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工智能与零售业融合探讨分析 |
范文 | 杨玲雅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零售业也不例外,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寻求转型升级。零售业与人工智能相互融合,可以革新零售购物场景,助推零售商业模式变革,为打造智慧供应链提供数据支撑,促使一系列技术创新。智能零售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进一步完善核心技术,降低技术成本,采用差异化营销以及加强对消费者诚信监管。 [关键词] 人工智能;智能零售;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F7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11-005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当前全球零售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线下实体零售遭遇电商冲击、经营模式陈旧、经营成本上升、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步履艰难;另一方面,线上零售也面临着流量红利丧失,获客成本上升、购物体验不足等弊端。为谋求生存与发展,零售商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寻求转型升级。 一、人工智能与零售业融合的优势 (一)革新零售购物场景 购物场景是零售商与用户沟通最多的环节,也是零售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先行先试的重点领域。零售业购物场景中已经推出的创新业务有迎宾导购、购买体验和结账支付环节,比如在迎宾导购时,由法国Aldebaran Robotics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Nao机器人,经过训练能熟练介绍各品牌产品的个性及特色,其幽默有趣的语言滑稽的动作有效地激发了客户的购买欲望,目前在大多数零售卖场中已广泛使用。另外,韩国批发业旗下的连锁超市E-Mart(易买得)推出的“Eli”智能购物车,“Eli”可以在庞杂的商场里,完成定位、导航、壁障、追随、主动付出、智能辨认、自立挪动等技巧。经由过程触摸屏的人机交互,“Eli”可以引领购物者来到目的购置区域,或追随购物者达到所需购置区域,行进的过程中完成智能避障,并对购物车内的商品进行扫码,在屏幕上显示价格,购物停止后,“Eli”便自己前往充电站待命。同时,该机械人还能及时辨认购物者是否付款买单。“Eli”可谓是人工智能、机械人和互联网+等技巧的完美结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助推零售商业模式变革 当下的商业已不再是依靠噱头营销打江山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以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进行合理定位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差异化营销的新型零售商业模式。传统零售以货品为基础,再围绕销售数据及经营经验对“货、场、人”进行调整,这种格式化的零售已逐渐失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购买效率较低。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智能零售以消费者为中心,依据实时的、不断变化的数据改变“人、货、场”的调整,从店铺规划、货品组合、销售促进、门店运营等方面的差异化营销,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用户的粘性和零售店的经营活力。比如苏宁小店围绕社区、中央商务区、大客流地段来构建不同的店面模型,社区小店主要针对家庭用户,除了提供便利店的常规商品,还增加了生鲜类商品;中央商务区目标客户群是写字楼的上班白领,小店则提供轻餐饮需求和高品质生鲜、方便速食等;而大客流面向的是医院、车站、地铁等,通过销售商品和广告宣传获取利润。未来的苏宁小店将基于智能零售场景增加娱乐、餐饮、家政服务、包裹代发、数码办公等服务。 (三)为打造智慧供应链提供数据支撑 零售业处于销售的最前端,直接与顾客接触,而智能零售又能精准捕捉消费者购物全流程信息,消费者一举一动都被数字化,而这些数据反过来又可以与生产企业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制造商根据智能零售捕捉到的数字化信息来构建上下协同的生态系统,使制造商的生产实现定制化的柔性生产,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Amazon Go超市天花板上的智能摄像头,可以跟踪顾客在货架上拿起/放下的商品、在不同货架停留的时间、顾客关注的商品及当时的表情。这些关于顾客购买行为的数字化信息再与Amazon电商平台数据整合,形成面向全价值链的服务方案,不仅实现了超市的智能化运营,而且能为制造商提供更为精准的销售信息。 (四)融合促使一系列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与零售业融合促使一系列创新技術。伴随着技术的迭代发展及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引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零售业的商业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与潮流。在这个趋势及潮流的驱使下,一系列应用于零售业的智能技术相继落地生根。目前应用于零售业的创新技术有18项,分别是智能停车和找车、商品电子标签、室内定位及营销、智能搜索及管理联动、基于视觉系统的应用、智能购物车、智能穿衣镜、智能试衣间、智能推荐、机器人导购、机器人店员、虚拟商品墙、自助支付、智能比价、在线客服机器人、库存盘点机器人、商品管理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 二、人工智能与零售业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智能技术有待优化 在智能零售发展过程中,技术问题是关键因素。虽然智能零售的相关技术逐渐在完善,已经实现无人零售模式,但是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方面还有待完善。例如无人零售店的传感器与摄像头,主要用来识别商品被拿起/放下的次数、商品是否被购买?被谁购买?传感器对店内商品摆放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若拿起再放下的商品位置移动太远或顾客放回时不整齐,都会影响其追踪的准确性;而安装在门店的摄像头其识别技术也受到顾客人数的限制,例如Amazongo号称可实现“拿了就走”,顾客不用排队、不用结账,大大提高顾客购买效率,但开店当天,由于受识别技术的限制,在运营初期店内只能容纳20人以内,并且在店内的顾客移动速度必须比较缓慢,否则Amazongo会因信息量太大而无法正常工作。 (二)运营成本高、是否盈利有待时间检验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设备研发和部署投入成本高。传统零售企业要想转型升级,在前期部署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诸如自助支付系统、智能识别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等软硬件投入,转型升级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例如,引入Amazongo解决方案,需要的资金投入至少是上千万美元,因此并非是多数传统零售店能支付得起的,其推广进程也就不可能太快。二是是否盈利模式有待时间检验。智能零售虽然节约了导购员和收银员等部分人力成本的支出,但在软硬件投入、运营成本支出方面则大幅增加,目前单纯依靠零售业务本身很难盈利。据有关数据显示,马云的盒马鲜生其实一直在亏损,就算是利润较高的门店,后台数据显示月利润也是负数,最高一个月亏损120万元。 (三)服务体验差 消費者出门购物,一方面是希望能买到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商品,还希望能享受到令人愉悦的服务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老顾客常常光顾自己熟悉的实体店铺,有的甚至与店铺的老板、店员建立了友好的感情,由于彼此很了解,每次的购物都能让消费者感到服务到位。而智能零售由于缺少店员的服务,有关的商品信息、促销信息、退换货需求等服务仍无法让顾客感到满意;另外,智能零售可能导致购买者不能顺利完成购买,如结账过程要依赖手机,如果消费者没带手机或手机没电便不能购买;同时由于老年人或文化水平较低的购买者存在着不懂得电子支付或对电子支付不信任,也会影响他们在无人零售店的购买。 (四)少数消费者诚信缺失给零售店带来损失 智能零售对购买者素质要求较高,多数购买者进店取货事都能自觉地进行扫描结账,但个别不诚信的购买者会从中不结账或少结账,这会给商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一份来自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零售商的研究报告显示,采用自助扫描结账和智能手机结账导致4%的商品丢失率,这样高的丢失率是商场平均水平的两倍。 三、智能零售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核心技术 人工智能与零售业融合目前国外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借鉴,我国要在智能零售方面有所突破,必须走创新驱动的路子,依靠技术创新来带动商业模式创新。针对目前智能零售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科研院所、技术部门应加强对识别技术、电子支付等技术的研发,增强识别技术的敏感性和精确度,提高自助支付的效率。 (二)降低技术成本 智能零售店虽然在运营过程中能够节约一些人力成本,但技术成本却提高了很多,制约着智能零售的规模化及推广。因此,在智能零售运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成本的控制,本文认为可通过技术租赁的方法来降低智能零售店的技术成本,以此促进智能零售业的发展。 (三)采用差异化营销 如果智能零售店与传统实体零售店营销策略基本相同,消费者很难体验到智能零售的创新之处,那么消费者自然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智能零售店的经营者要注重营造店铺特色,通过店铺选址、店面装修、经营的商品品种、商品价格及包装、促销优惠等策略来吸引顾客。 (四)加强对消费者诚信监管 智能零售对购买者的诚信要求比较高,一般智能零售店都没有专门的管理员,完全信任消费者购物过程中能自觉支付。然而由于一小部分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里严重,威胁着智能零售店发展。要更好地促进智能零售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消费者诚信的监管。本本文认为有以下三个措施:一是启用智能化监控系统和消费者识别系统。建议在智能零售店安装智能化设备,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加强对消费者的监督管理。二是建立消费者诚信档案,将那些不结账或小结账的消费者列入诚信记录当中,让那些不诚信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加强消费者诚信建设。大力宣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通过宣传让消费者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消费者诚信意识提高了,不结账、少结账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就少了。 [参考文献] [1]陈晓琳.北京市无人超市运营模式和发展对策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0(1):68-74. [2]刘岳恒.智能无人零售店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8):69-71. [责任编辑:高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