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困境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范文

    房琳 王妍捷

    摘 要: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人才需求必须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全方位融合。因此本文从产教融合发展的三个阶段入手,分析产教融合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困境。其中,校企合作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校企合作其驱动力不足导致合作认识不同、冷热不均;合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实际合作中校企合作宽度不够、资源有限;合作后的主要问题在于校企合作模式固化、持续性差。最后,本文基于产教融合不同阶段的主要困境有针对性的提出产教融合在不同阶段的运行机制及其发展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2(a)-183-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出现了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2020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 [1],这一预测量化了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度。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因此必须切实做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国家发布多项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统筹规划高校人才教育计划,包括: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现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建设提出新要求,并提出经济新常态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以及人才培养要求等。至2019年,習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为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新方向[2]。基于此,解决人才供需矛盾问题必须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1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困境浅析

    产教融合实质上是跨界融合,是校企各自拿出部分资源进行合作共享,以达到资源互补、发展共赢的目的[3]。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国内产教融合发展在各个阶段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产教融合发展的三大阶段入手,深入分析产教融合在开始阶段、融合阶段以及产教融合后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1.1 产教融合前的动力问题:校企合作认识不同、冷热不均

    产教融合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由政府统筹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和激励校企协同育人,但在实际合作时由于企业和高校双主体之间对于产教融合能够带给自身利益认识不同,导致合作开展困难。尤其是对于企业而言,由于产教融合中企业短期获利不明显,导致产教融合只是高校参与热情高涨,而企业参与热情较低,甚至没有实质性参与,只是走过场而已[4]。而真正的产教融合一定以校企双方共赢为基础,因此企业能否认识到产教融合给自身发展带来的长远利益和价值,是进行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

    1.2 产教融合中的实操问题:校企合作宽度不够、资源有限

    产教融入本质是跨界合作,简单理解就是高校和企业需要各自拿出部分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发展共赢。一般而言,高校想借助企业的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完善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社会声誉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而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由于短期获利不明显,所以站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大多数企业不愿进行风险投资,付出过多资源培养学生,最后收效甚微。而企业被动不合作的做法导致大部分校企合作,充其量只是校企结合,远远没达到产教融合要求,合作宽度不够、资源共享有限。

    1.3 产教融合后的僵化问题:校企合作模式固化、持续性差

    产教融合中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都是基于合同协议进行的,一旦签订合作协议其合作方式和方法长时间基本不会发生改变,但是高校和企业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中,并且高校和企业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双方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动态发展变化的,这就导致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会有许多变数。而基于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面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自身的动态调整发展,双方合作调整过程总是滞后于市场发展变化要求,这就导致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比较僵化、动态调整不足、持续发展性差。

    基于上述分析发现,现阶段产教融合困境存在于产教融合的各个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融合度较低,也就是说校企双方只是站在自己的视角看待合作,导致合作紧密性和灵活性不高,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重点在于找到影响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持续发展力,也就是需要具体分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

    2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要想解决产教融合困境,必须要梳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各阶段的发展机制。因此本文从产教融合发展阶段入手,具体分析产教融合三大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重点阐明企业和高校在产教融合各阶段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2.1 产教融合前驱动力分析

    产教融合是政府牵头进行的教育改革,因此其主要驱动力在于国家政策要求,而仅仅依靠这一驱动力很难达到产教深度融合的要求,并且产教融合驱动力能否使利益相关者产生协同育人动力是产教融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除了需要发挥政府这一驱动力之外,还需要发挥其他主体的动力作用。经过分析发现,产教融合主体除了涉及高校和企业这两个合作主体之外,还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5]。因此,产教融合的推进校企合作除了需要发挥政府的驱动作用之外,还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驱动作用。而想要发挥多元主体的驱动作用、提高产教融合驱动力就必须理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网络,才能够解决产教融合前校企合作认识不同、冷热不均的情况。经过分析,产教融合各主体主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如图1所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