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安顺市典型地区村镇散煤燃烧调查与空气质量影响 |
范文 | 龚德昌 陈国栋 吕露 摘要:本文主要贵州省安顺市的一些典型村镇的散煤燃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与当地空气质量的关系,提出解决空气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安顺市;散煤燃烧;调查;空气质量 〖HJ0.8mm〗据估计,我国每年消耗散煤6亿吨至7亿吨,散煤主要包括城镇生活用煤、农业生产用煤、农村生活用煤,农村地区的用量占大部分。由于劣质煤价格更便宜,更容易被农村居民选择。即便有监管力量,由于缺少相关标准,也使监管无据可依。村镇居民更多的追求煤的热值,几乎没人考虑污染物排放的问题,加上当地有关部门政策上的断层,使得在散煤燃烧治理上进展缓慢。尤其是重灰霾频发的冬季,这与集中燃煤高度重合,因此更容易引起公众对农村散煤严重污染状况的关注。本次研究调查,对探明安顺市农村散煤燃烧状况以及煤炭资源消耗,研究空气污染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1 安顺市煤炭资源分布储藏情况 经详查与勘探,贵州省含煤区域主要集中于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遵义市,已发现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盘县、水城、六枝及织金、纳雍、大方、黔西、金沙、仁怀、桐梓、习水等地,其余地区多数矿点尚处于预查或普查阶段。在已发现的504.3 亿吨煤炭资源储量中,六盘水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和遵义市的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已发现总资源储量的95.51 %。而安顺市,煤储量26.57亿吨。其中,西秀区煤资源量4.65亿吨,平坝区煤资源量3.6亿吨,煤炭消耗都以无烟煤为主。 2 数据统计与分析 按照煤炭消耗量、区域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安顺市典型农村燃煤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农村地区,对不同含硫量煤质区域,对煤炭消耗量较高区域的燃煤状况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实地调查研究燃煤污染源排放因子,计算贵州省典型区域燃煤污染物排放因子贡献率,以及与空气质量关系。 3 调查研究结果 3.1 安顺市煤炭资源消耗流向分布情况 3.2 安顺市各县区煤炭资源消耗量情況 通过对安顺市各县区人口、煤炭消耗量等情况调查,统计分析数据,表2为煤炭消耗量分布情况。 结果总结的是在用电量占据最大比重的状况下,安顺市地区典型村散煤用量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其他清洁能源几乎没有。 3.4 安顺市典型村镇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变化 典型村庄监测点位选择普定县猫洞乡中兴村乡政府(PDZXJK)、普定县猫洞乡可处村村委会(PDKCJK)、普定县猫洞乡中岩村莲花塘(PDZYDZ);监测项目为SO2、NO2、 PM2.5、PM10等4项;监测频次连续监测5天,SO2、NO2日均浓度连续监测18h,PM2.5、PM10日均浓度连续监测12h。 可以看总结如下,在2017年12月25日29日,安顺市典型村庄PM2.5质量浓度24小时平均值介于1133μg/m3之间,总体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PM2.5二级标准(75μg/m3)。根据相关数据,安顺市PM2.5的主要贡献源为燃煤尘、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工业粉尘、土壤尘、道路扬尘,其分担率分别为24.3%、19.8%、15.8%、9.4%、18.6%和12.1%。 4 结果讨论 4.1 燃煤对农村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 通过以上数据整理,发现治理散煤最难的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的居民散煤燃烧。社会燃煤和农村高硫煤用量较大、散煤燃烧数量较多、能源比例偏高,这大大影响了农村环境空气质量。 4.2 能源结构单一,燃煤方式粗放 总的来说,安顺产煤区域能源结构单一,燃煤方式粗放。煤炭储量较大,煤炭资源丰富,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产煤量不同和民众生活习惯对煤炭燃放方式、能源结构、家庭燃煤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5 综合现状分析 5.1 农村民众素质普遍偏低,意识不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加之政策层面宣传缺乏,村镇居民不了解日夜恶化的环境质量已经严重的影响其健康;学校的小锅炉采暖,居民炊事、取暖,蔬菜种植和工业小锅炉(窑炉)大行其道,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其中居民取暖和炊事的炉具都是些低成本的老炉具,无烟气净化装置, 这也是一大原因。 5.2 煤炭含硫量高 价格因素是用户选择煤种的主要因素,高质量的无烟煤灰分、硫分、挥发分以及有害元素含量很低,然而价格上偏高,再加上销售劣质民用型煤、劣质散煤的情况,直接成为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商品煤和民用型煤方面,缺乏具体的衡量污染物排放的指标。 5.3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散煤治理涉及到很多的部门,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自为政开展工作,一旦问题复杂化协调困难。加之缺乏明确的长期治理方案,政府补贴也相对较少。 6解决措施 6.1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 当地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村镇居民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认知,普及环境空气的相关知识。具体的说,镇街政府进村乡宣传,印发相关资料,现场讲解环境空气质量对于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转变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错误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散煤对环境空气的危害,从思想上对散煤的使用进行减少。合理安排生活方式,民众家庭能用电或其他能源解决问题的决不用散煤。 6.2 科技攻关解决目前散煤治理的难点问题 建立完善的职能体系是解决治理难点的关键所在。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治理工作组,开展具体的散煤治理工作。国家在重点专项领域应设立专门的课题,针对散煤治理过程中的不同难题,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进行科技攻关。在地方,应形成政府负责引导资金和政策,乡镇及村集体负责执行的治理模式。提高环保节能型燃煤采暖炉具的普及率,重点推行无硫煤炭等优质煤,同时也要加大对新能源的推广,例如天然气、沼气等。 6.3 加强对村镇散煤的监管 加强对散煤利用的监管,针对职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政府需要抽调涉及的所有部门组成工作组,由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挂职,统一分配权责,将权力进行集中。为了确保监管体系长期有效地执行,需要配备基层监管人员,设立信箱、电话、网上等举报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源,张元勋,魏永杰,等.民用燃煤含碳颗粒物的排放因子测量[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9):14091416. [2]赵文慧,姜磊,张立坤,等.北京平原区平房冬季燃煤量及污染物排放估算[J].中国环境科学,2017,37(3):85986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