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如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
范文 | 黄晓翠 袁哲 姜舒心 关键词:盘活? 存量资金? 理财意识? 措施 财政存量资金指的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預算单位年度终了,还未利用的财政类结存资金,是政府作为财政收支的主体,在本预算年度期内由于安排的财政收入支出时间上的错配而正常持有,延迟划拨收入或超预算收入增长而消极持有的,支出安排不到位或无法正常执行而滚动积累的财政资金。 随着财政资金日益增长,造成部分单位的结转结余资金比重越来越大,且缺乏对存量资金的有效安排和规范管理,使得财政资金无法发挥效益。为了合理反映财政支出结构,统筹使用财政资金,避免出现有些部门财政存量资金长期滞用,而部分重点领域却又投入不足、依赖举债投入的现象。近年来国家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和主要原则,提出具体要求,在用好管好财政增量资金的同时,全面压缩存量资金的空间,多措并举、科学精准、着眼未来,建立起盘活资金的长效机制,有力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一、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重要性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国家层面协调资金的重要方式,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随着今年积极税收政策的出台,充分汇集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可以为落实减少税收和稳定支出打好基础,有效提升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能力。 财政资金的大量闲置,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诱因在于预算体制不尽合理,预算编制科学性较差,具体表现为预算不细致、内容不完整,未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等等。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支出随意性大,预算调整较为频繁,使预算与决算之间的差异率较高。所以,要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预算执行严肃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单位预算管理。因为这不仅影响到各项政策是否能得到有力落实,还直接关系到财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对于整个社会、政治及经济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措施 (一)规范管理各预算单位结转结余资金 首先要重视预算已批复但未列支的结转资金,在项目计划周期内,按原用途加快执行结转资金。当项目支出形成结余资金时,有以下情况应全部上缴财政部门:一是项目已基本完成或因故提前终止,还未列支的预算资金;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方案变更,后期不需要使用的预算资金;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连续两年仍未列支的预算资金;四是项目实施已完成,仍未使用的预算资金;五是已竣工的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结束工程价款结算后,形成的预算结余资金。对于已支付的预付账款,要关注后续的账务处理,在符合程序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列支科目,不得出现长期挂账的现象。如预付账款后期收回的,按相关规定时限上缴项目结余资金。 (二)细化管理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 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即相互衔接,又保持着完整和独立。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结转两年以上的(不含以权责发生制记账方式下核算的经济事项),视为结余资金管理,作为稳定调节基金全部弥补预算。两年以内的资金,原则上应专款专用,确需调整用途的,结转时间计算仍以初次安排预算时间为准。政府性基金预算在结转时数额较大的,应转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利用,同样作为稳定调节基金全部弥补预算。一般情况下,每一项政府性基金结转资金的数额应小于此项基金当期收入的30%,而且部分地方财政部门执行此项规定时可以更加严苛,以便更加灵活地调节财政存量资金。 (三)强化管理专项转移资金结转结余 上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发生转移支付结转结余时,预算资金未分配到各部门和地方的,且结转资金超过两年时,由财政部门自下而上交回后继续统筹使用;对于结转资金未超过两年的,同级财政在不改变功能分类及科目用途的前提下,在同一类级科目下的其他项目中可以协调使用。预算资金已分配到各部门和地方并结转超过两年的,视为结余资金处理,由同级财政收回该项资金后另行安排使用。这里应注意,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核算收回的结转结余资金时,需在两个年度内全部使用。专项转移结转结余资金在交回或收回,以及确需调整用途时,应将有关资料详细汇总整理,且报送至上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以便后期留档备查。 (四)加强财政收入管理 强化落实执收单位执行集中国库收缴制度,清理收入过渡性账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非税收入应缴足缴财政专户。加快推行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实行收缴电子化管理,建立全流程标准化电子体系,统一规范缴款渠道,以数字化签名的电子文件为基础,构建与公共财政管理和大数据发展相结合收缴新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收缴电子化管理环节,加强执收流程的监督和日常管理,保证各项交易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全面推进收缴电子化管理,减少缴款受限条件,提高执收时效性,有利于相互协作、信息透明,是便民利民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和提高财政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五)科学编制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是以固定频率和周期,在原有预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和微调。遵循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确保预算数据准确,相关说明真实、完整。职能部门要清晰划分岗位职责,将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测算归口各管理单位从而细化预算,加强沟通配合,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项目经费归口于项目管理单位或者相关业务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项目经费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研究项目可行性,并且进行合理排序,严格执行滚动管理。资产管理部门依据实际情况,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提出政府采购需求测算值。总之,预算编制整体工作要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宗旨,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完善考核评估机制,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保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动态信息反馈,加大指导和监控力度,避免财政存量资金快速增长,建立健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编制、执行等工作的考核机制。加强预算单位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关注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严格落实绩效考评制度,促进财政存量资金尽快落实和发挥效益,进而确保各项财政政策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现状及问题分析[J].时代经贸,2016(21):36-37. [2]揭兵.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5 (03):75. [3]井荣,周荣平.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 2015(11):34-3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