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内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范文

    党辉

    摘 要: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事业单位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需要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将该制度应用到财务管理中,能有进一步减少事业单位出现资金风险的概率,提升其经济效益。分析了内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内控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内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组织,经济活动较为单一,资金总量较少,在财务管理方面并未树立正确的内控思想,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也不利于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现如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提升其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的意义

    内部控制指的就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保证财务管理制度顺利运行,以国家法律为依据而实行的控制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与时俱进,利用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运作,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规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提升管理能力,确保制定的制度能按计划进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政府机关财务的操作符合法律法规,使财务的相关信息规范而完整。

    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②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为更规范。对各个部门进行良好的监督和控制,以此来规范每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减少资金方面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完善的内控制度还可以财务起到保护效果,减少资金和财务方面的风险;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力度的加强,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战略发展目标,使管理行为规范化;④提升财务监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当前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财务内控系统

    内控监督和管理作为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保障,很多单位都忽视了它的作用,没有独立的内部监督委员会,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够落到实处,让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阻碍。职责的明确还不够清晰,导致内部控制评价不够客观,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事业单位本身机构的设置和岗位安排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二)财务监督体系建设不到位

    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它是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工作中最基础的目标,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财务管理方法。会计人员对于事业单位各项记录上的内容、格式、财务报表都要有统一的要求,力求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如果没有完善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就会造成内部混乱的情况,财务信息失真,不利于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保证财会监督体系顺利的建设。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没有落到实处

    一些事业单位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建立了财务会计内控制度有效性评价体系,但是有的只注重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形式,而没有注重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报告都大同小异,并没有突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对于评价结果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不能够针对评价结果分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研究。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策略

    (一)建立财务内控制度

    ①要根据事业单位实际开展的经济活动情况,建立具有安全性的风险预警机制;②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让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员身上;③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决策机制,让每个部门都能明白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计划;④设置独立的内控岗位,对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也不同,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按照规定和要求完成工作;⑤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思想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对人员的绩效考核,建立适当地奖惩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还可以实行定期轮岗的制度。

    (二)转变管理理念

    时代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在思想观念上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需要以身作则,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經验和管咯模式,完善管理的培训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升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其成为业务水平高的综合性人才。

    (三)健全管理制度

    想要转变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让相关人员意识到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稳定运行的基础。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要求。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做好创新,让新的制度更好服务于财务管理体系,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机制,要加强对财务工作、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监督人员要定期向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汇报财务情况,为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应用信息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发展建设当中,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各项财务数据也较为繁杂,工作难度较大,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事业单位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高效管理,在各环节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业务有效输入信息平台,推动资源信息的共享化水平提升,以有效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推动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五)完善财会监督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营造财会监督的氛围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设立举报箱和工作意见投诉表,便于社会上人士对财务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对于不规范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惩罚手段和措施,用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起到用制度管人的效果。

    2、理顺各层级的财务管辖范围

    想要建立合理有序的财会监督体系,就要取缔各自为政的财务管理现状,理清各个部门财务管理的范围,摆正管理部门的生产运营关系,这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使财务管理更有效率和质量,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性和集中性。有助于部门之间进行良好互动,避免了经济纠纷。

    3、要创新财会监督方式方法

    首先是监督前移和延伸,一方面是监督主体要进行前移,不能在事后再履行职能;另一方面就是监督的过程要往后延伸,使财会监督更具系统性。还要确保财会监督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最后,财会监督体系的建设还应该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来保证监督的真实性。

    (六)加强财务管理检查

    要定期对财务人员开展检查,优化工作形式,简化工作内容。在新财政制度的背景下,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要做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财政数据,明确不同业务的开展情况,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可以设置专门的调查小组,按照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对财务部门各项工作开展全面检查。

    (七)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公开体系

    事業单位财务部门需要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目的在于提升资金支出和收入的规范性。一方面,财务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各项规定,确保财务信息公开,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与此同时保持反馈渠道、监督渠道、举报渠道畅通,扩大宣传力度,积极主动接受来自社会群众和其他兄弟单位的监督,最大程度上提升外部监督力度;从另一方面来看需要做好内部改革,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现有的内控制度,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控指标,明确划分各部门在内控制度中的职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已经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具体实践中,单位内各部门需要互相配合,提升内控效果,积极响应时代和群众需求,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为内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育珊.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5):80-81.

    [2]李泊蓉.新时期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9(26):160-161.

    [3]陈雪梅,褚兴海.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的作用分析[J].经贸实践,2017(22):291-292.

    [4]王艳红.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财会学习,2016(14):2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