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加快农村市场流通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范文

    王占霞

    摘要:农村市场流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差,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呈现出无序性等。我国必须加快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关键词:市场流通;城乡协调;市场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3.582

    文献标识码:A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Rural Market Circulation to Promote Rural Economy

    WANG Zhan-xia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Theory Teaching,Harbin Commerci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The rural market circul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hat impel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optimize and coordinate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urrently in China the rural market circulation system is not complete with the weak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frastructure,disorganized rural market circulation subjects. So it is vital to speed up the rural phys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enlarg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dynamics and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etc.

    Key words:market circulation;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market system

    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是当前制约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农业市场化初期的一个突出矛盾。目前我国已经把“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农村市场流通对繁荣农村经济的作用

    (一)农村市场流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农村市场流通,可以使农民了解、学习并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民广泛应用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而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最活跃的部分,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改变农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也有利于推动农业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的产出,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

    (二)农村市场流通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

    通过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可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这对稳定农村,方便农民生活,服务“三农”,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确实改变了农村多年来相对比较落后的购物环境。过去农村基本上都是小店,所以农民买东西,油盐酱醋在村里,日用百货赶大集,大件商品到城里。这个工程开展之后,这种状况改变了。现在很多乡级店也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商品种类非常齐全。同时农村市场流通也促进了城乡之间商品的流通。广东有一个黑匣石镇,当年冰糖橘卖不出去,第一笔生意就是通过互联网向济南的一个人卖了4万斤,后来的订货额由4万斤增加到了8万斤,由8万斤增加到了16万斤,现在附近好几个镇漫山遍野都种了冰糖橘,所以互联网能带动农民致富。交通部有路路通,信息产业部有村村通,有了路,农民现在需要信息、内容,为此商务部跟农业部、跟科技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在国信办统一指导下,跟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为农民输送所需要的信息,从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三)农村市场流通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

    它可以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道路畅通、饮水安全、改善生态、造林绿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我国农村市场流通状况

    (一) 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引导生产的能力低下

    一方面表现为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矛盾,凸显出农产品卖难、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产品生产的无序性,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导致农产品(如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威胁。同时也使得农产品市场缺乏严格的管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卫生水平是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而产品的品牌化是开拓市场的基础,加工、包装则会带来更高的流通利润。而目前市场流通的大多数产品无品牌、无包装、无分级,使农产品流通向现代物流转变有很大困难。

    (二)由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差,导致了农产品流通不畅

    农业信息化程度低,农村商品购买极为不便。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总体表现为其建设的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底子较薄,投入不足。尤其是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总量和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基本设施及配套的功能陈旧、老化、落后甚至失效的问题比较明显,等级化、现代化、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较低。

    (三)市场流通主体多元化,但整体呈现无序性

    农产品市场的繁荣,转移了一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流通领域,形成了由运销专业户、农民经纪人、中介流通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城镇职业零售商贩以及季节性、临时性的农民运销队伍组成的市场流通大军。目前,对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管理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地方开始对农民经纪人队伍进行培训、登记。但流通主体总体上处于无序化状态。从农业生产中分工出来专业农民运销队伍,缺乏必要的流通知识和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他们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信息独占,所以他们运销能力低下,市场风险大,抗御风险能力差。由于中介流通组织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运作管理不规范,营销能力还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吞吐能力需要大幅度提高。

    (四)农村市场需求较低

    我国很多农民的消费水平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消费水平上,停留在生存型的消费需求上。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影响农村消费水平高低最直接的因素是百姓购买力的强弱,而购买力强弱又由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尽管2007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人均收入4 140元,但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收入增长水平相比,收入仍旧未增加过多。同时加上农民对家庭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支出预期,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态度普遍存在。

    三、加快农村市场流通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物流网络建设

    农村物流网络在配送商品和转移资金的同时,也将市场信息、物流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加快农村和农业信息化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围绕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突出矛盾,应抓住市场、科技、生产、流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关键环节,深化农村信息化服务和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城乡公路网络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加快电话系统和互联网络系统的建设,重点立足农业信息化软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和卫星传输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把农民需要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送到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健全农村物流网络,加快农产品和日用品的流通,及时向农民反馈市场信息,这对解决农民生产产品卖难的问题,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

    商务部开展的惠农工程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主要是为农民创造好的销售环境;二是“双百市场工程”,每年搞一百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百个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政府扶持他们,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东桑西移工程”,主要是把桑蚕养殖业引向西部发展;四是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为农民提供一些市场信息。从商务的角度看,农村市场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买难问题。农民要买到货真价实、质量安全可靠的商品,在一些地方有困难。另外,农村的价格指数多年来一直高于城市的价格指数,所以农民买东西还有比较贵的问题。还有就是不方便的问题,因为农村网点比较少。再一个问题从卖难来看,因为我们国家农业连年丰收,每年都有一部分农产品卖不出去。商务部的一系列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买难和卖难的问题。农业要逐步走向市场化,所以我们这些工程的主要着力点是要通过政府的扶持,在市场前提下,首先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用政策进行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经纪人的培训、引导和扶助,帮助他们掌握市场流通、营销经济等与农产品产、供、销相关的法律和知识,指导他们利用网络开展营销活动,拓展农产品的营销空间。同时应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大型农资、农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支持中小型流通企业的发展,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的形成。

    (三) 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特色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壮大优势产业带,发展优势产业村。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大力整顿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秩序,规范化肥、农药、兽(渔)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经营行为。由于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它对促进城乡食品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收有重大的作用,所以应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市场流通网和群众监督网的建设。同时要推进卫生信息、卫生支农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培育现代农民,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推进科技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生存、就业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政策。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走向市场: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程国强.我国农村市场流通存在六大突出问题[Z].现代农业高峰论坛,2007-05-23.

    [3] 李明.立足市场农业 搞活产品流通[J].政策,2001(3).

    [4] 陆江.进一步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推动我国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EB/OL].[2007-11-17].新华网.

    (责任编辑:习 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