率也会减小。其次,生产农产品品种的选择也是主要的决策风险。比如,该区域某一农户生产棉花,该年的收益率提高,许多农户就会在第二年都耕种棉花,结果第二年的棉花收益率大大地降低。除此之外,家庭农场在生产、流通以及对市场价格预测等的过程中,都存在决策的风险。 3.财务风险。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方面都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是家庭农场经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和运用需要专业的财务知识。财务管理包涵资产的投资、资本的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许多家庭农场流转的耕地很多都是由分散的、小块的耕地组成,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大多数的农场主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只能获得小额贷款资金。而且当农场主想要扩大其家庭农场规模时,其融资难度高。大多数农场生产的农产品单一,没有个性化,跟风严重,而且生产价值链较短,不能够充分利用资金的价值增值[4]。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市场低迷,农场主的资金链就会断裂,又由于无法获得更多的资金,有一些农场主会选择利息高、风险大的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大多数农场主不具备资金分配管理能力,往往造成资金短缺现象。 很多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认为自己农场规模小,因为是以家庭为单位,都是协调自家的问题,或者由于农场主对财务知识的局限性,或者忽视财务记账而导致并没有对家庭农场的财务进行专业化管理。由于没有细致的账面内容,这样往往会影响农场主经营决策,更是很难计算清楚经营的真实成本与利润。 4.技术风险。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与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大力提高家庭农场的生产收益率。但很多农场主的文化水平较为低下,对新科技的学习能力较弱,一旦跟不上科技更新的速度,便会增大农场被淘汰的概率。 三、家庭农场风险的管控 (一)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增加生产效率 家庭农场不仅需要能够作物生产的农场主,还需要具有管理能力与经营意识的农场主。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需要土地种植作物,更需要农场发展自己的市场品牌与流通渠道以及科学的种植生产。但如今的农场主普遍综合素质与文化水平低下,又不具备自学能力。而具有高学历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回到农村成为农民。政府以及高校应联合举办专业化培训,不仅培养具有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农民的自身观念,使得农民逐渐成为职业,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文化高,能力强的人。新型技术的学习也是农场主必不可少。技术管理也能够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比如防雹网的建设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植物的减产;严格的技术控制能够减少农产品的病灾几率。 (二)变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是我国土地流转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明晰产权是降低土地流转风险的首要前提。产权的不清晰导致交易成本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家庭农场经营的风险。首先,我国政府需要完善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与制度,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使得承包户权利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解决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可以引入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第三方,协调承包户与农民之间的土地流转手续以及后续问题,降低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 (三)丰富农业保险项目,完善农村金融制度 首先,资金问题是家庭农场普遍遇到的棘手问题。当农场主准备扩大家庭农场的规模时,没有足够的资金扩大,没有抵押银行只能小额贷款,融资困难。金融机构产品缺乏创新,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当务之急。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扩充抵押物的范围,建立信用档案,创新担保机制,增加融资渠道。 其次,政府应该支持与鼓励农业保险的完善,降低家庭农场经营的自然风险。规划出粮食安全范围内的粮食产区,并对粮食价格进行相应的干预。 最后,以农村信贷资金发展,农业保险保障,农产品期货降低价格风险三管齐下,共同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体系。 (四)建立家庭农场联盟,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应该支持与辅助鼓励建立家庭农场联盟,大力发展适合农场使用的化肥、种子、农药、现代化农机设备等生产资料。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及其他产前服务。大力发展信息系统,使得农场主有清晰的获得数据信息、政策信息的渠道。而且家庭农场联盟的建立,能够减小商品谈判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农机使用也减小了生产成本,联盟的存在能够提升交易价格。 (五)增加产业链结构,促进专业化服务产业 我国大多数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单一,缺乏良好的规划与设计,生产大多数以基础性作业为主。很多投资者不注重经营模式,农场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自己的产业支持,没有竞争力,成本高,效益低下。如果农场主想要自己的家庭农场得到较高的效益,就应该开发多种项目产业,使得这些项目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链。不仅能够降低成本,生态能够循环利用,也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调。家庭农场不但要发展第一产业,也要科学发展第二产业,即加工业,还要发展第三产业,如由私人作为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以服务为前提介入家庭农场,提供专业的农场规划与设计,包括家庭农场的面积、种植品种的选择、与出租方契约的签订以及经营管理技能和财务支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帆,张文景.中国语境中的家庭农场[J].经济改革,2013(6);57-61. [2]秦晶.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看農业市场风险[J].魅力中国,2008(8);71-73. [3]赵峰.农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14:45. [4]田甜.关于家庭农场的资金问题研究[J]财会金融,2014;301-303. [责任编辑:潘洪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