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省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状及分析
范文

    摘 要:目前我国大陆省级公共图书馆IC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 成为公共图书馆界IC建设的成功范例;目前我国大陆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的IC相关服务有面向特殊群体、基于个性化主题、开辟数字化体验专区、开展多媒体服务等模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新空间

    1 研究背景

    信息共享空间(以下简称IC)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于北美图书馆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此后,IC逐渐成为欧美大学图书馆一种流行的信息服务模式。随着IC的概念传入国内,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引入IC来创新服务模式[1]。

    IC的实体起源于高校图书馆,而作为三大类型图书馆之一的公共图书馆,IC在这一领域的建设现状如何?IC的理念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是如何贯彻执行的?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大众,其向综合型文化服务机构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来看,作为文化和“场所”的图书馆空间理念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得到了更多实践上的探索[2]。王旭艳认为IC为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提供了良机[3]。郝群介绍了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情况[4]。李红培等认为IC是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的典型模式[5]。本文以我国大陆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调查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IC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IC相关服务的水平。

    2 调查方法

    通过访问图书馆网站,获取各馆有关IC建设与服务的信息。本文中的“IC建设”是指该馆在介绍中明确提出了 “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或相关概念(如“信息共享大厅”、“共享空间”等)或延伸概念(如“学习共享空间”、“创新共享空间”、“阅读空间”等);“IC相关服务”是指该馆没有明确提出已经构建了IC,但已经开展了某些区别于传统图书馆服务且属于IC理念的延伸服务(如视听室、多媒体阅览、研习室、报告厅、休闲区等)。我国大陆省级公共图书馆共有31家,其中西藏自治区图书馆网站主页未能打开,其余30家均可访问。调查时间为2017年10月20日至30日。

    3 IC建设现状及分析

    经调查,未发现目前我国大陆省级公共图书馆建有直接以“信息共享空间”命名的场所,已开展IC建设的图书馆有4家,分别为首都图书馆的“青少年多媒体空间”和“市民学习空间”、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和“产业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的“新空间”、海南省图书馆的“阅读空间”。这4家图书馆建立的IC中属于多媒体空间的有1个,属于学习空间的有1个、属于创新空间的有2个、属于阅读空间的有1个。建立的时间从201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最近。从性质上看,有3家图书馆的IC是以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余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

    以上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大陆省级公共图书馆IC建设的数量较少,跟高校图书馆相比建设的起点较晚,从形式上看注重实体与虚拟、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据此可以认为目前我国大陆省级公共图书馆IC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上海图书馆的“创·新空间”作为“创客空间”正式进入国内公共图书馆领域的标志[6],从2013年5月对外开放起就深受市民的追捧和媒体、学界和行业的关注,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界IC建设的成功范例。

    4 IC相关服务情况分析

    在我国31家大陆省级公共图书馆中,除了新疆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和西藏图书馆(无法访问),其余图书馆均已开展IC相关服务。对这些场所的名称和功能进行分析,可将公共图书馆IC相关服务总结为面向特殊群体、基于个性化主题、开辟数字化体验专区、开展多媒体服务等模式。

    4.1 面向特殊群体

    面向特殊群体开展IC相关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普遍做法,这与“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原则密不可分。少年儿童作为数量最为庞大的特殊群体,自然成为IC相关服务的重点对象,如辽宁省图书馆的“少儿天地”等。除了少年儿童,老人、视障人士、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以及流动儿童、女性等服务对象均有涉及。如甘肃省图书馆的“农民工之家”、湖南图书馆的“女子图书馆”等。

    4.2 基于个性化主题

    基于个性化主题的IC相关服务模式有的是由传统主题阅览室经环境、布局、资源、功能等方面改造而成,如山东省图书馆的“书画艺术阅览室”、湖北省图书馆的“廉政文化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的“音乐图书馆”等。

    4.3 开辟数字化体验专区

    通过开辟数字化体验专区,利用数字传媒、云技术以及各种阅读设备,展示移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家庭智慧图书馆等。如首都图书馆的“数字文化社区样板间”、重庆图书馆的“数字云阅读体验室”、江西省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体验中心”等。

    4.4 开展多媒体服务

    通过多媒体阅读、影音欣赏、主题沙龙等活动让读者脱离传统图书馆的纸媒借还模式,更加注重数字时代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如辽宁省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区”、上海图书馆的“放映室”等。

    5 结语

    现代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新馆建设或旧馆改造的有利时机,突破传统布局,合理规划空间,做到开放、灵活、实用。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支持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引入前沿技术,提供创新工具,营造创业氛围,注重虚实结合,打造学习交流、信息共享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谢瑶.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以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3):2528.

    [2]廖小梅.在知识基础上建构活力多元文化空间——以城市圖书馆文学公共空间建构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1):912.

    [3王旭艳.信息共享空间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机遇[J].情报杂志,2005,(11):138139+142.

    [4]郝群.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7,(5):8184+65.

    [5]李红培,鄢小燕.国内外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进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6):1620.

    [6]曲蕴.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探索——以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10):4244.

    作者简介:谢瑶(1986),女,汉族,湖南岳阳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