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策略演进研究 |
范文 | 刘洋 [摘 要] 制度创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是创新管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借助制度创业理论,以策略实践驱动新兴场域生成为线索,以互利共生为策略演进机制,解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策略演进的过程。作为可持续创生高新技术企业的保证,制度创业所创建的新兴场域不仅是创新资源要素的集合,更是一个系统化、多面向的制度体系;新兴场域的演进要求作为驱动力的制度创业策略具有组合动态性;策略的演进是“资源”、“能力”、“目的”和“成本”四个结构要素共同演进的结果;策略的结构演进使策略及策略组合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形态,高新技术企业要依据情境适时调整,以实现制度创业效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 制度创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兴场域;策略演进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1-0104-02 Abstract: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on high-tech enterprises is the universal attention question in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With the help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taking the strategy practice driving the emerging field production as the clues, and taking the mutual benefit and symbiosis as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strategy, the study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s a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emerging field created by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s not only a collection of innovative resource elements, but also a systematic and multi-oriented institutional system. The evolution of emerging field asks for that the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strategy has composition dynamics. The evolution of strategy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mon evolution of resources, capability, purpose and cost.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strategy makes the strategy and strategy combination have different form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should adjus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utility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high-tech enterprises, emerging field, evolution strategy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来,受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热潮的影响,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中国政府投入大量稀缺资源并建立健全相应法规,大力支持和鼓励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经过近30年的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实践,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生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失败率仍然居高不下,尚未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支持。有学者将这些问题归咎于我国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1]。然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宏观环境只是外因,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能够大量创生并实现迅猛发展,主要是因为这类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实践,吸引了研发资源、科技中介、风险投资等创新要素,大量聚集、充分协同,进而形成了完备的科技企业孵育体系[2]。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也表明,技术成果能否真正转化进而实现产业化,关键不在于技术的先进程度如何,而是制度作为约束性条件始终是技术创新的瓶颈。作为响应技术创新的结果,制度必须要创新,同时制度也是创生新产业的必备项,只有新的制度架构才能“创业”。基于这一判断,引入制度创业视角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生的成功率,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所谓制度创业,是指即使处于某个制?结构的制约下,行动者(个体或组织)为了谋求利益,仍能够发挥社会能动性,主动地改变或塑造所处环境,进而促使社会制?发生变迁。制度结构与市场结构之间由于不兼容所产生的张力,决定了制度创业的必然性[3]。在一个制度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赢得利益的机会、组织足够的资源、主动通过策略行为实施制度创新、促进制度化场域生成的核心行动者是制度创业的关键。一般而言,制度创业具有两种指向:一是成熟场域的制度体系更新,二是创生新兴场域[4]。新兴场域的制度创业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需要借助制度策略持续地破解制度束缚、吸引创新资源、寻求支持与共识,因此制度策略是演进的驱动力。 一、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策略的内涵 目前,针对新兴场域制度创业策略的研究仍很薄弱,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创立新兴场域的策略实践,更是停留在经验介绍的层面。理论工具的缺乏导致这类研究无法呈现新兴场域的整体样貌与运行机制,也不能以动态视角研究策略演进的驱动作用、策略演进的规律。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研究试图顺延制度创业研究理论,深入探讨上述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的历程包括时间构面和行动构面两个维度,探究这一历程需要建立二者相交织的分析框架。在时间构面,将这一历程划分为制度创新期、扩散期与固化期三个阶段。对于每一阶段的行动构面,按照策略实践背景、策略实践和创新绩效的轨迹来探究制度策略对场域演化的驱动作用。其中,在策略实践方面,提出整合、连介和沟通策略是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的主要选择。整合策略强调对内部资源进行创造性重组,以解决新问题,挖掘潜在利益;连介策略意指通过社会网络外延,导入稀缺创新资源,并促进体系开放;沟通策略是指行动者利用交流技巧,推动相关利益方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制度创业。三者构成了多面向的行动组合,彼此间独立不可化约且息息相关。 二、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策略的演进机制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深入解答“策略如何演进”这一问题。为此,从“资源”、“能力”、“目的”和“成本”四个维度将策略解构,以识别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归纳制度创业策略的演进机制。 整合策略所凭借的资源基础,一是可掌控的体系内技术、管理及资金等资源要素;二是组织惯例,较之管控式组织惯例,协调型组织惯例更能成为整合行动的执行平台。整合策略所要求的是创意性地重组资源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促进技术增值和把握制度创业重大发展机遇的目标。然而,也应认识到执行整合策略需要付出成本。首先是取用某项资源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其次是用于协调和说服的内部交易成本。 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必须以社会资本为资源基础,积极地使用连介策略链接外部支持。连介策略所需的能力,表现为网络能力和引进吸收外部资源进而生成创新性资源的能力。执行连介策略的目的:一是通过社会网络的拓展,在产业与政策环境中汲取资源;二是通过长期的协同与互动,与外部节点缔结专业网络,以促进内外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使用连介策略必须付出的主要成本,是寻求合作伙伴或支持者的成本以及外部交易成本。 正当性是沟通策略仰仗的首要资源,同时,应充分利用资讯媒介,扩大制度创業的影响力。沟通策略要求的能力取向,首先是理念创新的能力,其次是解释说服的能力。执行沟通策略的目的在于寻求支持和凝聚共识。使用沟通策略必须付出的主要成本是认知成本,意指使相关利益方了解并认同新兴场域及新制度体系,使沟通策略发挥效能的成本。 围绕目标指向,凭借资源基础,积极运用自身能力,并技巧性地降低因之所产生的主要成本,能够使策略实践取得成效。实践成效的反馈,使资源基础进一步增加、能力进一步提升、目标更易于实现、相关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带动了制度创业策略的演进升级。因此,策略的演进是四个结构要素共同演进的结果,结构要素同一时期的协同作用是策略演进的推动力。 三、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策略的形态演进 在整合策略的演进过程中,伴随着实践经验和创新性资源逐渐丰裕,策略形态由以优秀的创业团队为试点,以非正式的策略形态围绕这些团队整合资源,转化为构建能够为全部的创业团队提供孵化服务的、正式的制度化平台。在连介策略的演进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的网络能力和中介水平明显提升,策略形态从由外向内单向导入,演变为内外双向服务的连介策略。在沟通策略的演进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业正当性的增强,使沟通策略由以说服劝导的方式,通过勾画愿景寻求支持与共识,演变成以历史经验启发、以专业知识引导的策略形态。 策略实践、制度实务和个体行动所产生的交互作用,会使制度创业策略组合的整体形态随时间而演进。在作用方式上,策略组合由驱动技术成果溢出,转变为从战略与创意层次引领企业孵化与成长;在实施范围上,伴随场域的演化,从主要在同质体系内封闭实施演进为同时面向同质与异质两个体系开放运用制度策略。 四、结论 第一,制度创业策略所创生的新兴场域不仅是创新资源要素的集合,更是一个系统化、多面向的制度体系。以构建制度化新兴场域为目标,高新技术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汇聚和融合,丰富了资源存量,创新要素间经由组织协同和互利共生机制,进一步形成场域关系结构。 第二,制度创业策略具有组合动态性。运用制度创业策略的目标是要驱动制度化新兴场域的生成,单一的策略无法形成驱动力,因此必须要使用系统而完整的策略组合。同时,新兴场域的制度化要经历萌芽期、扩张期以及成熟期三个阶段的演化,与之对应,策略组合也应具有动态演进的特性,通过制度实践创新期、扩散期、固化期,最终完成制度创业的全过程。 第三,策略的演进是“资源”、“能力”、“目的”和“成本”四个结构要素共同演进的结果,结构要素同一时期的协同作用是策略演进的推动力。策略的结构演进使得策略及策略组合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形态,高新技术企业要有超前意识,勇于尝试,依据情境及时调整策略形态,这样才能实现制度创业效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江雪.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市场中的作用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37-1842. [2]周长辉.中国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研究:五矿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5(12):123-136. [3]潘绵臻,毛基业.再探案例研究的规范性问题——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8)综述与范文分析[J].管理世界,2009(2):92-100. [4]刘二军.中国科学院创立技术衍生公司的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3):44-51. [责任编辑:潘洪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