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四运动 |
释义 | 五四运动wǔ-sì yùndòng1919年5月4日,北京数千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很快扩展到全国,形成规模空前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正义要求,遭拒绝,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并举行游行示威。北洋政府逮捕学生30多人。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6月3—4日,北洋政府又逮捕北京学生800余人,上海、南京、天津等地工人举行罢工或示威游行,上海等全国重要城市商人也先后罢市。至此,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wǔ sì yùn dòng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无理决定,运动很快扩大到全国。1919年8月经亨颐《今后学校训育之研究》:“五四运动学生风潮以前,罕见有今后之教育、今后之人生等文句形诸篇章及各名人演说,盖指欧战以后而言耳。”1919年10月李大钊《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此次‘五四运动’,系排斥‘大亚细亚主义’,即排斥侵略主义,非有深仇于日本人也。斯世有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1920年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