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现状及对策
范文

    摘 要:对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提高管理人员的实验室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仪器设备使用规章制度、加强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科研设备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和仪器等,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科研设备的管理是否科学、到位不仅会直接关系到高校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转水平,对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近几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地加大,实验室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引进先进、大型的科研设备明显的增加,并不断向大型、精密、集成、智能的方向发展,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其相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许多高校中,除了一些基础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使用率相对高外,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型尖端教学研究设备、大型仪器普遍存在使用率不高,甚至有部分仪器从购进之后就一直被闲置,没有被使用过的现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这些大型精密设备的更新周期不断加快,从而导致在短期内被更新的设备所取代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2]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仪器的管理及使用,对提高科研水平等起到重要作用。

    1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管理方式落后

    部分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依旧采用手工管理方式,这种传统且比较落后的方式已逐渐被淘汰了。实验室管理人员采用手写纸质标签的形式,容易导致字迹磨损且不规范,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3]甚至,实验室设备各种数据的统计还需人工计算,效率很低,还易出错。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大部分高校依然实施一般采用“统一购置、分散管理”的管理模式,国家统一安排科研经费,购进之后由各实验室单独负责管理和使用,学校财务管理又相对较为简单。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就变得较为松弛,甚至更是不到位。虽然某些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探索和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大部分趋于形式化,规章制度相对简单,没有触及根本的方面。[4]大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大多是本单位内的共享使用,很少或根本不面向单位外社会其他层面开放使用。

    1.3 使用方向单一、资源共享低

    许多高校缺乏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意识,从而造成其使用效率偏低。有些实验室领导或主要管理人员将这些用国家财政购置的仪器设备视为私有财产,不允许非本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使用,这样不仅导致大型仪器使用率低,也导致仪器的重复购置,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浪费和滥用。此外,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之前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盲目购置;或不了解其他单位同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将要购设备的必要性及工作量作有效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量,造成重复购置,也是造成设备使用机时少,共享率低的原因。[5]

    2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为加强对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大型设备的管理,,降低使用故障率和消耗成本,提升其使用效能,提高利用率,为学校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现提出以下建议:

    2.1 提高管理意识

    切实提高课题组负责人和科研人员对科研设备管理、共享的思想认识,让他们理解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要让科研人员意识到这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为科技创新、社会进步、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条件保障。[6]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点,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总量完整、结构优化和效益充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目前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疏忽、漏洞。

    2.2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为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和保养,各高校、科研机构等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制订适合本单位的《管理人员守则》、《安全规定》和《管理及使用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同时制定仪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7]鉴于目前许多的高校,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管理,负责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日常管理、维修养护,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利用率。

    2.3 建立培训机制

    即使再精密再先进的科研设备,但是没有一支好的实验队伍,设备是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依赖于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管理队伍。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把实验技术人员编制为教辅岗位、合同制员工,在学校的地位低,同时学历低、工作能力不强,缺乏操作仪器设备熟练的技能。[8]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仅在新仪器设备使用前要参加技术培训,而且还要学习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技能,确保设备高效运转,延长使用寿命。此外,通过邀请设备厂家的技术工程师、其他单位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实验人员前来开展仪器设备技术讲座,进行仪器设备的上机操作实践,使技术人员管理水平得到更高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意识、实验室建立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实验技术队伍进行培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仪器设备的作用,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安宇宏,李建强.高校科研设备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220-222.

    [2]高波.试论科研仪器设备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43.

    [3]胡晓萍,王宛苹,宋开新.高校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问题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01):74-75+86.

    [4]阿斯古丽·阿不都,黄爱芝,余海川.我区医学院校科研设备管理现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4):25-26.

    [5]左崇良,蒋纯谷.高校科研设备的区域共享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06):23-24.

    [6]张艳玲,冯信平,徐志.提高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設备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287-289+293.

    [7]郑春龙.从报废处置探讨仪器设备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3):377-379+385.

    [8]陈科球,谢伟广.校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对比研究[J].广东化工,2018(17):210-211.

    作者简介:钟准强(1992-),男,广东廉江人,本科,实验员,现主要从事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工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