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
范文

    张晓青 王志宝

    为推进我国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探索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2014年9月19-21日,山东省级强化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和傅伯杰先生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40多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60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生态环境管治、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丰富的学术性研究成果。

    1 中国发展模式:以转型推动中速持续增长

    陆大道从中国长期高速和超高速经济增长及增长的“极限”出发,科学推断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空间及潜力等主要增长因素的变化态势,提出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转型、中国未来发展应适合“三维目标空间”的经济增长等学术观点。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

    一是强调城乡均衡发展与发展范式转型。诊断当前中国日趋严重的“乡村病”,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以统筹城乡为主题的新型城乡关系,村镇建设格局是统筹城乡的空间基础、发展载体,理应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现经济发展范式转型,而生态文明的经济形态、经济生态化进程中发展范式转型有其阶段性。

    二是基于区域空间格局变动,构建区域发展新秩序。基于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分布格局的机遇,从“三个地理本性”、区域组织结构学说等出发,中国建设研发枢纽城市是必要的。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战略构想、江苏省制造业合理转移路径选择及区域产业政策趋同相应的化解方式等。

    三是从碳交易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如分析了中国向美国出口隐含碳中的技术和结构负效应,经济发展等四个驱动机制对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影响等。

    2 生态环境管治:以生态引导发展转型

    傅伯杰基于当前中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不强、生态系统管理严重滞后

    等问题,提出中国生态系统管理战略。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呼应了这些观点。

    一是生态环境规划与体制的制定与实施。倡导将《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行动纲领;建议建立专业化的环境治理制度。

    二是生态系统评估与比较研究。当前海域承载力研究还有诸多困惑。探讨了环渤海地区海岸带多功能可持续发展途径;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的总体思路与生态脆弱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机制,等等。

    三是探讨土地利用与用地匹配均衡问题。合理的用地配置对于不同尺度的区域治理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了培育新型土地利用的配置模式,在需求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都市区居住-就业空间错位的形成机制。

    3 学科发展探索:以实践促进学科发展

    部分专家、学者探索了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实践应用。主要观点有:地理科学面临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比如中低速度经济增长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战略研究、区域规划等。地理学应更多关注新型村镇建设和发展城乡转型地理学、村镇建设学。GIS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应用的重要性。区域可持续性转型地理学成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本次论坛交流充分反映了地理学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协同创新作用,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会进一步促进地理学的统一,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协同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