髽○~髻(ji)(梳在头顶两旁的发结)。
髽zhuā
髽zhuā1 古时妇女的丧髻。以麻束发。2 梳在头两旁的发髻。 梳在两旁的发髻
梳在两旁的发髻髽(髽子;髽角;髽髻)鬈髻 分梳于两旁的发髻和鬓发:髻鬓 盘于头顶左右两边的发髻:髻鸦 髻丫 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扎成的左右两个髻:总角 小女孩头上梳的两个髻:丫髻 双鸦 挽在两鬓的发髻:鬓髻 环形鬓髻:鬓鬟
髽❶露紒也。《儀禮·喪服》: “布緫箭髽, 衰三年。” 鄭玄注: “髽, 露紒也。”《儀禮·士喪禮》: “婦人髽于室。” 鄭玄注: “髽者, 亦去纚而紒也。” 《禮記·檀弓上》: “魯婦人之髽而弔也,自敗於臺鮐始也。” 鄭玄注: “去纚而紒曰髽。” 陸德明《經典釋文》: “髽,側瓜反。”《禮記·奔喪》: “西面哭,哭盡哀,東髽,即位,與主人拾踊。” 鄭玄注: “去纚大紒曰髽。” 陸德明 《經典釋文》:“髽,側瓜反。” ❷婦人之變。《儀禮·既夕禮》: “丈夫髽,散帶垂,即位如初。” 鄭玄注:“髽,婦人之變。《喪服小記》 曰: 男子免而婦人髽, 男子冠而婦人。”
|