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东坡实践
范文

    王蔷

    东坡区隶属四川省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作为全省水果主产区,东坡区2016年水果种植面积达31.5万亩,总产量41.81万吨,总产值18.01亿元,全区农民人均销售收入3490元。近年来,以春见、沃柑、不知火为代表的晚熟柑桔种植规模更是大幅增加,2016年种植面积达16.5万亩,总产量达19.2万吨,总产值13.58亿元,生产规模居全市第一位。

    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性探索

    基于东坡区总体上仍以小农为主并普遍面临上述突出制约的挑战性现实,眉山市东坡区立足本地柑橘特色产业,成功地创新探索了“以小农经营为核心的园区构建,以地域品牌为依托的品控管理,以多元营销为手段的市场拓展”三位一体的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分析,东坡区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以小农经营为核心的园区构建,破解外部设施薄弱问题。因地理条件及区位优势,东坡区历来有种植柑橘的产业历史,近年来,随着消费人群饮食结构的转换,水果需求量逐年上升,种植柑橘收益与外出务工收入相当,区域内农户种植柑橘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单家独户经营构成全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特征。为进一步引导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东坡区创新以小农经营为核心,构建全区万亩优质晚熟柑桔标准园区,以此破解小农生产面临的基础设施等外部制约,根据农户种植习惯和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东坡区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在多悦、尚义、秦家、盘鳌、万胜等10余个乡镇建立万亩柑橘示范园区,以提升改造为重点,以新建标准为契机,政府投资建设产业生产便道、水利设施等配套设施,农户在园区规划下统一种植、改良品种,提档园区柑橘产业升级,引领整体水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为加快园区柑橘产业标准化建设,东坡区出台《水果示范园区建设奖补激励政策》,对经由区政府认定符合要求的,即连片建设300亩以上、标准化程度高的经营业主,区政府按1000元/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补到业主,进一步激励小农经营向适度规模转型提升,引导园区以小农发展为基础走上标准化、产业化的实现路径。截至2016年,东坡区柑橘类新型经营主体已达300家,助力小农较快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之中。

    ——以地域品牌为依托的品控管理,破解经营管理粗放问题。品牌是产业经济价值的核心体现,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面对小农对接市场有效性不足、生产管理粗放化的现实问题,东坡区成立柑橘产业办公室,专项负责柑橘产业品牌建设工作。一方面,重点打造蕴含东坡文化特色的全区公共品牌,注重地域公共品牌培育,通过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实现优质优价,让认证农户获得比传统渠道更高的利润空间,以此形成市场端倒逼生产端改造提质和农户规范生产。另一方面,支持鼓励果农注册自主商标,创建知名品牌,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以此提升核心价值竞争力,助力全区晚熟柑橘产业长效发展。此外,为进一步强化东坡区柑橘品控管理,东坡区以全区从事水果生产的小农为主要对象,制定并发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流程和绿色种植技术;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逐步将有机肥比例提高到50%以上。同时结合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的契机,加大农业投入品和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果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完善。

    ——以多元营销为手段的市场拓展,破解议价能力不足问题。 伴随晚熟柑橘基地不断扩大,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冷链物流配套不足,农户面临集中上市的鲜果销售,缺乏市场议价能力,产业纵向化建设亟须进一步加快步伐。为此,东坡区拟筹建集冷链物流、信息整合、电商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初级加工中心,计划引进晚熟柑橘加工企业3-4家,实现年加工10万吨以上,依靠互联网,依托“宽带乡村”工程,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打造“线上农业”,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农产品网上服务平台,覆盖全区果农,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线上线下融入发展。与此同时,为提升柑橘产业人力资本建设,东坡区通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完善区、乡镇两级人才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形式,积极强化科技人才保障,为行业建设奠定坚实人力资源基础。

    推进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面对我国绝大多数区域中小农发展仍然处于传统业态形势之下,如何破解传统小农有效对接市场、提升议价能力,从而尽快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之中,还需给予更准确、更有效的支持政策,为此,提出如下三点对策建议:

    ——正确认识小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从现实发展来看,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产业化分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小农逐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现有条件下,强化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加速结构性转变和提升适度规模性等一系列政策,仍然是实现把小农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现实路径。当前,一方面要合理调整政策重心,适度加大对小农更精准的政策支持,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度重视小农支持政策而产生对新型经济主体和现代农业生产分工体系政策的挤出效应,应特别防止将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与促进小农转型发展对立起来。应在坚定不移地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对广大小农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小农群体的前途命运,强化对小农生产的政策扶持,促进小农生产深入参与社会化大分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来,引导小农生产逐步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大力支持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在引导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以合作组织为载体,培育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主要由农民组建的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兼有非市场交易谈判的性质,既能够代表农民利益向政府部门反映农民需求,保护农民利益,有效防止农业市场化过程中制度创新的过度扭曲,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家在推行农业和农村改革中的社会支持,特别在保护农产品试产定价方面,行使集体谈判以及分配资源的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合作组织可进一步建立小农自身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农生产提供农业生产、非农就业、市场对接、金融中介、互助保险、文化生活等综合性服务,搭建小农集体行动平台,通过小农之间的互助实现自助,以此推动小农依托互助合作实现现代性的转型发展。

    ——强化对小农生产能力的培训。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持续增加小农的福祉主要依赖于其人力资本的有效开发。因此,提升小农的技能和能力日益重要。一是应建立社会化公共服务培训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要依托,公开向社会招标,面向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机构以及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等购买优质专业服务,开发针对各地小农的特点和需求的服務菜单,通过智能手机、电视等信息媒介手段,为农民提供生产全程的在线、实时教育培训服务,让广大小农低成本、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技能知识。二是加大对于贫困小农的人力资本投入。贫困地区小农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其素质低弱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要在贫困地区加大力度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多元化推进教育扶贫,阻隔贫困代际传递。三是强化对农村各业领头人的培训。针对小农跟风、从众的心理特点,重点培育一批促进小农生产转型升级的“领头羊”。尤其是应强化合作社领头人的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项目,强化其对小农的直接带动作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