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
范文 | 王珍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事业单位也逐渐面临更加严格的国有资产利用率、资源安全性以及运营效率等多方面的考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制度构造、理念革新等多角度来分析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障碍,最后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体系?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基于政策制度的要求 随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在民生大计上的大量投入使得财政拨款额度不断攀升,相对的国家对国有资产的利用也提出了高要求,从2011年颁布的实行内控规范后,国家不断颁布《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政策规章,紧抓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二)基于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便于管理者掌握各项活动实际运行情况,同时也对人员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各项活动可以按照既定方针来运行,减少舞弊、贪污等行为,为单位资产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也有利于单位运营目标的实现。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自身内部控制理念不到位 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推动力不足,单位对内部控制缺乏全面且准确的认识,自身在建设内部控制时,将满足政策和制度要求作为目标,并未进一步深究内部控制体系和自身业务发展之间的衔接问题,而且对内部控制认识的不到位也使得单位多数人员不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单位现有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以及职责划分等多方面都无法很好地支持内部控制的运行。甚至部分单位人员认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控制贪污腐败、国有资产使用以及政府采购等涉及国有资产安全性的项目,只有财务部门参与即可,单位其他部门没有参与的必要性,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全面开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刚性和柔性都不足 内部控制制度的柔性主要是指制度规章细则可以适当调整,以满足单位自身业务发展特色,而刚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后,单位各部门、各活动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要求开展,不得私自改动或调整。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以相关政策指引为依据,互相拷贝,部分单位虽然邀请了事务所协助,但事务所在短时间内根本难以彻底了解单位数十年运营积累的文化、业务流程等,所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指引手册也不全面,内控制度柔性不足,单位所建设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存在偏差。其次,一方面受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单位内控流程和业务流程不协调的影响,单位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权威性,执行刚性不足,导致内控制度难以彻底落实。 (三)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评价力度不足 就目前而言,一方面受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单位重视度不足,当前多数事业单位电子化的数据、档案文件信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内部缺乏健全的内控信息化平台,所披露的信息也不够全面,影响外部监督和评价力度。而且虽然单位也具有自评机制,但在通常情况下,自评结果受管理思想、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较重,自我评价应用效率不高。 三、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后,结合实践经验,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单位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思想建设 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事业单位首先要培养自发的内控意识,内部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举办的内部控制体系政策解读培训,准确把握新时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作用、意义以及发展方向,并从中筛选出和自身单位发展相关的内容,及时组织单位管理者、其他人员一起解读政策,并协助管理者合理制定内控决策以及明确的内控体系建设目标,加大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同时,由管理者重新梳理内控组织机构,可寻求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协助,重新设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以及办公室,明确划分各岗位职责,并确定相应管理流程,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和专业化。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上,事业单位首先应制定好较为科学的制度架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单位应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以及政策指引要求的基础上,由内控管理人员或专业机构协助,参照其他兄弟单位经验,以及结合自身单位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来构建内控制度架构。其次,从单位详细的业务开展情况和发展战略出发,细化内控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维护制度来协助内控制度运行,具体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第一,梳理业务流程,重新规划内控流程。单位应对自身特殊业务、重点项目以及关键环节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度梳理,分析业务流程管理情况,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围绕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收支管理等活动,对内控流程进行调整和完善,并对业务流程管理薄弱环节作为内控流程改革重点。第二,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和考评制度。单位需要将内控监督范围拓展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并以风险为导向,借助风险评估机制来识别内控制度运行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同时,按照岗位职责将内控效率细化到各人员,并将内控效率纳入人员考评指标,按照岗位薪资管理要求等,编制合理的奖惩制度来约束和奖励人员,在确保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同时,提高其工作效率。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和内控信息公开机制完善的重视,及时引进系统软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由财务人员、信息部门人员以及业务人员协同合作,将业务流程合理地嵌入整个平台,并连接单位各个系统,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为管理者、内审人员等信息需求者提供准确的单位经营以及内控运行情况,为自查、自评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时,加大追踪问效力度,培养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意识,从而加快数据处理和流通效率,避免信息孤岛、互相推卸责任等问题的出现。另外,单位还应按照规定,将内部控制信息合理地公布在相应的公示平台,为广大群众、外部监管机制等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从而提高外部监督和评价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可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的工程,也不是某个部门的職责,整个体系的构建,需要单位全体人员的重视和支持,事业单位还需要从加强单位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思想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多角度出发,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促使单位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沈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个重点问题[J].时代经贸,2019. [2]李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3]刘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在单位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