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先以礼相待,行不通后再用强硬手段。礼:礼貌。兵:武力,泛指强硬手段。 先礼后兵先以礼相待,行不通,再用强制手段。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 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明·吴元泰《四游记·东游记·观音和好朝天》:“今吾与汝去,当临时观变,先礼后兵可也。”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如若不应,再行拷打不迟,所谓先礼而后兵也。”
【先礼后兵】在和对方交涉时,先采用礼貌的方式,行不通时再采取强硬的手段。 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先以礼相待,行不通后再用强硬手段。礼:礼貌。兵:武力,泛指强硬手段。 动武
动武持刀弄棒 动用武力:持刀动杖 拿刀动杖 拿刀弄杖 拿刀弄仗 拿刀执仗 先同对方讲礼,再动用武力:先礼后兵 动武或操练武艺:舞枪弄棒 舞枪弄棍 舞棍弄棒 搬枪弄斧 准备动武的样子:袒臂挥拳 准备动武的架势:捋袖揎拳 捋臂揎拳 捰袖揎拳 裸臂揎拳 裸袖揎拳 揎拳裸臂 揎拳裸袖 揎拳裸手 揎拳捋袖 揎拳掳袖 揎拳舞袖 揎拳攘臂 揎腕攘臂 挥拳掳袖 掳袖揎拳 (使用武力:动武)
另见:打战 打入 打架 战斗
其他军事策略
其他军事策略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之势:掎角之势 掎角之援 犄角之势 先下手争取主动,以制服对方:先发制人 切断其退路或生路:断其后路 断其粮草 避开敌人凶猛的气势:避其锐气 离开不利的境地:走为上 表面上退却,实际是准备进攻:以退为进以屈求伸 暂时委曲求全或退缩潜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尺蠖之屈 表示作长久屯兵之计:筑室反耕 利用这一敌人去打别的敌人:以夷治夷 以夷伐夷 以夷攻夷 用计使内部不团结:反间(~计) 利用别人去害人:借刀杀人 对另外的对手的打斗持观望态度:隔岸观火 结交远的国家,进攻近的国家:远交近攻 先加之以声威,后继之以实力:先声后实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先礼后兵 先文后武 后兵先礼 先用强大的声势来挫伤敌人的士气:先声夺人 把自己放在无退路的绝地,使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要捉拿他,故意松懈一下:欲擒故纵 牺牲局部利益以保主要利益:丢卒保车 丢车保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