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谁是中国自主创新体系的主体 |
范文 |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构筑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王伟光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完成的《中国产业自主创新实证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增长、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和方法,从集群、制度、区域等方面对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进行研究,并从创新体系本地化的角度研究了大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这本书从集群、制度和区域等视角对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创新总体状况→集群创新能力→制度创新效应→区域(行业)创新优势度→创新体系本地化水平”的研究思路,从动态的、多因素协同演化的角度对我国产业自主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拓宽了产业创新理论的研究视野。 什么是“产业自主创新”?这本书在阐述模仿学习与自主创新的内涵及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演进路径,分析了中国产业自主创新基本特点和主要问题,将集群、网络、制度与产业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不同模式。该著作还构建了产业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和行业两个方面对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优势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作者提出了中国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分析框架和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测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自主创新需求及机会窗口,提出逆向式创新是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适应性选择,并指出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重点方向和政策措施。这些内容对于把握我国产业自主创新现状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研究发现,企业正在成为我国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主体,技术密集型行业主导我国工业技术创新活动,以及模仿创新仍是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模式。并且,不同行业自主创新优势水平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大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本地化程度存在较大的非一致性、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知识学习四个要素与大企业创新体系本地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创新体系本地化与经济绩效本地化具有非一致性。这些研究结论与我国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实际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陈力经济管理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