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范文

    四川省中江县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

    十九大以来,国家在科学规划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好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本文立足中江县区位、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厚重文化底蕴等优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深入分析中江建设乡村振兴面临机遇、有利条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中江县乡村发展情况

    ——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17年,投入5.8亿元实施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皇承记绿色食品蔬菜基地、“荷韵·南山”莲藕基地、东北韭菜基地等已成规模。完成土地整理9.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9.1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4%。粮食产量稳中有增,食用菌、中药材、蔬菜、水(干)果等优势产业得到巩固。全县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农民专合组织808家、家庭农场43家,“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174个。成功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农村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8年,中江县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2018年农民增收工作的通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培育带动农民增收主体、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加大农民工就业服务等多种方式助农增收。2013至2017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7%,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3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龙台武术小镇、仓山音乐小镇等特色小镇策划和规划推进有力,仓山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2017年成功创建县级“四好村”156个、市级120个、省级62个,建成12个特色“微村落”,在建8个;山水相依的优美生态环境初步形成,有效治理了黄鹿水库、通济水库、石泉水库、继光水库、元兴水库等水环境;城镇配套基础进一步完善,全县乡镇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仓山、清河、南山、集凤、永太五条农旅融合带初具规模。

    ——乡风文明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举办了经济工作、社会治理、脱贫攻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等到镇、到户、到人的大型宣讲培训会,群众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动力不断增强;开展了绿色发展系列活动,“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低碳日”等活动,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开放乡镇文化站45个,组织文艺演出、趣味体育活动、群众阅读、送春联等300余场次,惠及群众250万余人次。

    ——乡村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依法治县深入推进,2017年全县累计创建省级法治示范单位7个、市级160个。圆满完成“十九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国和省市“两会”等重要节点维稳工作。深化“平安中江”建设,龙台镇、龙台镇稻花村分别建成全市第一个镇级、村级综治中心;新增“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点位355个,总数达1009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讨

    ——抓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依托中江县知名农产品如中江挂面、中江丹参、中江白芍、中江柚等农产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充分挖掘中江县继光文化、挂面非遗文化、“沼源文化”等文化資源,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擦亮“农业大县”金字招牌。一是狠抓经营主体壮大发展。借力土地承包经营30年不变的红利,有序推动土地流转,推动农民参与,逐步发展成中小经营户,加强技术资金支持,培养一批规模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形成多元主体融合的经营模式。二是狠抓乡村产品变革。将简单农副产品,通过规模化种植(养殖),形成一批观光休闲、参与体验的农旅景点,通过深入挖掘产品文化资源、产品功能,增加产品文化创意,打造一批叫得响的产品。三是狠抓乡村产业融合,功能变革,充分挖掘农业与加工业、餐饮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内在关系,通过产业融合,拓宽广大群众的收入渠道,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抓规划,打造乡村生态宜居。充分发挥中江县山水交错的生态环境,围绕黄鹿、继光、石泉、元兴、响滩子、双河口等水库及98条河流体系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共享区,加强乡村城镇、行政村规划,促进乡村生态优美、生活宜居。一是要做强乡(镇)城镇经济。依托区域重点镇仓山镇、龙台镇、广福镇、兴隆镇、辑庆镇、黄鹿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构建全域城镇体系,辐射带动全域发展,实现特色、差异、互补发展,加强镇域内承载能力建设,促进资源健康、持续、高效流动。二是要加强乡村提升。结合土坯房改造总体要求,高规格规划一批城郊融合类、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产业带动类乡村示范试点,根据乡村不同发展定位,配套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使之相得益彰。三是妥善处理好生活和生态功能区的关系。按照“山更青、水更绿、人居环境美”的总体原则,处理好山地生态涵养区、康养旅游发展区、粮经产业发展区、乡村旅游发展区、特色农业发展区、居民居住核心区的关系。

    ——建平台,盘活乡村资本资源。充分发挥中江县地域面积宽阔、自然资源丰富、农村改革潜力巨大优势,构建循环交通平台、乡村振兴资本平台、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一是打通城乡交通脉络。规划建设“五高、八快、三轨”外联大通道,构建交通+产业+文旅+服务+生态的循环交通平台。二是构建乡村资本平台。有序推进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两权抵押融资,构建全县农村土地交易平台,促进资源有效开发和优化利用。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集政策咨询、融资对接、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结合的“农贷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三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逐步消除城乡配套不均等的鸿沟。

    ——抓人才,构建乡村人才体系。“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依托劳动力80.07万人、转移就业49.42万人的人力资源大县优势,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职业技能培训、乡村组织保障,吸引更多人才扎根中江,让乡村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一是推进创新创业。推动新时代的“上山下乡”在中江落地生根,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强磁力”,实现在“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乡村特点、紧缺人才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采取培训机构面授、远程网络讲课等方式有效开展创业培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青年、返乡人员、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人员的创业技能培训,培训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三是加强组织保障。切实营造好乡村振兴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氛围。

    ——抓精神,促进乡村风气文明。以精神富裕、环境整治为抓手,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道德教化作用,用好农村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政策红利,营造干净舒适奋进的农村软硬环境。一是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通过脱贫攻坚政策,彻底改善困难群众基础设施,规范理顺其生活习惯,以点带面形成乡村居民生活习惯大改善。二是营造良好的奖惩环境。通过引入三方机构,对美丽乡村进行大比赛,对美丽乡村前三名进行资金、物质、项目进行奖励,对于环境较差的党委、政府进行通报批评、约谈等。三是发扬干事创业的精神,发掘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通过上夜课等形式,分享其致富经验,并对其创业规模、带动就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引导致富带头人良性竞争,让乡村致富带头人成为中江的名人、名片。

    (课题组成员:吴绍山、陈华伟、邢师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