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企业对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范文

    刘璟璟

    摘 要: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日益重视“对标管理”措施。究其原因,对标管理是帮助企业突破传统,向精细管理升级转型的关键途径,同时还是引领企业向高质量管理水平发展、提高企业实力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立足于企业为探究视角,阐述对标管理综述,试析对标管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为广大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以期推动我国各个企业实现长效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对标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革,对标管理逐渐在国内外先进企业中,被广泛应用实施,已经成为了企业通用方法。对标管理可帮助企业突破传统,转型升级为精细管理模式,同时还是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实力、强化管理质量的关键方法。从表面上看,对标管理是通过评价内容,体现对标数据信息,而从本质意义上看,对标管理反映的是企业实际运营能力,这也是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实施对标管理工作,可通过同业对标的方式,创新企业产品、变革企业体制、增加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發展。由此可见,对标管理对于各个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意义。

    一、对标管理的内涵及功能作用

    所谓的“对标管理”指的是,企业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向当下先进的行业内或行业外企业学习,将其视为自身企业的标杆榜样,深入榜样企业的各个领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利用比较、分析、判断等方法手段,从而深度挖掘自身企业中的不足与缺陷,最终实现超越榜样企业,并提升自身的高质量业务水平,逐渐将其打造成良性循环的企业运转程序。“对标管理”理念是美国施乐公司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施乐公司将其称为“标杆管理”,并将对标管理视为调查比较的基准方法。近年来,我国各个企业已经加重了对对标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其视为用来优化业绩水平、提升内部管理质量的重要工具。企业有效应用对标管理方法,也是推动企业从粗放型不断转型升级为精细管理的有效措施。

    二、对标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不断推进,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就应充分发挥对标管理的功能优势,将其视为推动企业迅猛成长的管理工具。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将近92%的企业集团,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实施了对标管理模式。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对标管理对于我国众多企业而言,是帮助企业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助推器,其不仅丰富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还为企业创造了机遇。由此可见,不管何种规模的企业,只要将对标管理意义充分发挥,便可在市场经济中“大展拳脚”。对标管理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下应运而生,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标管理模式简单易行,能将领先企业的优势有效复刻,由此可见,对标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巨大。

    现实意义一:对标管理具有成本代价低的优势。企业以“前人”成功的脚步为借鉴,如此便能节省独自探索的时间,避免因反复尝试错误道路而阻碍企业的发展,避免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对标管理能快速融合最有价值的核心理念,以此将发展风险有效控制,是企业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关键途径。

    现实意义二: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企业设立对标指标时,同时也是延伸对标广度和深度的重要环节,以此从不同层面及角度上,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其次,对标管理能深度融入到企业日常运转中,了解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分析现状。另外,严格按照对标指标开展工作,能够引导各个员工发挥主动性,寻找与榜样企业间的差距,加大努力拉低差距。

    现实意义三:将企业收益最大化。企业完成对标管理过程中,能促进实际资产实现减亏控亏,并带来保值增值的运营效果。经过对标管理工作长期推进,能帮助企业将经营核心,在“效益”方面重点强调,将企业管理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从而从根本意义上,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快速增长,强化企业资产管理质量,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对标管理在企业运转中的问题

    1.过度重视对标指标数据

    目前,部分企业在实施对标管理时,对指标反映出的数据信息过于重视,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数据信息、指标段位等方面,而对指标蕴藏的关键因素及影响则较为轻视。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在制定对标管理工作目标时,将指标得分排名看得极为重要,没有立足于管理质量,从而导致对标管理工作无法切实开展,与对标管理的本质意义相悖离。

    2.对标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性

    部分企业在开展对标管理时,缺乏较强的全面性、科学性及系统性。甚至部分企业还存在严重的专业管理与对标管理相互脱离现象,导致专业工作在密切联系对标管理时,形成了较大的“时差”,促使对标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导向性作用,无法及时推动专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约束了专业工作的开展。

    3.缺乏良好的专业管理

    纵观当前企业的发展现状,部分企业仍缺乏良好的专业扁平化管理,再加上工作程序繁琐、链条过长等问题,制约了对标管理工作的建设速度。其次,企业专业需求在层层传递过程中,需要经过太多的程序,难免会在不同层级传递中,使专业需求发生变形、走样,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处理专业差距与缺陷。

    4.尚未完善协同体系

    部分企业内部各个专业之间,尚未形成相对健全的协同体系,导致各个专业界面对自身职能没有明确的认识。再加上各个专业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互动,使部分工作在实际运行中,常会因为职责不明、流程不清等情况发生分歧,极易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出现各部门推诿责任的现象,严重约束了跨专业对标的有序进行。

    四、企业中对标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1.规范制定工作职能,建设对标责任机制

    企业在实施对标管理时,首先应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方面,针对企业整体、各级部门、全体员工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对标责任机制,通过对标机制构架出相对完善的对标管理框架,其中应该包括企业领导、管理层领导、部门成员等,从根本意义上打造全方位的企业各级主体责任机制。其次,企业还需将对标指标深入细化,精细处理指标细节之处。利用对标责任机制,从高级领导到基层员工,全面实施细节分工责任制,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企业对标闭环工作结构,最终实现有效、实时管控对标指标数据信息。企业还应在绩效考核环节有机融合对标管理模式,对企业成员责任单位、各级部门、全体员工等制定相应的对标年度任务,另外企业需要以对标任务为核心,向各级对标体系制定绩效考评标准,彻底发挥绩效考评的本质功能,利用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激情。在正式公布对标成果后,以对标考评标准为参考依据,实施一、二、三级考评标准,在此过程中,企业应秉承“奖优惩劣、励勤避惰”原则,从而为有效开展对标责任打下夯实的基础,引导各级人员形成强烈的对标职责,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工作。企业需全面落实对标责任,针对当前的企业具体现状,设计出具有里程碑概念的对标指标,将对标任务细致设计到季、月、周,甚至是天,还应针对里程对标任务,定期考核各细节指标的具体实施成效,提升闭环管理工作,加强监管力度,将不足之处及时改正。企业在完善管理责任机制时,应尽量立足于统一制度标准之上,以实际岗位为基准,以此保证管理责任机制流程明确、节点明晰,促使不同岗位员工,深刻掌握自身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程序,最终实现各层级、各环节得以顺利开展工作。

    2.开展相应教育培训,促使对标管理运行

    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离不开基层班组、基层员工的辅助力量。可通过观察分析企业的实际业务质量,来检验企业基层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由此可见,对企业而言,基层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作用。企业在实施对标管理工作时,应重点强调对标指标的实施力度。鉴于此,企业就应将内部各级部门、单位等,根据企业制定的对标指标,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教育培训活动,利用现场培训的方式,帮助企业员工深刻掌握指标内容、具体要求、基本常识等对标内容,促使企业基层员工充分顺应对标指标要求标准,并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技术能力、工作效率等。另外,企业还应针对对标指标的实际落实情况,观察指标完成效果,向基层员工持续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企业可利用“大讲堂”的培训形式,根据对标指标反映出的工作缺陷,培训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内容,重点强调工作较为薄弱的内容或技术问题等,从而实现利用對标指标,强化企业基层员工的综合素养。为了有序开展基层员工教育培训,推动培训目标得以实现,企业可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训方法,例如现场答辩、网络试题、集体模考等,如此不仅避免了常规考核的枯燥性,还能通过不同层面评估基层员工的实际培训效果,以此保证所有企业员工深刻理解对标指标中涉及到的要求与内涵。最后,企业还应打造相对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定期实施不同形式的对标指标考核,利用指标测试使基层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对标指标。如此一来,不仅能真实掌握员工对指标的理解程度,还能避免教育培训、测试考核流于形式。

    3.打造风险防控机制,增强对标工作效率

    企业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专属的对标指标风险防控机制,设立滞后指标、失分指标、标牌提醒等功能,并交由企业领导层或相关部门全权掌控,在企业成员单位出现滞后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成员单位快速走出困境。企业还应加大管控指标流程,积极完善对标数据管理工作,利用分析、观察对标企业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并将存在异常的指标数据及时提醒,突破传统的事后预警,变革为事先监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应紧随时代的脚步,加强对大数据分析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大数据意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多角度观察分析跨专业指标数据,充分探寻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其次,企业还应积极做好对标经验总结工作,剖析先进对标企业的管理模式,找弊端、改缺陷、促发展,利用对标企业之力量,提升自身企业工作质量。另外,企业还应结合各个指标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管理措施,如处理评价类指标时,应进一步明确指标定位,以此推动指标有效提升;在处理经营类指标时,应站在对标任务的角度上,全面开展统筹安排工作,帮助企业实现提升整体收益;在处理协同类指标时,需对岗位职能进行细致确认,要求各级部门依据分工职责,落实指标支撑最终实现转型,成为跨专业指标。最后,企业还应加强对高质量管理的追求力度,通过各种管理手段,优化原有的管理体系,要求各级管理人员灵活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PCDA流程为基准,改进、落实企业对标的每项工作,以此强化企业的管理能力。

    5.形成积极对标意识,提升专业管理效率

    企业在实施对标管理工作时,除了加大对标管理的落实力度,更应关注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帮助企业员工形成积极健康的对标管理意识,破除过于重视指标数据、得分排名的消极现象,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充分配合对标管理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企业对标管理形式,从根本意义上强化企业专业管理。其次,企业还应实际开展专业工作前期,努力完善实地调研工作,走入企业基层,掌握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优化人力资源、仪器设备等方面,加速实现优化配置工作,准确改善企业薄弱环节。最后,企业需结合对标重点,及时采取对策,保证管控质量。

    6.科学控制对标流程,积极优化对标评估

    在一般对标管理中,控制对标流程通常会涉及到:程序控制、目标达成、掌控评估这三个方面。首先,企业应积极探寻自身当前的发展形势,对企业现状展开认真、仔细的调查,以对标重点任务为核心,将企业内部弊端深度挖掘出来,并找出与对标企业间存在的差距。其次,企业应针对发展,设计阶段性目标,将对标目标合理规划,针对每个阶段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控制与调整。再次,合理调度对标工作流程,制定专门督导人员,定期审查对标管理落实情况。另外,企业还应以专题调度为主题,每季度举办一次商讨会议,落实下一步对标落实措施。最后,企业还应制定相对健全的评估体系,分析对标指标是否合理,并不断跟踪检查,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特点,将指标进行科学调整。同时,企业还应将效果评估工作认真完善,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积极改善,从而打造对标管理长效机制。

    7.掌握对标核心理念,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应用对标管理的主要核心目的是利用对标管理的优势,实现企业自身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充分提升,以此在企业日常运转中,将法规、方针、政策等内容有效贯彻与落实,使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企业应深度剖析对标管理的核心理念,引导企业所有员工都抱以积极努力的态度,才能使企业整体水平朝向榜样企业方向发展,升华到全新高度。企业应用对标管理对企业管理形成了新的挑战与更高的学习要求。

    首先,企业在应用对标管理时,应深刻感悟对标核心理念中传递出的学习精神,积极学习榜样企业的发展精神。在学习榜样企业时,企业自身应保持清醒头脑,通过宽阔的视角、细致的观察、正确的观点、严谨的概括等方式学习、领悟榜样企业中的发展精神,将其化为己用。在学习精神过程中,企业应明确,虽然发展精神可能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却蕴藏着深邃的价值内涵,是榜样企业经过长期发展、不断积累失败经验,用“血”换来的瑰宝,企业应抱以真诚的态度,去审视榜样企业的发展精神,尊重它、学习它、内化它。企业不能空喊对标口号,却不将对标管理落到实处,将对标流于形式,企业应正确看待学习的过程,将其打造成强大的发展动力。

    其次,企业在应用对标管理时,通常会选择行业领域中,较为先进的榜样企业为对标对象。企业还应深入剖析榜样企业的创新思维,因为这些先进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收获丰厚的成绩,得到社会市场的肯定,通常是因为这些榜样企业在发展中,敢于面对艰险、不畏困难、突破传统、推陈出新,将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到底。从一个发展高度转型升级为另一个更好的发展高度,这也是榜样企业发展中产生的鲜明特色。企业要想利用对标管理,提升自己的成绩,应深度剖析榜样企业的创新思维模式,不断学习创新精神,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创新能力,在面对企业工作重难点时,坚持以“创新”为原则,以此实现企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突破传统的粗放管理,升级转型成精细管理,就应充分发挥对标管理的功能意义,将其打造成帮助企业强化管理质量、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方法。深入探析当前企业中,对标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成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规避对标管理问题对企业造成的消极影响。另外,企业在日常行政管理中,还应将对标视为重要抓手,加大建设对标责任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推动企业有序运营,加速企业发展。笔者相信,经过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定会推动各自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兴玉.科学实施对标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18,000(010):84-85.

    [2]王进文,彭京京.烟草商业企业对标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v.28;No.713(15):179+181.

    [3]靳嘉祺.基于对标管理的预算管理整合研究——以A烟草商业企业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9,000(021):159-160.

    [4]李猛.企业对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9,011(012):36.

    [5]李百华.发电企业对标管理的探索实践[J].华东科技(综合),2019, 000(009):P.1-2.

    [6]尼进,姜习佳."四位一体"对标管理在石油销售企业中的构建与实践[J].当代石油石化,2017,025(008):36-40.

    [7]张东涛.关于破解烟草企业对标管理指标体系问题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7(22):139.

    [8]白又兵,唐梦娴.基层企业对标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No.581(32):10-11.

    [9]张帅.煤炭企业开展对标管理的问题与措施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000(028):P.219-219.

    [10]张承彪.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对标管理全流程优化探索与实践[J]. 武漢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00(003):P.53-56.

    [11]王雪,董丽华,杨萧梅.财务对标管理在炼化企业中的应用探究[J].化工管理,2019,No.513(06):20-21.

    [12]宋雪.供电企业如何通过对标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00(016):22-22.

    [13]李家辉,李慧茹,贾永奎,等.企业对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00(008):17,5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