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体经济问题的理论
关于个体经济问题的理论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围绕个体经济的性质、作用与发展前途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理论界对个体经济的性质有不同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意见认为,个体经济属于社会主义性质。董文江在《个体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客观依据及其性质》(《辽宁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个体经济在产、供、销上依赖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的生产和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有制经济的影响;个体经济的竞争可推动国有和集体经济改进经营管理;个体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服务。因此,它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个体经济”。袁恩桢等在《个体经济·雇工·私营经济》(《改革中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上海市经济学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中认为,应该把个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公有制的补充,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形态。自食其力的个体经济,应该加入社会主义经济的行列。陈夏新在《经济与管理研究》1988年第2期上发表《重新认识个体经济》一文认为,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条件下,在个体经济不再存在雇佣关系的前提下,个体劳动就不再具有雇佣劳动的性质。个体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一样参与社会主义的联合劳动,成为社会主义联合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种意见认为,个体经济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唐继生在《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上发表《试论当前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认为,“个体经济在国家监督管理之下受到一定限制,实际上被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轨道,在国家管理下按有关规定从事生产、交换和分配,它的供、产、销都依赖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这些方面看它又具备社会主义经济的某些性质”,所以,“可以将当前我国个体经济称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吴光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简明读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第86页)认为,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依赖于社会主义所有制而存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决定着劳动者的个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依赖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这种“普照的光”,使个体经济成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的附庸。曹麟章等在《上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206—208页)中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辅助经济。”因为“个体所有制经济主要是活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不能也无力顾及的那些经济领域,利用自身的分散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不能充分挖掘与利用的闲散的生产要素的潜力。” 第三种意见认为,个体经济具有非社会主义性质。许经勇在《农民个体经济新论》(《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最基本的特征。把建立在劳动者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说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卫兴华在《关于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新湘评论》1980年第8期)中认为,个体经济是“劳动者的私有经济,既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也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仍然属于小私有制经济的范畴。” 关于个体经济的作用与发展前途,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对个体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不能评价太高,它只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只能适当发展。戴震雷在《试以马克思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个体经济》 (《安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中指出:“个体经济具有填补国民经济活动的空白点和活跃市场的能力”。“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自觉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存在的个体经济,才属于‘劳动者个体经济’的范畴。”高锦诚撰文《加强个体经济管理,充分发挥“拾遗补缺”作用》(《改革中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认为,要使个体经济受到法律限制,以起到拾国家、集体经济之“遗”,补国家、集体经济之“缺”的作用。陈征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新解》(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82—83页)指出,“国家不会让城乡个体经济漫无边际地发展,只允许它在国营经济与集体经济不经营或经营不足的行业中适当地发展。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前提。 另一种观点认为,个体经济不仅是起“拾遗补缺”的作用,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城镇个体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点:一是行业增多;二是传统的生产工艺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三是大批农民进入城镇经商务工搞服务;四是实行联合经营。这些特点,使城镇个体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的,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加速发展,个体经济也需要加速发展;只要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就会存在个体经济。(张文香:《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论点综述》,《改革中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陈宝荣撰文《对现阶段个体经济“两重性”的再认识》(《改革中的社会主义所有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探讨了个体经济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问题。他认为,个体经营者的发展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由个体劳动向联合劳动过渡,由小私有经济向合作经济发展。在今后,只要步子稳,政策正确,新型的个体经济走联合道路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第二种发展趋向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继而发展为雇工经营,向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