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思想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思想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论述了帝国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高度社会化、国际化的严重障碍,并在各种矛盾的作用下,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寄生或腐朽的特性,从而创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说。 列宁认为,垄断统治所造成的帝国主义这一特性的突出表现,是生产和技术的停滞趋势和发展趋势交织并存、以停滞趋势为基本趋势。垄断的产生使获取利润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依靠垄断价格掠夺那些依赖于垄断组织的企业和大众的收入,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就减弱了以往依靠技术进步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性。新技术的改进和采用,取决于保证垄断地位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另外,技术本身也成了追求高额利润的手段。垄断组织通过占有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以技术贸易的方式(如出卖专利技术)获取海外巨额收入,而不是自己应用。同时,垄断对市场的瓜分和对竞争的限制,都使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受到阻碍。 垄断统治所造成的帝国主义寄生或腐朽的特性的另一表现,是食利者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的形成。在信用制度发展的基础上,资本所有权同资本使用权相分离,资本所有者凭借其各种有价证券获取货币收入,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在帝国主义时期,食利者阶层的人数和收入有了迅速的增加,食利者阶层的绝大多数人脱离了社会生产,成为社会的寄生虫。由垄断所引起的资本输出对食利者阶层的发展起了强化作用,少数富有的国家凭借资本输出成为剥削其他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食利国。资本输出为这些国家打上了寄生的烙印,食利国的食利者也是双重的寄生者。 除此之外,帝国主义的寄生或腐朽性还表现为对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帝国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加深和国民经济军事化,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人数不正常地迅速增加,都造成了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巨大浪费。 经济上的寄生或腐朽的特性所带来的政治上的腐朽,表现为帝国主义在政治上走上全面反动的道路,并造成社会矛盾加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出现,使帝国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即腐朽的、寄生的、垂死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