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改善措施 |
范文 | 庄静 一、前言 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可为单位财务安全高效的应用提供保障,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避免出现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风险点。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风险排序,关注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但是,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环节较为薄弱,对整体财务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应当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改善措施,以提高财务信息真实性。 二、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 (一)不严格执行授权审批程序 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办理授权、落实、审批环节时,出现相关工作人员超授权范围行使职权办理业务,重大事项不经过集体决策和会签的问题,违背“三重一大”相关规定,增加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基础工作不规范,缺乏完善制度 在财会内控管理中,主要包含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若是想将内控作用发挥出来,则应当借助合理有效的内控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单位的可承受程度之内。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基础工作不规范、缺乏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财务记录、归档与报告、公开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满足内控管理要求。如原始票据审核时,未严格控制,则会出现重视形式、忽略内容的情况,账务存档、财务资料管理、账本设置也存在问题,无法做到有账可查。财务报销资料不完备,不按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没有对票据、印章的管控落实保管责任等情况,加大了资金使用隐患。 (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事业单位规模越发庞大,资产管理也更加复杂,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由业务科室、办公室及后勤部门自行管理固定财产,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无法对资产实现高效利用、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对事业单位发展造成一定制约。 三、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改善措施 (一)严格审批程序,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 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工作时要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保证相关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应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业务复杂、专业性强的经济活动可以听取专家意见。 (二)强化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财会内控管理质量,应当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建设可以从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着手,从风险识别到控制措施的编制,完善相关制度。事业单位需强化对内控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可为财务管理提供数据,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支撑,以现有管理制度为依据,深入研究当前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善缺陷,健全制度。同时,可借鉴同类型单位先进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加以修改,保证能够有效应用到财会内控管理之中。 (三)加强资产管理控制 1.货币资金控制制度。设置出纳员办理资金业务,通过上级拨款、预算安排及业务活动等途径所得货币资金均需足额入账,构建货币资金支付体系审批制度,大额资金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以避免出现侵占、贪污或挪用货币资金行为。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账户余额,若是不符则需要查明原因,上报至相关负责人处理。 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控制制度。明确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资产的领用、发出严格登记审批制度,建立台账和定期盘点制度。年末需要对物资实行全面清查,成立清查物资小组,编制“物资清查表”,对各种物资进行确认,清点完成后需由负责人签字。若有物资对外投资、外借、报废或调拨,则需要严格履行申报程序,报废物资还需请第三方对其进行鉴定,实行集中处理。 3.对外投资控制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对外投资的管理,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严格审批和执行制度,防范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甚至舞弊。 (四)加強人员管理 财务人员作为内控管理执行者,对内控管理有效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在管理过程中,强化人员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能力。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把好财务工作人员入口关,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加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素质。 2.重视财会人员培训。内控管理中,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专题讲座等方式,培训相关人员内控知识、管理理念与技能、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技术等,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水平,让其能够适应单位发展需求。 3.实行岗位轮换机制。让员工全面了解自身职责,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其能够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全面了解单位的经济活动,挖掘员工潜力。 (五)构建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其内部资产规模也逐渐扩大,应用以往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当前内部管理需求。因此,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构建财会内部管控系统。首先,需彻底盘点清查内部总资产额,依据相应分类标准实现资产细化,让工作人员在盘点时能够依据类别尽快获得相应数量与价值信息。其次,则结合网络化、社会化办公软件,构建财产管理系统,借助此系统平台让管理部门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与及时互动,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随时了解单位资产信息。但是,应当做好内部资产信息保密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要求,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而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以实现信息化内部资产管理。 (六)实现自我评价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指定专门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自我评价报告,指出内控管理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整改意见。事业单位应当构建有效监督机制,保证内部管理有序进行,提高资产利用率,以降低资产浪费或流失。事业单位通过构建监督机制,可保证内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提高管理效率。可设置内部监管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及时发掘其中问题与缺陷,对于缺陷开展相应补救措施。同时构建严格的外部监督网络,接受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要想实现健康发展,则应当强化财会内控管理。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员管理、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我评价与内外部监督的方法,加强对财会内控管理的重视,改善当前管理质量,为资金安全使用提供保障,从而推动事业单位实现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