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阴市美丽河湖建设治理的对策研究 |
范文 | 冯明 黄斌 罗国豪 摘?要:江阴之前河湖水系治理还停留在行洪、除涝、内河航运等传统功能,缺乏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没有进行全面的水系生态化规划和生态化功能的扩展。随着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和决心,江阴人民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在现阶段河湖生态治理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开始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运用最新治水理念,从初设阶段把好关,保障水安全,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滨江花园城市。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河湖;水环境;水景观;人水和谐 1?概况 江阴北临长江,南近太湖,地表水丰富,外来水充足。经多年河网建设和改造,已形成有12条通江河道、18条调节河道、121條镇级河道、929条村级生产河道相互配套、引排及时、利于航运的网络水系。江阴内河经长期整治,已形成三大水系:澄西新沟河水系,包括桃花港、窑港、利港和申港等河,承担澄西和常州东部、北部地区的引排水,汇西横河、北塘河、漕港河等河道入江。中部锡澄运河水系,包括夏港、黄山港、白屈港等河,承担新沟河以东、毗山以西地区和无锡北部地区引排水,汛期汇西横河、黄昌河、应天河、冯泾河、青祝河、界河等河流入江。东部张家港河水系,包括大河港、石牌港等河,承担江阴东部地区和张家港、无锡东北部地区的引排水,汛期汇东横河、应天河、华塘河、祝塘河、东清河等河流入江。 2?问题 2.1?水系沟通压力大 为了治理太湖水污染,实施“引江济太”战略工程,从长江向太湖调水。随着太湖以北低洼地区连通长江的骨干引排水工程(武澄锡引排工程)的实施,江阴配套建成了一批清水通道和控制工程,造成江阴市非汛期常水位一直保持在高水位运行,同时汛期强降雨后水位迅速上涨,突破警戒水位,今年更是突破历史最高水位,使得江阴低洼圩区水系沟通压力大大加大。 2.2?引排调蓄能力弱 江阴市城市化的快速进展,降雨造成地表径流系数变大,产汇流速度跟不上。城乡圩区的设计排涝标准大幅提高,堤防不断加高加固,排涝泵站大量增建,排涝能力大大加强。遇到汛期强降雨,各圩区内涝水大量加速汇聚,造成集中外排,引起河湖洪量集中,洪峰增大。同时河道的淤积,水域面积的减少,引排和调蓄能力变弱,也增大了河道的防洪压力。 2.3?河湖生态环境差 虽然江阴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高于全国人均占有量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同时水污染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江阴市水污染问题变得日趋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简而言之,就是有水却不能用)。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也使许多地方水资源失去了使用功能,破坏了水乡的自然景观,甚至威胁到居民的健康生活。 2.4?河湖空间管控软 由于政府长期对河湖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河道管理内部体系不完善,缺乏河道管控的整体性,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工作也存在问题,造成水系管理职责不明确,河湖空间管控能力不强。同时在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占水占滩现象突出,导致河湖的防洪蓄水功能下降,影响了河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治理思路 3.1?加强协调,统筹规划 美丽河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流域水利规划等综合规划的衔接,特别要注重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园林绿化、市政建设、交通航运等专业规划的相协调。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按照水利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需要,统筹全市美丽河湖建设。 3.2?顺应自然,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对生态环境的进行保护和治理,注重水系的自然性、连续性和通畅性。结合城市发展要求,用超前发展的眼光进行水系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 3.3?合理布局,注重效益 综合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建设的综合要求,平衡局部与整体关系,进行骨干河网总体布局,骨干河网密度在地区的均衡性,具备现“连、通、畅、活”的特点,达到最大效益。 3.4?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美丽河湖建设制定方案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与江阴市经济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在充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提高江阴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江阴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 3.5?建管同步、完善机制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法,全面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建设和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鼓励社会和群众大力参与,共同维护和保持美丽河湖建设的治理成果。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强化涉水项目审批监督检查,确保河道长期、持续发挥防洪安全、生态景观和社会效应。 4?治理对策研究 通过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治水理念,完善江阴市生态水系布局,加强各级河流的工程和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河流的自然和社会功能,保障水安全,恢复水生态,突出水文化,完善水管理,努力实现“河道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长效管护”的建设目标,为江阴市“美丽河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1?明确实施组织,加强政府领导 江阴市要进一步推进河道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切实加强政府对水利的宏观调控和领导,以政府为主体,落实河长制,把抓好河湖管理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考核目标,真正做到责权、管理和投入三到位,使河湖管理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管高效。同时,促使政府各部门加强协调和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切实推进当地区域河湖治理的效果。完善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制度,梳理和完善河道治理标准、定额、指标体系,使之形成条块联动、流程互动的网路化管理模式,较好地推动河道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数字化,较好地提升河道管理的效能。 4.2?加大财政投入,拓展筹资渠道 河湖生态治理是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以政府主导的财政投入体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建立河湖工程类项目及河湖长效管理类项目管理资金,确保河湖疏浚、截污控流、黑臭河道整治、岸线环境优化等工程顺利实施;河湖保洁、维护、运行等管理到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综合考虑江阴市城市化地区的防洪、排涝、供水、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等涉水规划的基础上,明确水系的主要功能,合理规划水系总体布局,注重与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园林绿化、市政建设、交通航运等各部门的相协调,集中建设美丽河湖。(图12) 针对县乡河流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图34) 在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在有条件乡镇通过优化工程方案,与土地的复垦整理结合起来,拓展筹资渠道,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针对县乡河流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3?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水系保护 坚持河湖综合治理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以河湖综合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镇两级河道整治与管护队伍的建设。一要明确管理要求,实行绩效考核。做到“谁分工、谁负责”。二要明确河湖整治与管护的重点。把水面清杂、垃圾清理、制止违法乱占作为重点,实行专人負责,专业管护。三要建好相应管护设施。确保沿河每村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点,通过集中投放、定点清运,从源头上清除河湖污染源。 在河湖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地防洪标准、岸线规划、通航标准和水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技术要求。更不得危及当地安全,影响河势稳定。禁止擅自填堵骨干水系和为保护连接生态廊道的河湖。有效解决城乡河湖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开展河湖立体式综合整治,集中投入、全力推进,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着力恢复主要河流沿岸的浅滩、深塘、湿地等生态环境,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循环功能。 4.4?推进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 随着美丽河湖管理的深入,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在江湖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了江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水系综合管理为主线,建设水系管理专业数据库,建立水系管理可视化电子监控系统、水量水质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开发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水系占用审批、巡查管理、水政监督、长效保洁管理等应用系统,以信息化推动水系管理现代化。 采用信息网络、数字化技术,逐步实现水信息测报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水管理调度系统化。更需要高素质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人才,切实培养造就水务干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为水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 4.5?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水系生态化治理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管理问题,涉及许多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遵守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新时期水利作为基础设施优先领域的战略定位,强化宣传引导,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在全社会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如成立行业协会,组织相关听证会、信息发布会、座谈会等,培育社会群体参与热情。充分利用江阴全市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开设专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教育宣传,大力宣传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河道综合整治的认识,提高居民对整治工作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5?结语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框架,在流域和区域水利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布局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要求,完善河湖水网体系,确定水系格局,定位河道功能,制定水系整治方案,完善河道管理措施,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提升城乡水资源承载能力,协调水陆生态系统,营造滨水空间环境,实现河道“安全、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既保持江南水乡天然特色和风情,又呈现发达先进的现代文明和风姿。 参考文献: [1]江阴市史志办公室.江阴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12:5194. [2]江阴市水利农机局.江阴市水系规划[Z].江阴:江阴市水利农机局.河海大学,2014. [3]陈隐石,汪院生,吴玮,黄天寅.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04):2933. [4]卢美贞,蓝文权.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4(01):69. [5]姜晓霞.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02):161162+158. [6]韩全林,刘劲松,游益华.江苏省河湖空间管控的实践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9(10):1821+32. 作者简介:冯明(1980—?),男,汉族,江苏江阴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