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研究 |
范文 | 朱倩 关键词:稳健? 货币政策? 融资? 风险控制一、引言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使本国币值稳定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现阶段我国所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具有灵活性,通过再贷款和降准降息等手段,逐渐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提速。这就为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融资风险却不容忽视,可能会面临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融资质量审查不严格、融资渠道综合应用能力较低、资金使用缺乏规划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企业融资风险控制能力。所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稳健货币政策的优势,充分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提升融资能力的同时强化风险控制,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二、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一)降低融资成本的关键 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民间资本借贷、互联网金融平台等一系列渠道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一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都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是银行“惜贷”现象及资格审查较为严格,限制了大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其他的融资渠道,但是其风险防控的压力却不断加大。融资成本是融资过程中各项成本支出以及融资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融资风险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对融资渠道及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防范各类融资风险,将融资风险及其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实现持续发展是企业的重要目标。融资成为弥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方式,随着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融资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一旦爆发将会对整个企业的融资供应链和资金链造成致命的打击,甚至会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企业发展面临生存难题。所以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实施必要的融资风险控制是确保其融资安全性的重要举措,成为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在完善的融资风险控制机制下才能保证企业在顺利获取所需资金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行业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信息技术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得信息科技的发展势头猛进,但是很多企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所实施的融资风险控制中还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在融资风险控制中缺乏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受到传统融资思想的限制,管理者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融资是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企业没有针对融资需要而更新其相关设备,同时融资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较低,缺乏对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因此限制了信息技术在融资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二)融资质量审查不严格 融资质量主要是融资渠道及其所提供资金的安全性,这是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得社会融资总规模不断增加,各类融资渠道不断增多,比如民间融资和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就如火如荼。很多企业为快速获取所需资金而对融资质量的审查不严格,导致其融资出现很多的后续问题,不仅没有顺利获取所需资金,甚至还会面临法律层面的制裁。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对融资质量审查的意识不足,认为获取融资是首要目标,没有对融资渠道的资质和资金的安全性进行调查分析,在相关信息资料收集、分析方面的能力还不足,进而为其融资风险埋下了很多的隐患。 (三)融资渠道综合应用能力较低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下,融资渠道不断增加,包括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互联网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这些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其优缺点各异。但是,企业在融资渠道综合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比如传统模式下过于依赖于商业银行贷款,其融资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难以通过商业银行获取所需资金;而民间借贷的稳定性较差,风险也相对较大;从互联网融资平台获取融资相对顺利,但存在风险不可控的问题。很多企业没有对这些融資渠道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导致其在融资过程中过于依赖于某一种融资,因此在获取融资和风险控制方面没有实现最优化,因此也不利于企业在稳健货币政策下的融资风险控制。 (四)资金使用缺乏规划性 企业融资的目的就是要缓解资金困难,因此高效利用融资所获取的资金也显得十分关键。很多企业在获取所需资金之后会迅速投入各部门中,而不仅没有实现高效利用还会造成资金浪费,导致其偿债能力受挫,进而引发融资风险。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针对于融资所获取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规划,没有针对资金数量和使用需求进行有效的权衡,而是将其进行全面投入到所需的部门或者项目上。资金使用是企业完成融资之后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大部分企业会忽视这一点,因此容易导致其资金使用效率低、风险隐患大的问题。四、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强化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下,融资市场愈发活跃,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因此强化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风险控制理念,充分认识大数据和互联网+在融资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强化融资控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视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在人才和设备方面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便利。要及时更新相关设备,对融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储存,为融资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同时要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使其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确保信息技术在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中的顺利应用,为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提供专业化人才方面的保障。 (二)加强融资质量的审查和管控 融资质量的审查和管控作为融资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必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一方面,要对融资渠道本身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尤其要重视对民间借贷和互联网融资平台的资质的审查,通过反复对比选择风险程度最低的融资渠道,获取融资资金的及时足额到账,并确保其安全性,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企业融资风险能够在第一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融资质量审查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政府层面的帮助,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扶持企业发展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减小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确保融资渠道及其所提供资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此强化对企业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实现对融资渠道综合利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使得社会融资规模不断增加,各融资渠道不断增多,因此企业必须要有效分析其差异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利用。企业要对各融资渠道进行综合对比,主要包括资金可获得性、可获得资金数量、渠道风险、风险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之后可以挑选出最适合企业融资需求和发展需要的融資渠道,避免选择过多的融资渠道和单一化的融资渠道。 (四)制定完善的资金使用规划 完善的资金使用规划可以使得企业实现对通过融资所获取资金的高效利用,同时可以明确自身资金需求和融资特点,便于企业实施下一轮的融资活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各行业企业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加大,但是各项目、部门之间的资金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企业要对融资所获取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匹配,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资金进行平均分配,要充分体现出资金需求的“轻重缓急”,确保融资所获取的资金能够被高效应用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方面,也有效防范了融资后续风险。通过完善的资金使用规划可以使得企业稳健的货币政策下通过融资风险控制实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五、总结 融资成为缓解企业资金难题的重要举措,融资风险控制更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企业融资的选择空间也不断加大,社会融资规模不断增加,但同时将使企业在融资风险控制方面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多,因此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显得尤为必要。应该从强化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融资质量的审查和管控、实现对融资渠道综合利用、制定完善的资金使用规划等方面出发,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融资风险控制策略,全面提升企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的融资风险控制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莉.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的应用研究[J].商讯,2020(01). [2]李伟健.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J].营销界,2019(07). [3]王义淳.企业如何有效规避财务融资风险分析[J].财会学习,2019(05). [4]王璇.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融资风险的内部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8(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